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东:方正听民声 贤良顺民意

时间:2022-08-31 04:21:25

受命四年,贤良方正,

为民请愿,寓情于义。

他不是天使,

却把守护的责任,扛在肩头;

他不是红烛,

却将奉献的使命,攥在手心。

生长于斯,又服务于斯,

倾听民声,代表民意;

胸怀浓浓情意结,

暮暮朝朝为深水躬身尽力;

这便是他,

责任议员,有公仆情怀!

岁月沉淀情意结

黄达东先生是深水区议会议员,自2008年受政府委任至今,已为该区服务三年,受命以来,他秉持“真诚为香港”的准绳,一直躬身尽力,责任为重。尤其是美孚社区,他所付出的心血之多,对居民的感情之深厚,可谓“先居民之忧而忧,后居民之乐而乐”,而这,源于他数十年来结下的情意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十余岁的他随父母由内地迁至香港,居住在深水。对于童年的生活,黄达东先生至今还记忆犹新,虽然艰苦,但存于脑海更多的是那份人情味和简单快乐的休闲时光。“那时候条件不是很好,睡的是高低床,父母睡在下层,我睡在上层。课余时间,我经常到美孚去玩,附近这一地区,只有这里有免费的休闲设施。”他如是叙述当时的境况。

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多半是活泼好动的,因而需要广阔开放的天地,任他们纵横驰骋,释放天性。同一年龄段的黄达东先生自然也不例外,即便居住空间逼仄,但并不妨碍他在室外去寻找挥洒汗水的乐趣,美孚的存在无疑给当时的他提供了这样一块“乐土”,多年陪伴,使之在他的心中占据着一种特殊的地位。

世事变幻万千,现在那些设施早已拆除,被时间覆盖,他亦由热血少年成长为须眉男子,事业有成,被岁月磨砺得稳重干练,但在美孚度过的那段时光着实美好,令他久久难以忘怀,对她的那份情意结更随年岁日久愈益深浓,每每想起,仍感无限亲切与温情。所以,当受命于政府为该区服务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了感恩。“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缘分,因为香港有十八个区,委任至任何一个区都有可能,而我恰好被分配至深水。”

感慨的背后,是他三年来细致入微的尽职奉献,在似与不似之间,黄达东先生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已超出付出与回报的关联,更像是一种情感与情感间的相容。

贤良方正传达民意

黄达东先生是一个谦虚之人,对于成绩,他一笑了之,澹然以待。在希望社区安定和谐的这一目标指引之下,他和居民携手同行,于相互交流的过程之中,共同推动了地区建设。目前,他在深水设立了两个办事处,其中之一便设在美孚。

据他介绍,“美孚新落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仍是香港第一大私人屋苑,共有109座楼宇,居于全球之最,社区内以中产及以上阶层人士居多,尤适合长者居住。附近交通方便,风景优美,还有全港知名的荔枝角公园‘坐镇’,相较于其它社区,虽然资历较老,但仍保持着年轻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住户是一家三代人同住一个社区,平时经常相互串门,与现代人发邮件、打电话等联络方式相比,更加传统,更具有人情味和凝聚力。”

无论是作为议员,还是作为曾在此生长的“近邻”,是肩挑责任,还是出于“回馈”,黄达东先生都努力去了解市民之所急、所想、所需,时刻牢记做人之准则,追求正面导向,致力于通过容易令人接受的方法令居民满意,社区和谐。

言及于此,他谈到了之前的屏风楼事件与最近的工作重点,亦十分清楚地表明了他为民服务的立场――贤良方正,先听民意,后表民心,反对采用暴力激进的方式达到目的。“对于屏风楼事件,我理解居民的处境,我们则更愿意以沟通和对话博得认同。”如其所说,在保护美孚社区的孚佑堂一事上,他所采取的措施便是如此,理性沟通,但积极进取,争取双赢。

据了解,孚佑堂已有四十年历史,与美孚可谓“日夜相随”,已成为社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前段时间,发展商提出建屏风楼一事,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引起了居民的不满情绪。因为如此一来,不仅会影响观景,还会加剧空气污染,所以,为了“守卫家园”,黄达东先生与另一议员和居民自发组成的“保护孚佑堂关注组”展开了一系列的挽救行动。

早在三个月前,他们便已开始筹措部署方案,并搜集了上千份意向书,结果表明,90%以上的居民希望永久保留孚佑堂。黄达东先生说,“解决方案有两大瓶颈,一是请城市规划委员会改变土地属性,使其由‘甲类用地’变为‘社区用地’,取得法律保护,二是取得拥有所有权的开发商的同意,发表声明表示不反对,并不在这片土地上起建高楼大厦。”

当下,他们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第二点瓶颈已经消除,开发商已对外宣布,无意重建孚佑堂,更表示,将会重新拨款整修维护孚佑堂。这无疑这次行动中较值得肯定的一大成果。不过,在尚未取得政府首肯的情况下,黄达东先生等一众人士没有为初步的“胜利”沾沾自喜,8月11日,他们还举行了“万火传民愿,公仆顺民心烛光晚会”,在申请改划期满的最后一天依旧没有放弃进一步的争取。

新美孚,新概念,新愿景

“可以说,我是跟孚佑堂一起长大的,几乎与它同龄。”黄达东先生忽然感叹道。无需多言,这其中的情愫已经溢于言表。实际上,不仅是对孚佑堂,他拼尽全力,保护有加,对美孚的其它事务,他亦全情投入,一丝不苟。

为了更好地方便居民表达诉求和了解近况,他特地开设了一家网站,美孚最新信息,无论是严峻的问题,还是可喜的进步都一一详细分类,记录在线,图文并茂,令访问者一目了然,感同身受。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网站管理者的用心良苦。

几年来,黄达东先生从未停止过对深水居民的关注,亦从未停止过完善美孚的构思,在他的心底,从细节到框架,已为该社区的精神面貌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发展蓝图,这是他的愿景,亦是每一个热爱美孚的居民的心声。他结合香港的大背景,这样表达了这一想法:身为国际都市,香港具备了对外开放,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主流上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价值观,作为香港的组成部分,社区亦应如此,越来越和谐友善,安宁稳定。美孚的居民多为中上层及以上阶层的人士,基本上不需要政府提供过多物质上的扶持,但他们的想法却不能因此而被忽视,如社会给该社区带来的问题还有待完善。唯有令其安居乐业,身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他们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就此,黄达东先生提出了新美孚的概念――这其中包括社区设备的更新,硬件的现代化提升等诸多方面,如交通发达带来噪音滋扰,或可考虑建立隔音墙;年代久远致使墙壁陈旧,或可考虑翻新外墙;长者众多,或可考虑设无障碍通道,方便出行。亦即是,在保全大局的同时,兼顾各种人群。

“这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说得完整的,那些想法都是美孚居民带给我的,很感谢这几年来,市民来议员办事处和我沟通配合,让我有充足的材料组织方案构成这个想法,推动新美孚的发展。”末了,他笑着说。看得出,服务美孚令他感到快乐,因此甘愿献出精力,献出时间。

如同离开老家多年后又回归故土的游子,黄达东先生亦抱有同样的回馈情结,再次踏入美孚社区的大门,那种心情,或许非个中人不能言喻。“希望这社区好,认识的人开心安宁,我想为他们做点事,能办得到就尽量去做。”他如是说道,华丽的辞藻在此时显得多余,因为一颗真心已足以诠释所有珍贵情谊!

分配时间不忘使命

黄达东先生现主要从业于金融领域,正当盛年,已是控股公司合伙人,主要负责财富管理,有十余年经验,在业界享有一定知名度。经历过数次金融风暴的洗礼,他对这一行可谓参透一二,头脑亦格外理性灵活。他认为人生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同走势图,有降才有升,如同跳跃,先要蹲下,才能起跳,对于时间的分配格外地敏感,富有条理。因此,不难猜想,为何在身兼公司与社会多项职务时,他能游刃有余,收敛自如。

“做事要有前提,是否有意向便为是否有时间的前提,没有前提,自然不会有时间去做。时间或可分为客观分配与主观精神状态两种,无论做什么都要分清主次轻重,实行阶段性地分配,不管是社团活动,还是其它,只要做好适当协调,不仅不会分散力量,反而还会形成向心力,成为一种财富和资源,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其实亦是多一种想法,既能提升能量,还能促进工作进步。”无怪乎,虽然有多重身份,但他的脸上永远洋溢着自信从容的微笑,从不会给人以“焦头烂额”的忙乱之感,原来这就是他的秘诀!

另外,黄达东先生还强调了团队的作用,他说,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特长,恰当的分工既能有效地解决时间的分配问题,还能给团队中的每个人以发挥的空间,赋予其成就感。如他在国内收购了一家手表连锁店,手下三百余名员工,无一名香港人士,而他完全下放权力,几乎不参与管理,仅适时检查结果,虽然该店远在内地,他亦未亲自到场监督,但公司仍然井然有序,业绩极少让他操心,可谓达成一种双赢的状态,这便是他有效分配时间的一个范例。

身为一位有责任的公民,黄达东先生的目光自然不会仅仅局限于个人及社区,对其它领域亦积极参与,多有涉足:在民建联深水支部,他担任主席一职,为该区的建设鞠躬尽瘁,挥洒豪情;在香港六大慈善团体之一――仁爱堂,他担任着第一副主席一职,自2006年参与以来,为仁爱堂下辖的医疗、社保、康体、环保等多种社团项目贡献了心力,惠泽一方;在他的祖籍广东江门,他担任着政协委员一职,四年来,为当地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诚恳建议,为那里的建设注入了活力等等,诸此种种,他就如红烛,一旦点燃,便始终把奉献的使命,攥在手心……

黄达东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深水区议会议员

民建联深水支部主席

仁爱堂第一副主席

广东省江门市政协委员

南京同乡会副会长

香港深水区消防安全大使名誉会长会副主席

仁爱堂田家炳中学校董会校董

仁爱堂田家炳小学校董会校董

上一篇:吴家裔:崛起的正义之士 下一篇:蔡卓丽:爱心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