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书画结合融入陶瓷装饰

时间:2022-08-31 04:03:52

浅论书画结合融入陶瓷装饰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每个人都习习相关,历经数千年之演变,形成一种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自成其美,而中国画与书法并行,早期各抒其意,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虽用笔均以点线的形式,但没有更好的融会贯通。

书画结合最好的表现形式应来自于人文画派的兴起,一大批能画兼书之大家跃然于世:王维、赵佶、米芾、董其昌、明朝四大家等。他们以书法入画,文人气尽显,开创了崭新的艺术形式。

陶瓷装饰以画为主,经历代陶瓷艺人的辛勤创作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陶瓷制作之美,令人心旷神怡,各种装饰令人叹为观止,绘画技法令人目不暇接。

而书法与陶瓷绘画的结合,似乎只注重于一种形式美,难免落入俗套,大都只是从属地位,不外乎题诗、落款,起点缀作用。没有体现书法的行之流水,酣畅淋漓之意,更无法融入到画意中。

在康雍乾三朝时,诗词文赋作为装饰使得陶瓷更具文人气,犹以五铁箫书写的《圣主得贤臣篇》、《兰亭序》等通体文字装饰盛行一时,《赤壁赋》半文半画更开创了陶瓷书法的独特局面,影响了后世的陶瓷创作。

综上所论,书画的结合我仅总结三点,抛砖引玉,贻美大方。

一、虽则书法以稳为主,题字词以压题行章为主,但也要大胆尝试,不刻求整齐划一,不苛求任一字体,这一点从赖德全的《红色记忆中》及魏康祥的《达摩面壁》中能感受到书画自然,不拘一格,豪爽奔放的韵味。

二、书画之间的协调,创作不同,要求书法的形式亦不同,或行草、或隶篆,或综合装饰力求达到完整和谐之美感。

三、陶瓷书法入画,行笔要稳,忌轻浮,用料要匀,在整体上讲求平衡,用笔轻重缓急,应手自如,下笔有力,力在字中。

夫书肇于自然,阴阳相生,使书法入画中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行笔若行云流水,结体严谨端庄而不失轻盈,各尽其妙,画龙点睛,而使作品更和谐以求得共鸣。

书画相通,源以自然,以书法笔意入画,一改纤弱、妩媚、浓艳之风。明末清初之山人一洗前朝的宫庭画风,所作画面空旷寂寥,泼墨减笔看似随意而成,线条粗旷遒劲,画画犹若写字,章法不拘一格,看似散乱,却神韵天成,状书法笔法入画,大量飞白,枯笔尽显其中,所作画面给人以苍凉愤世之情,书法题跋随手而写,潦草简单,“山人”常被人读成“哭之笑之”而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画家的审美情趣,直接催生了文人画派的兴起,奠定了后来“珠山八友”等一大批陶瓷巨匠的基础。为景德镇陶瓷装饰的繁盛创造了条件。

后来的郑板桥更是独树一帜,其创造的“八分半”书体配以苍竹怪石,令人肃然起敬,其所绘竹挺拔俊朗,潇洒自如,神韵天成。至若吴昌硕,齐白石等以篆隶笔法入画,线条浑圆饱满,苍劲老到,凡此种种皆可看出,书画本就同源,古人早有尝试。

而陶瓷绘画与书法相结合则是以“珠山八友”这群立志创新的陶瓷巨匠们所发扬光大的,这段时期涌现出大批画坛大师、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浅绛彩文人画风,虽然仍受清末吴友如、金家以及清末皇家瓷的影响,但仍涌现出很多独具个性书画结合的好作品。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广大陶瓷老艺人不断探索、尝试,各种画社相继成立,“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所”“浮梁陶艺协会”“月圆会”等等应运而生,“珠山八友”这个艺术团体为今后景德镇陶瓷的发展潮流指明了方向,也做了很好的铺垫,“道义相交结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道出了结社的宗旨就是要立志创新。他们为景德镇陶瓷的繁盛贡献了全部心血,是陶瓷美术史上的创举。

“珠山八友”将书法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书法或草或楷,或篆隶或甲骨,或随意变形,个性率直,豪情奔放,生动而情趣盎然,令人耳目一新。

从他们的作品中,虽然材质有所不同,但题材、内容、技法流派、艺术格调与当时文人画风所推崇,追求的飘逸,潇洒所相通。也感受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犹与宫庭官瓷的装饰风格迥然不同而引起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共鸣,让人体会到个性张扬,风格鲜明的瓷画风格,他们将书法风格与陶瓷作品和谐地融入画中立境高远,彰显个性,师从造化、字字珠矶,时而通篇诗文,时而寥寥几字,可谓画龙点睛。

陶瓷书法与绘画相结合,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背景,两者融合不仅相得益彰,更提升了境界,不仅画因书得益,书因画增色,“画为本”“书为魂”好的作品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陶瓷装饰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单纯追求书法则显呆板,若只追求画面而无书法点缀便更无生气,也失去了陶瓷装饰的意义。

在陶瓷装饰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书法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深刻话题,我们应充分认识书法的字体,字形的独特装饰性,如何以简单的点线达到最美的效果,运笔纵横捭阖,结体舒缓自如,达到书画合一,完美和谐,观看如此作品才会令人心旷神怡,如饮美酒。

大浪淘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前人引路,后世奋发,我们陶瓷艺术创作人员应不断挖掘陶瓷书法的独特之美,将之融入画中,开拓陶瓷综合装饰之思路,追求更高的理想,使景德镇陶瓷这朵奇葩永远芬芳。

电话:13576408320(陈)

13479800249(何)

上一篇:浅析粉彩陶瓷的特点 下一篇:系统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