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31 05:06:34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目前高职学生素质状况的分析表明,人文素质教育是个薄弱环节。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高职学生不仅要有高智慧、高技能,而且要有较高水平的人文素质。为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为打造高职教育特色和品牌提供必不可少的人文素质基础。

【关键词】人文人文素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认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个别大学生虽然谈古论今滔滔不绝,但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严重倾斜甚至颠倒。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受到很大局限,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如理工科不少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时下“人像研究生,文像中学生,字像小学生”的情况已不是个别现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基本常识更是一知半解,知识结构单一。不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文化功底较差,艺术修养不高,欣赏品位较低。这与“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是很不相称的。当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诸如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重专业教育,轻普通教育;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功利,轻道德等。这些问题小而言之,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而言之,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校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建人文精神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的,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但是,我们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另外一个目标,也是根本性的目标,就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这就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所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高职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因此,高职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3.良好的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也是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攀登。

三、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主阵地。在重视抓好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开设人文选修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注意在专业学科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补充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观察问题,形成综合思维。对理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以促进文理知识互相渗透和融通,使学生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打好基础,培养适应能力,在整体上提高素质。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使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突出育人功能。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完整与合理,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2.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培育学生理性的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与现代科技对话,让民族传统与西方文化对话,让大学文化与社会生活对话,让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外化为校园文化的高雅活动形式,从而对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人格塑造、道德行为等起到启迪、感化、升华的作用,为学生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

3.极力深化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既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重建人文精神,既应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华,诸如以民为本、仁爱、信义、平衡和谐、见贤思齐、自省、修身、慎独、谦让礼仪等等,又应注入现代意识,诸如人格独立、思想解放、自由平等、以人为本、博爱宽容、民主法制、公平竞争等。人文学科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恰恰是人文素质教育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根基。然而,人文学科对于积聚社会资本,提高文化竞争力,以及培养公民的精神价值观等方面作用却不是自明的,它需要不断地进行强调和推动。

4.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内化环节

学生人文素质提高还须经历自我感悟、积极行动直至自我提升的实质飞跃。为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包蕴在校园人文环境中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不仅是整洁美观的校园,更是一个文化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所。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还指学校在坚持人才培养方向的前提下,能够允许并鼓励学生按他们自己的个性去发展。学生只有理解了校园人文环境中包蕴的这些人文精神与理想,才不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无动于衷,才会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努力从中汲取养分。

参考文献:

[1]赵四亮,李毅.浅谈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2]李志友.谈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德育与素质教育,2005,10.

[3]王德广.高校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整合的原则与途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论文集.

上一篇:政治课素质教育改革论文 下一篇:中学政治课中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