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张晴:关于双年展的一切

时间:2022-08-31 04:16:03

张晴的胡子让人觉得他难以接近,但真正走近张晴,他却是一个随和,会开玩笑、讲笑话,会和你争论的“率性人”。从1999年参与上海双年至今,身为上海美术馆副馆长,今年上海双年展策展总协调的他已成为专职的“双年展人”。为双年展工作,为双年展忙碌,他说:“上海双年展是我的灵魂。”在采访中,职业“双年展人”张晴讲述了“关于双年展的一切”。

让上海成为一种标准

凤凰生活:您所理解的双年展是什么?艺术的盛会、城市的节日?

张晴:双年展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理解差别非常大。就我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说,双年展对中国当代艺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当代艺术都是由外国的审美来选择和判断,而上海双年展正呈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精品,提出中国自己的选择权、判断权,改变世界上对于“中国没有艺术,只有中医和医术”的观念。对于亚洲来说也是如此,向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再处于接受别人判断的被动阶段。

凤凰生活: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双年展触动我们展示,关弘扬自身文化艺术的意识越来越清醒。

张晴:前不久从新闻中获悉:中国文化的对外贸易逆差是1∶10,对于这样的现状,我们的确应该问为什么,为什么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竟然出现如此的文化贸易逆差?那是因为我们所一直尊崇的文化比如孔孟之道、唐诗宋词都是祖宗的东西,这些都流传了上千年了,而我们这一代再不行动,就没有什么可以留给百年后了。我们的经济在发展,但是文化方面还是有点落后,缺乏当代性和原创性,但现在意识到还不算晚。

凤凰生活:在今年的双年展中,有一个中式“斗拱”的设计很中国,但也有人批评说,双年展应该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过于中国的东西就像张艺谋把旗袍拿去雅典一样……

张晴:我不想和任何人去比,我也不是张艺谋。“斗拱”是古代超设计的经典,融合了中国的智慧。双年展是一个平台,要包容中外、古今,这才有生命力,才能走向世界。我们选择的作品都是有学术主题的,我是有我的学术大纲的,上海双年展不是拿来做秀的,这是我们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批评的人说这些民族的东西不够国际,那他是不是能告诉我。国际在哪?我们已经被所谓的国际左右了太多年,现在我们就要发声,上海双年展就是国际。

双年展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

凤凰生活: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双年展,您印象中的世界顶级双年展有哪些?成为这样的双年展应该具备什么要素呢?

张晴:双年展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不同的双年展之间因为诉求不同、立场不同、时代不同而不存在可比性。从时间上来说,威尼斯双年展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而它的贡献是在二战之后。时代与文化的需要是成功的双年展所应该具备的最根本的基础。

凤凰生活:现在不少城市都热衷于双年展、三年展,除了亚洲这三大双年展之外,北京有建筑双年展,广州有三年展,对于这种“双年展现象”,您赞同吗?您觉得城市一窝蜂地搞双年展、三年展的原因是什么?

张晴:不能说赞同与否,双年展、三年展的兴起是另一种文化的百花齐放,当然盲目地搞双年展只是一种跟风。从法律角度而言,双年展是一个名词,街道、公司、社会团体都可以办,但是真正合格的双年展还是要看社会是否需要,是否存在一个文化诉求。

凤凰生活:今年,上海、韩国光州和新加坡三地的双年展将实现互动,能否为我们介绍―下这一理念的形成?

张晴:这主要与亚洲以前各地双年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关。之前,各地都是自扫门前雪,这对全面宣传亚洲艺术与文化其实很不利,因为欧美的媒体不可能在一个月当中多次来亚洲报道这里的多个双年展开幕。现在三地联合之后,能够将资源进行整合,更好地推广亚洲双年展,这样的转变正反映了亚洲国家对于今日文化艺术整体发展的心态,从原来的各自为政到现在的资源共享,共同繁荣,更加团结,也能够更全面地让世界重新走近亚洲。我们要重新书写21世纪的世界艺术史,从亚洲的角度书写。

凤凰生活:希望今年是一个起点,那么您觉得亚洲双年展与欧美国家的双年展差距在哪里?

张晴:欧美的双年展已经形成了严格的机制,并且影响较大,已经成为“传说的庙会”,而亚洲的双年展从艺术的创造性上来说,更加尖锐些,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有关“超设计”

凤凰生活:今年上海双年展为何将主题定为“超设计”?

张晴:超设计意味着颠覆与反思,而非超越――第一层意思是“设计与想象”,提出这个概念是为了挣脱枷锁,譬如我们想对一间房屋做一些符合个人口味的改变,但发现设计师已经为我们定好了模式和格局。设计与想象就是反对格式化与标准化这一现代主义最大的贡献,从而对没有想象力的模式化设计进行大胆的颠覆并反思。第二层意思是“日常生活实践”,这是针对今日都市生活不断丰富和裂变的现实。上班的时候我们可能做差不多的事情,但是下班后就能够根据各自独特的爱好去自由选择生活方式,有人唱ktv,有人看电影,而有的人就喜欢跳舞。实践的前提就是个性和主动的。第三层意思是“未来构建历史”,很多人都看过《黑客帝国》,未来被现实化了,我们通过这一现实的可能性突然看清了我们未来的历史画卷,当看到今天的科技与想象相交叠出的场景,我们不得不发现,未来构建历史已经成为了可能。我们的生活和思路进而在不断地论证着这一切新的神话。我们所提出的这个理念正是从艺术实践出发,以超设计的笔墨将未来生活勾勒而出,从而可以看到历史与未来。

凤凰生活:从这个角度看,双年展的社会学意义远远大于艺术学的意义?

张晴:双年展确实包括了社会学的内容,但它更广泛,包容的东西更多。双年展绝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展会,现在艺术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倾向不好。我们今年定下“超设计”其实是一种反设计。其实不管是社会学,还是历史学,双年展体现的是一种尊重,相互尊重。这是重要的。

凤凰生活:可是双年展确定这么前卫的主题,普通市民会不会难以接受?有哪些看点可以吸引他们?

张晴:其实超设计中有很多传统的东西。超设计反映了一种传统,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是超设计,日晷是超设计,赵州桥、地动仪还有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都是超设计。概念可能有一点抽象,落实到具体的物品就很平易近人了。

凤凰生活:对于当前一些另类的、引起很大争议的艺术形式,比如不久前在成都展出的暴露的艺术作品您怎么看?如果可能,会允许他们参加上海双年展吗?

张晴:这主要还是应该看作品本身是否能够站得住脚,艺术本来就有衡量标准,比如艺术道德和艺术伦理,如果作品确实通过特定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语言,真正是艺术表达的需要,就是应该肯定的,反之,就应该要否定了。

凤凰生活:今年的上海双年展请了台湾的米参加,这也是有争议的。

张晴:我们关注的是参展艺术家在属于他的领域里,和我们的主题“超设计”发生的关系。我们是在推动一种力量的成长。

双年展是艺术和城市的调和

凤凰生活:从上海双年展10年的主题来看,其中对城市的现状和热点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从艺术的角度看,10年来,上海双年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张晴:关注是当然的,双年展中的当代艺术与当代人的血脉是相连的,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今年的“超设计”,从更大的格局中来思考,设计是无所不在的。政治可以设计,比如“一国两制”的方针;军事可以设计,伊拉克战争的画面看起来就像好莱坞大片中的场景;文化可以设计,现在的“超级女声”就是被设计出来的;经济可以设计,像股票、期货都属于设计的范畴,当然还有个别人正在设计虚拟的爱情。这些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问上海双年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会说作用太大了,是历史性的,完完全全重写了历史,重写了中国艺术史。举例来说,中国艺术界关于艺术要不要现代性的问题,从“西学东渐”的时代开始争论,争论了100年,直到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我们展出了一大批和现代性元素结合的艺术作品,一些装置艺术等,这个争论被划上了句号。

凤凰生活:双年展依附于城市平台,是艺术与城市的互动与融合,如果某种艺术形式和特质与这个城市的气质、性格有冲突怎么办,张晴:上海双年展实行的是国际通行的策展人制度,在整个双年展工作中,策展人就是调酒师,能把艺术与城市相调和,使他们融为一体,甚至难分难离。

凤凰生活:能不能推荐今年双年展中几个让您印象深刻的作品?

张晴:所有的作品都是孩子。不能说哪个孩子好,哪个孩子不好,都是我的孩子。

凤凰生活:10年来,您改变了哪些,给上海双年展带来了哪些改变?

张晴:我会说,我与上海双年展同在,上海双年展是我的灵魂。可能有一天我会因为工作的关系离开双年展,但我的灵魂与她同在。

张晴邀请所有的读者加入上海双年展博客圈,一起“超设计”。

大胡子张晴博客:http://blog.sina.com.cn/m/dahuzizhangqing

上一篇:私生活纪录 下一篇:叶利钦的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