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理到永平(组诗)

时间:2022-08-31 04:48:53

陈衍强,上世纪60年代生,云南彝良人,在《人民文学》《诗刊》《大家》《中国作家》《诗选刊》《人民日报》《青年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过作品,有诗被译成英、日等文字在《世界诗人》和美国出版的《21世纪的中国诗歌》(英文版)等杂志发表或收入多种权威选本。已出版诗集《英雄美人》、《我的乡村》。曾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中国诗歌·突围年度诗人奖、云南《百家》文学奖。曾出席第五、第十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昭通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昭通市作协副主席、彝良县文联主席。

再写大理

在云朵下的城堡

我是自己的国王

房前打铁 屋后种花

顺便举起洱海

对饮成三人

直到三人站成三塔

我才打马西行

走极端瞬间就翻过保山

然后从梦中

返回一首白族民歌

头戴云南驿的金冠

剑川在左永平在右

我的幻想是小河淌水

也许还没抵达丽江

就开始艳遇

因为我怀抱的不仅有苍山

还有铺天盖地的风花雪月

在博南古道看澜沧江

在缠绕杉阳镇的博南古道

看山脚有些低调的澜沧江

我不是临江仙

而是一个迟到的过客

因为徐霞客已先我而来

看澜沧江

我不敢题字

因为康熙的墨宝

已刻在江顶寺的牌坊

看澜沧江

我不敢作画

因为徐悲鸿已从永平人身上

找到创作《愚公移山》的灵感

看澜沧江

我甚至不敢写诗

因为杨慎刚走过霁虹桥

就写下《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又通过杨洪基的嗓音

唱得家喻户晓

为了平静内心起伏的波澜

我只好面对江对岸的一面大坡

那里是我至今还未抵达的保山

徐悲鸿在永平

走博南古道

永平县志办的张继强告诉我

徐悲鸿当年受泰戈尔之邀去印度

走的也是这条路

而且他创作《愚公移山》的灵感

就来自于永平的男女老少

由于这里是滇西抗战的第二道防线

他刚像奔马一样踏入

就被修筑滇缅公路的场面所震撼

他边走边描摹

在永平一个叫杉阳的驿站

速写了半个月

终于勾勒出一个民族的决心和毅力

他抵达印度后

又构思了三年

国难中不屈的脊梁

才跃然纸上

成为国宝巨画

永平木莲

我以前知道的莲

都开在水中

直到前不久上宝台山

才见识莲开在树上

因此她的芳名叫木莲

而且是先打开姿色

再从香气中长出叶子

仿佛纯洁的村姑

婚后才穿衣裳

更神奇的是

她常年只敢开12瓣

逢闰月的年份才大胆地开13瓣

难怪《贝叶经》

把她称为佛种灵苗

到了秋天

她的守身如玉虽然有了结果

但是只要离开金光寺的仙境

带到别处也枉然

植物的精灵

枝头的王冠

我只好放弃非分之想

因为大理州永平县的一方水土

她已经名花有主

在永平

永平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海量

我不胜酒力

所以只要坐上餐桌

我就像土鸡被黄焖在盘子里

只敢吃泡过的海椒

走出霁虹宾馆

与滇缅公路和大保高速交错的

是马蹄写出博南沧桑的古道

我走马观花

看到的是元朝的梅

和明朝末代皇帝亲手种下的茶花

过了叮当关

深山藏古寺

树上开莲花

尽管杨升庵的小产权房

只剩下废墟

但他在澜沧江边写下的诗

仅凭“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句

就高过他流放永平的名声

途经盛产美女的新红村

道路两旁是穿绿衣的水稻

身边是超低空飞行的蜻蜓

远处是干净如天空的倒流河

当我从小狮山的回族文化城

转到曲硐古镇

不仅看到古老的城堡

还有美国作家斯诺住过的

古老的清真寺

在永平会堂

听带昭通口音的县长讲边屯文化

我越来越难舍永平的山水

更加敬畏在山水中劳动的人群

因为这里并不遥远

正如李智红在《永平赋》中所言

“古有兰津要塞

扼喉西陲

今有大道坦途

通达三江”

为你灿烂成树上的莲花

夜宿宝台山

我身披金光寺的佛光

与一帮酒客

从彝家的全羊汤晚餐

喝到篝火旁的烧烤

直到半夜

才枕着15万亩原始森林的涛声

醉眠木莲宾馆

天亮醒来

发现住帐篷的几个美女

被昨夜的大雨

淋成永平的黄焖鸡

叶华荫和张继强

前天突然来到昭通

由于我在地震灾区奔忙

不忍心打扰我

更主要的是

他俩昨天必须赶到昆明

只好放弃来彝良看我的想法

带着仅一步之遥的遗憾转身

只把宝台山的绿茶

杉阳镇的香菇

还有比漾濞更大的核桃

和炖心灵鸡汤的木瓜

替我寄存在昭通的酒店

虽不是投我以木瓜

我也无法报之以琼瑶

但只要我以后路过大理

一定携带小草坝的天麻到永平

拜望这次交臂错过的两个好兄弟

上一篇:大理,一个人的风花雪月(组诗) 下一篇:酒歌飘荡的土地(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