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发展要“一衣带水”

时间:2022-08-31 03:12:24

京津冀发展要“一衣带水”

造成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持续低潮的原因,除了有改革开放过程中资本与市场没有同步扩张的因素外,还有京津冀地区存在的资源与要素不能有效流动、区域分割甚至区域封锁等因素。在目前跨国投资重点逐步北上、市场需求重点和外贸出口重心逐步转向资本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之际,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机遇……

记者: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寻求京津冀地区互存共荣的发展之路,最近也有一个“大北京”的建设概念。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梅松:实际上,“大北京”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规划设想。这个方案提出,大北京地区包括由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等城市所构成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地区,当然还可以覆盖石家庄、张家口、承德、衡水等城市,这与京津冀在地域划分上是一致的。“大北京”提出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的城市群,也称为首都都市圈。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京津冀地区应从资源共享、要素互动、产业集聚、特色错位、生态同保、规划协调六个机制的建立上入手,构建好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推进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进程。

记者:在这六大机制中,为什么会提出特色错位发展机制?京津冀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其运行?

梅松: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一体化不是泯灭各个城市的发展个性与独特优势,而是强调各个城市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要鼓励京津冀地区的差异化发展,把鼓励政策、限制政策和诱导政策结合起来,促进各个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错位发展,建立起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又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促进城市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优势互补。这就是我提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因。

要实行特色错位发展,首先要明确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界定主要城市和区域的产业定位。充分利用京津冀资源丰富多样、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实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陆海空交通发达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功能和作用,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发达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各类产业的协调发展。

北京已将其城市功能确定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软件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以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以文化创意、现代金融、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民营企业总部的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举办,奥运经济效应将会进一步提升北京经济发展水平,使北京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天津乘滨海新区开发之势而上,主要发展以电子、汽车、化工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港口为主的交通运输业,并充分利用天津沿海区域盐、油、气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发展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多种化工工业,大力开拓离岸金融业务;河北省应利用冀东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港口条件,积极发展钢铁、化工、建材等资本密集型重化工工业,并大力发展食品、纺织、服装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同时主动接受来自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

其二,要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充分利用京津两市科技人才众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金融支持基础雄厚的特点,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做大做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整个京津冀应该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能源、钢铁、建材、有色冶金、化工、电力等传统产业,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三,要将北京一些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河北发展。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提高等综合因素出发,应考虑将北京能耗高、物耗多、水耗大的产业如钢铁、化工、纺织等类工业转移到原材料丰富和自净能力强的河北地区,并按照环境准入标准对产生环境污染的老旧工序与环节进行更新改造。同时,也有利于河北省做大做强重化工工业。

其四,要提高河北企业的配套服务能力。在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关系中,京津两地的电子、汽车等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零配件需要多,但是目前它们零配件的配套仍然主要在南方省份,究其原因,是南方企业的交货快、价格低、市场反应快,零部件质量高。河北企业要想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就必须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降低服务价格,提高产品质量,遵守合同约定。只有提高配套服务能力,才能在配套服务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其五,要在河北建立面向京津市场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要面向京津地区生产粮食、蔬菜、水果、肉类,为京津居民提供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为京津食品加工工业、餐饮业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要重视河北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城郊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记者: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主要难在何处?

梅松:我一直在呼吁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目前也有一定的进展,但与我们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我认为还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树立城市群双赢共好发展的理念。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势所趋,经济发展已突破了国界的限制,何况一国之内的省界、市界,因此行政区划不应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屏障。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无一不是通过城市群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例如纽约城市群、东京城市群,不能依靠单个城市单独打拼,孤军奋战。对京津冀而言,尤其需要团体作战,共荣共存。实际上京津冀都可以为本区域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过去京津发展特别是北京对本区域是发挥着“极化功能”,也就是本区域的资源、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以及项目向北京集聚,加速了北京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必经的阶段;那么现在北京对本区域已经发挥着“扩散功能”,北京的技术、项目、资金、信息、服务等明显呈现出向河北、天津等地扩散、转移的态势,唐山、廊坊快速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要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还必须加强规划和协调。当务之急是建立协调和推进的机制,如建立京津冀发展联席会制度;最好的办法是设立“首都地区(京津冀)规划与发展委员会”,可以是轮值制,也可以提升到国务院这个层面。

记者:在国务院已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明确提出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为什么会将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

梅松: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和规模得到快速提升和改善,经济总量2006年跃居全球第四,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源,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区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东发达西落后、南快北慢,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相对实力还比较弱,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GDP总量与珠三角广东一省相比持平还略差一点;长三角由于区域面积大,江浙沪GDP总量则是京津冀的两倍。所有这些不仅影响国家整体资源配置的效率,也给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甚至影响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在继珠三角、长三角开放开发战略之后,提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发展战略,发挥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资源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第三极的带动作用,促进其产业分工合作,是实施该地区充分释放潜能、更好更快发展,逐步融入国际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记者:北方经济中心究竟其核心内涵是什么?

梅松:按照区域经济学定义,区域经济中心即经济活动的高度积聚,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组织中起决定作用的地方,为外区域提品和服务,为腹地提供服务。有的专家则简化为五个基本条件:即物流中心、制造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文化中心以及金融中心。其主旨是天津要有足够的大经济总量规模,在华北乃至环渤海区域内能发挥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能够为区域内的城市或区域提供相对应的各项服务。

记者:将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后,将对北京主要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梅松: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考虑历史的基础和多年的累积,已经形成国家的重化工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这与该地区相应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是相对应的。目前,北京钢铁、化工产业的转移,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是为了适应该区域经济的有序调整和优化发展要求。目前,该区域已形成包含钢铁、石油、化工、能源等产业经济基础,而且各个城市和地区还存在一个基本的分工。如北京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生物工程和软件;天津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手机、电子元器件、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等;石家庄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化学原料药、纺织服装;保定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输变电设备制造;张家口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矿山设备、钢材、葡萄酒和果汁饲料;唐山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钢材、建材、煤电能源、海洋化工等。这种各主要城市间的专业化分工,基本上是建立在各主要城市资源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尽管某些产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但在许多情况下,竞争还是错位或适度的,合作成为主流。就京津而言,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竞争主导性的产业领域和共赢主导性的产业领域这样两个方面。

记者:这两类关系都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梅松:我详细说明一下。在京津间竞争主导性的产业领域方面,将具体表现为:其一,汽车工业外资企业间竞争明显。汽车工业是北京工业的第二大支柱行业,从2003年以来一直增长较快,目前在总量和比较优势上都强于天津。尽管汽车市场的竞争比较充分,但区域品牌的市场份额的相互影响还是存在的;其二,石化的竞争主要在工业增加值。石化工业是北京工业第三大支柱行业,天津石油化工产业也有雄厚基础。天津“十一五”期间,借国家批复将100万吨氮乙烯、1000万吨炼油落户天津的契机,规划建设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大型化工装置和渤海化工园、中化工新材料基地,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高原油加工能力,扩大乙烯生产规模,打造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能源等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这些举措将帮助天津石化工业快速发展,对北京大炼油和大石化产生强有力冲击。但天津石化工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大炼油和大石化,而北京则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两市分处产业链条的两端,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作为石化产业链条的下游,北京精细化工可以借助天津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壮大自己,但前者的产值基数大。考虑到北京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从工业增加值看,京津的石化工业增加值的变化可能是北京小幅增长,天津快速增长的格局。

在京津间共赢主导性的产业领域方面,将具体表现为:其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同为京津工业的第一大支柱行业,近年来呈现稳步共同增长的趋势。但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比较优势,北京都要优于天津。从主要产品看,北京在程控交换机、微型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高端产品与天津相比具有优势;天津则在电子元件、显示器等产品上具有优势。另外,在微型电子计算机领域,北京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其二,北京金融业市场份额和利润将受到影响。天津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为突破口,金融业正酝酿跨越式发展。对北京的金融业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和挑战;其三,北京物流业份额、第二机场的选址将受到影响。天津致力于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并作为区域经济辐射、带动、服务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天津正在加快改造滨海国际机场、港口及配套设施,成本的优势和延伸的服务将消弱北京的物流市场份额。航空货运机场是发展临空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依托,天津以货运为主的机场实力的扩充,在临空经济的发展上直接与北京形成竞争。同时,依托港口建设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有利于国际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的发展,也可能会对北京在相关产业和投资上形成潜在竞争;其四,北京的总部经济吸引力将被分化。北京是我国总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北京与天津之间也初步呈现出“总部――生产制造”的产业链分工。天津尤其是滨海新区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的进一步崛起,将继续强化与北京这一基于产业链的分工合作,促进总部管理、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和高端生产者服务业在北京的集聚,有利于北京占据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有利于北京总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天津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改善,跨国企业地区业务量的增加,对北京的总部经济将是一种分化力量;其五,北京中介等服务业的地位将相对比较稳定。对于会计、咨询、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北京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人力资源聚积效应。未来天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会通过服务业市场需求层次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展,促进北京相关服务产业的延伸和辐射,提高北京服务业的市场总量,从而有利于北京中介服务业优势的进一步提升。但是,信息服务业将对北京形成一定竞争。

记者:在资源共享方面,近两年来,有关专家一直在讨论京冀地区的水资源供给调配问题,有的观点认为应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对此您有何看法?

梅松:我不赞成北京和张家口或者河北,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水的问题,而应通过国家层面建议资源补偿机制来解决。这里我所说的国家层面的资源补偿机制是指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财政、税收等相关手段,对全国资源进行全国一盘棋式的协调。而如果通过城市之间谈判来解决水资源问题,容易留下后遗症,解决了河北的问题,还有山西呢,还有北京市的下游呢,如果都由地区去解决,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张家口作为北京市的上游和水源地区,为保证首都用水做出了贡献,这也是全国一盘棋思想的体现。河北省去年提出过一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报告,建议将张家口、承德等生态脆弱地区,设立生态特别地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来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支持这个地区的发展。这个建议我认为值得一试。在水资源合作方面,北京和张家口还可以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部分的问题。事实上,目前地区之间有关水资源调配工作,一直由国家水利部在做,如北京从山西和河北的水库调水等。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也正在制定相关的办法,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其实,国家十一五规划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很好的要求,比如像张家口和承德地区,作为北京市的水源地,资源承载力非常有限,如果过度开发,就会影响首都的资源供给和环境安全,应该属于生态涵养地区而限制开发。对这种地区,国家将制定相关的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来解决这些地区的发展问题。据我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实施办法,一部分区域的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应该作为限制开发地区,还有一部分地区要作为禁止开发地区。

上一篇:我国连锁超市经营与物流管理现代化 下一篇:我生命中的两次“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