金州新区抗旱工作实践

时间:2022-08-31 05:07:11

金州新区抗旱工作实践

摘 要:2014年金州新区遭遇了197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全区降雨偏少,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旱情。总结了2014年全区抗旱工作情况,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建设、搞好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发展喷灌、节约灌溉水,建立完善的抗旱监测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2014年;金州新区;抗旱

1 地理位置及气候概况

金州新区位于大连市东北部,东经121°,北纬39°,濒临黄渤两海,港湾相连,滩涂广阔,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在550-950毫米。陆域面积104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2公里,常住人口110万,辖20个街道,地处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是中国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

2 旱情特点及灾情

2.1 降雨偏少,旱情严重

2014年辽宁省遭受1951年以来最重的干旱,旱灾给辽宁省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影响。受其影响大连市发生自199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夏伏旱,局部地区甚至春夏连旱。据气象部门资料,全区6-8月降水量仅为127.4毫米,与常年同期值相比少237.6毫米(减少近七成),与2013年夏季相比少381.1毫米(减少七成多),为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低值(第一低值为1999年的110.6毫米)。此次旱灾给我区农民饮水安全带来较大困难,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2.2 农作物受干旱缺水影响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8月末,全区大田作物播种面积30万亩,此次受旱面积达19.89万亩,其中轻旱10.53万亩,重旱8.86万亩,干枯0.5万亩;全区果树面积10.1万亩,此次受旱面积达6.002万亩,其中轻旱3.9万亩,重旱2万亩,干枯0.102万亩。由于连续二十多天无系统性有效降雨且高温,使正处灌浆期的农作物果粒稀疏减产近五成。果树也因缺乏灌溉造成部分死亡。

2.3 人畜饮水困难

因持续干旱、少雨,全区的水利工程总蓄水量相比往年严重不足,地下水水位明显降低,全区各涉农街道人畜饮水较为困难。截止到9月上旬,全区共有6个街道30个村4.5万人饮水困难。

2.4 库塘蓄水严重不足

持续干旱造成地下水补给和水库来水偏少,库塘蓄水量严重不足。全区共有16座中小型水库,正常库容1563万立方米,现蓄水量仅为802万立方米,仅为正常库容的51%。全区灌溉用平塘和塘坝共计500余座,蓄水量不足300万立方米,仅为正常蓄水量的24%。

3 抗旱工作情况

3.1 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旱情发生后,新区把抗旱减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指示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对全区各街道的抗旱工作提出了“四保”要求,即:一保居民饮用水安全;二保果树;三保蔬菜;四保新植绿化大树苗木。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也将省、市、区领导对抗旱工作的指示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到防指成员单位和各个街道。为全面落实抗旱责任制,全区实行领导干部包靠责任制,采取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包涉农街道,街道领导包村,村领导包户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

3.2 全力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全区共有6个街道30个村4.5万人出现饮水困难,保证人畜饮水安全已成为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计划供水。水利部门及时跟踪指导,对农村自来水管网区的农民实施定时定量供水,防止部分村民用自来水进行灌溉;二是水利部门与卫生部门联合行动,加强水质监测工作,严格消毒制度,避免介水传染病发生,确保饮用水安全。三是组织车辆到外地调水,逐村、逐屯运水、送水,千方百计保证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3.3 抓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为尽快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迅速开展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共建28处农村供水应急工程,其中机井19眼,大口井5眼,新建储水池2座,方塘加深清淤2座,同时维修改造大口井17眼。在项目建设管理中,水利部门切实加强了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建设任务能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3.4 多部门联合行动,合力抗旱

旱情发生后,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确保抗旱工作顺利开展。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发出气象信息以指导全区抗旱工作;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一方面指导农民预防因干旱可能引起的大面积虫害;另一方面积极筹备蔬菜种子,修整机械,指导农民在已绝收的作物田地中开展抢墒补种白菜、萝卜、雪里蕻等二茬蔬菜的播种,以降低旱灾造成的损失。

让各街道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组织农民开展抗旱自救,采取调用大小机械、将三轮车改成简易取水车、利用管带、邻村调水等各种措施保树保果。每天出动抗旱拉水车辆400余台。高峰期达到每天1600余台次。

3.5 积极争取抗旱资金

旱情发生后,市政府高度重视,针对我区的旱情,紧急下拨了302万元的抗旱专项资金,新区政府也从财政紧急调拨200万元,用于6个涉农街道抗旱应急。市政府还向我区下拨500万元资金用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3.6 强化旱情信息报送

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抗旱统计工作也加大了工作量,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密切合作,防汛部门进一步充实统计人员力量,认真落实抗旱信息统计、核实、上报等相关规定,确保各类抗旱信息数据准确、报送及时,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防旱、抗旱建议

4.1 加强水土保持建设、搞好植树种草、涵养水源

在涉农街道有条件的地方多种树种草、草本植物与灌木,增加地面上绿色植被的覆盖率。这不仅是发展农林业的需要,也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御日趋严重的农业干旱的当务之急。森林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柱,它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抑制干旱的功能,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当其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森林的气象效应便相当明显。森林旺盛的蒸腾,提高了林区内空气的温度,蒸腾消耗了大量的太阳幅射能,又降低了林区内空气的温度,高湿配合低温,加之有林地与无林间存在着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力对流,以及森林对气流阻滞作用产生的涡流运动,从而使林区及其影响范围内成云致雨的机会增多。便不致于出现天长时间不下雨则干旱为害的情况。

4.2 发展喷灌,节约灌溉水

喷灌不受地形和土地平整等因素的影响,不板结土地,较地面灌水均匀,土壤湿度变化幅度小,可以调节田间小气候。适宜各种土质和矮棵作物。

4.3 建立完善的抗旱监测系统

多年来水文部门建立了雨情、水情、水位的监测网站,在防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抗旱方面的网站很少,布局也不尽合理不足以构成一个与抗旱管理体制相适应且能覆盖全区的旱情信息采集网络。难以为抗旱指挥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旱情信息和科学的旱情评判分析成果。水文部门应在防汛网站上增设旱情信息专栏,在旱情严重的地方建立土壤墒情、水面蒸发、地下水等信息采集站点,为抗旱管理用户提供一个便捷、迅速、实时获取抗旱资讯平台。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抗旱资料汇编》辽宁省水利电力厅.

[2]董婷婷.辽宁省旱情监测系统建设[J].中国防汛抗旱,2015,(3):33-35.

[3]刘子一.江西宜春市抗旱工作实践与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5,(3):43-44.

作者简介:刘立胜(1974-),男,辽宁大连金州区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2014年金州新区抗旱工作。

上一篇:蝙蝠葛提取物的复合处理对小鼠的短期重复给药... 下一篇:HPLC法测定法在不同产地药材陈皮中橙皮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