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源代码软件现象研究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2-08-31 03:37:16

开放源代码软件现象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本文对1998 年以来在 CSSCI 来源期刊中管理学类、经济学类期刊上发表的 “开放源代码软件”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通过对开放源代码软件和封闭源代码软件的比较,阐述其在生产目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产权制度等方面的区别;总结目前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进展和相关成果。

关键词:开放源代码软件 激励机制 组织结构 生产组织过程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产业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软件产业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近年来兴起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完全对外开放,由志愿者合作完成,对传统的知识产权及生产理论提出了挑战。为何会有数以万计的志愿者愿意无偿奉献参加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工作并对外公开?这个问题也吸引了众多管理学者、经济学者、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大量涌现。

本文描述性的对1998年以来在 CSSCI来源期刊中的管理学类、经济学类的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开放源代码软件”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开放源代码软件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

(一)研究样本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积累全文文献800万篇,题录1500余万条,126个专题文献数据库,由此,选其作为论文研究的来源,以“开放源代码”为主题名检索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表的所有文章,共得到2710篇论文。由于对文章数目过多以及各杂志水平参差不齐的考虑,决定选择CSSCI(2010―2011)来源期刊中的经济学(73种期刊)、管理学(29种期刊)为期刊范围。确定期刊来源范围后,以“开放源代码”为主题名检索1998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所有文章,得到论文349篇,去除与主题不太相关的文章, 最终的分析样本为197篇文章。

(二)论文数量年度分布统计

论文数量年度分布统计情况见表1。按照论文数量粘附分布统计得到的结果,可以将1998―2012年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相关研究划为几个阶段:

1、初始引入期(1998―2000):只有1篇文章,说明该阶段开放源代码软件还并没有引起国内相关研究人员的注意。

2、快速增长期(2001―2006):此阶段内,开放源代码软件逐步引起国内相关研究者的注意,论文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并在2006年达到了一个高峰。

3、稳步发展期(2007―2012):到了该阶段,数量趋于稳定,同时论文的质量也稳中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研究方法可以粗略的分为4种:第一种为定性研究;第二种为定量研究;第三种为综述研究;第四种为案例研究。根据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论文中使用各种方法论文数量的统计情况(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197篇论文中,使用定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占总数的67%,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占总数的23%,使用综述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的论文比较少,分别有17篇和3篇。总体而言,使用定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比较多。

二、开放与封闭源代码软件的比较研究分析

目前在软件产业中存在开放源代码软件和封闭源代码软件两种产品。开放源代码软件具有公开、免费的特点,其源代码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可以对软件进行自由的使用和修改,具有与原开发者相同的使用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开放源代码软件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本文提出的“封闭源代码软件” 概念,与“开放源代码软件”相对,是指除了开放源代码软件以外的软件的统称,如传统的商业或者专有软件等, 这些软件的源代码是封闭的,具有私人产权, 购买软件的消费者仅仅拥有使用权。

我国的民法通则指出:财产的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在民法通则中,将财产所有权分解成了四部分权利,这个概念与经济学中的产权是相同的。表2,就基于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从这四方面对开放与封闭源代码软件进行比较。

根据表2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封闭源代码软件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下,其占有权、收益权、处分权完全归生产者所有,消费者购买后仅仅拥有使用权。然而,开放代码源软件受copyleft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手段的保护,完全对外公开,任何人占有软件是不可能的。

三、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研究成果分析

1998年,埃里克・雷蒙德(Eric Raymond)倡导要开放源代码软件,他撰写了堪称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圣经书――《大教堂与集市》。在书中,他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的运作原理进行了描述,对开放与封闭源代码软件的生产目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模式产权制度方面进行了比较,详尽地阐述了其存在的差异。自此以后,开放源代码软件现象燃星星之火,并大面积地起燎原之势般的发展起来,众多的管理学者、经济学者、社会学者开始关注并对这个现象进行了研究。

(一)关于开放源代码软件激励机制的研究分析

开放源代码软件具有公开、免费的特点,其源代码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使用、修改软件,即这类软件属于纯公共产品。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因为“搭便车”现象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必然不足,可是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开源软件身上?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1、基于开放源代码软件选择激励的角度

Hippel和Krogh 2003年发现,开放源代码软件作为公共物品,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开发者仍然获得了声望(技术能力的传播)、控制技术和学习等私人的益处。Lee和Cole,Hars和Ou,Lakhani、Wolf、Bates和DiBona分别于2000年、2002年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验证了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者确实存在满足个人兴趣、分享和学习的内在原因以及开拓职业生涯的外在原因。 Lakhani等2002年的研究也发现,开放源代码软件开发的技术群体,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参与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就是自愿奉献和向高水平同行分享、学习。

2、基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研究兴趣或政治理想的角度

Bezroukov 1999年发现,参与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者及研究者拥有相似的研究目标,视开发开放源代码软件的行为为一种特殊的学术研究工作,他们均是基于政治理想或研究兴趣自愿做出无偿的奉献;同时,他们重视自身在行业内的声誉, 虽然承担的工作没有直接的报酬;他们更乐于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共享、评价。Bezroukov 1999年还发现,开放源代码软件是一种社会运动,因为参与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者们都具有对抗微软公司垄断的政治理想。

3、基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用户协作创新群体的角度

Hippel 2001年的研究认为,参与开发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群体可以说是一个创新的群体用户,开发者需要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他们获得的利益。Lerner和Tirole 2001年的研究也认为,参与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者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同时付出较低的成本改进程序。

(二)关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组织理论的研究分析

组织生产开放源代码软件是这个领域内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需要通过研究这个问题了解如何有效的组织分散在各地众多的参与者。

1、基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组织结构的角度

埃里克・雷蒙德(Eric Raymond)1998年的研究发现,开放源代码软件不同于传统商业软件的人员高度集中、发展方式固定的组织结构特征,他们的参与者分散各地,自由、民主的发展。Demil和Lecocq 在2003年的研究中称开放源代码软件为“集市化的治理结构”(bazaar governance)。他们认为这样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的控制强度没有层级或者网络结构强,但是层级结构下的生产成本是远远高于他们的。Jen-Fang和Tzu-Ying 于2004年,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发现开发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群体是依托数以万计的个人关系网络的组织创新模式。

2、基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生产组织过程的角度

Hippel 2001年提出的观点是:开发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参与者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对软件开发参与、奉献的行为作用显著,这种作用与使用者的人数成正比。 Benkler 2002年根据有效获取人力资源相关的信息以及与其他资源相结合两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公共的同行生产模式(commons-based peer production mode)”理论,对其与以市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和以层级制度为基础的生产模式进行了比较。他发现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信息机会成本较之更低。 Asklund和Bendix 2002年从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的角度研究了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群体组织,他们认为在其组织中的成员具有较高的配置管理能力,体现在获取信息、联系沟通、 分解任务等方面。Garzarelli和Galoppini于2004年在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生产过程中, 对模块化组织中的协调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在这样的模块化组织中,面对生产过程中不断的变化, 当然也需要层级结构来协调。

四、未来研究展望

近年来, 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现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者、 经济学者、 社会学者的关注, 他们开始研究这一现象。 在国外, 对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生产目的、 生产组织方式、 产权制度和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方兴正艾; 在国内, 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少之又少。我们也期待国内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研究开放源代码软件现象的行列中, 不断总结规律, 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

在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里,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在已经发现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多种激励的因素对促进开放源代码的开发是否起作用?起多大作用?开放源代码软件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在现代软件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加以运用?如何在传统的产业中应用,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可以看出, 以定性研究居多, 而定量的实证研究较之少很多。由于开放源代码软件开发以分散的、 非正式的组织方式开展工作, 缺少统一的控制、 反馈中心, 整个组织很难检测、 统计并积累相关的数据。因此, 数据获取非常困难, 这也是造成实证研究存在局限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积累、 分析开发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组织相关的数据,当然, 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加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这是为定量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Hippel,von E and Krogh, von G .Open source software, the private - collective innovation model [J].Issues For Organization Science,2003,14(2): 216―217

[2]Hars, A and Ou, S . Working for free?motivations of participating in open source projects [C]. The 34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awaii, 2001: 5―7

[3]Lerner, J and Tirole, J . The open source movement: key research questions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1, 45(4):822―823

[4]Demil, B and Lecocq, X . Neither market or hierarchy or network: the emerging bazaar governance [DB]. http://open source.mit.edu/papers/demillecocq.pdf, 2003: 7―9

[5]Hippel, Eric von. Innovation by user communities: learning from open source software [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1, 42(4): 83―84

[6] Benkler, Y . Coase’s penguin, or, Linux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 Yale Law Journal, 2002, 112(3): 420―422

[7] Garzarelli, Giampaolo and Galoppini, Roberto. Capability coordination in modular organization: voluntary FS/OSS production and the case of debian GNU/Linux [DB]. http://econwpa. wustl. edu: 80/eps/io/papers/0312/0312005.pdf, 2003: 38―39

(李晓京,1985年生,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演进)

上一篇: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