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命教育系统的特点与内容

时间:2022-08-31 03:08:49

试论生命教育系统的特点与内容

[摘 要]生命教育是人类以趋乐避苦为取向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生命价值观念耦合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动态性、耦合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关键词]生命教育,系统,耦合,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52-01

“生命教育”是随着自杀、吸毒、暴力和艾滋病致死等“极端行为”蔓延而由各国政府推动的,是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教育活动。关于“生命教育”的含义或称内涵的讨论,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相应的专题文章。

我们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趋乐避苦的精神(意识)耦合过程。首先,生命教育是一种“过程”,它意味着生命教育具有动态的持续性特点,是一个包括从出生直至死亡的人生连续过程。其次,生命教育是教与学之间的“耦合”,即频率间的共振,其中牵扯到教育者的能力与素质、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调谐与调节机制,即突出教育内容的匹配性。再次,这种耦合以精神层面为结合部,耦合的效果取决于二者之间的信息匹配程度,因而也就涵盖了包括宗教教徒和非宗教教徒在内的所有人,从而弥补目前生命教育内容的结构性缺陷。最后,这种精神耦合的目标以“趋乐避苦”为内容,因而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并对接受对象所采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特性表现为:

一、动态性(周期性)

作为一种“过程”,生命教育具有动态性。包括时域与空域两个方面。从时间序列来看,动态性是指教育过程在时序上的连续不断(持续性),而且包括教育内容上的层次递进(连续性),并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进行调整。对受教育者而言,生命教育是一个贯穿人生全过程的活动,是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实际上是从胎育期间就已经开始,直至生命结束的一个完整过程(如佛教信徒就是在众僧的诵经声中离开人世的)。由于人类器官功能的发育、成熟、退行和丧失,以及人的社会生活内容、特点都具有年龄区段上的差别,客观上要求生命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形式都要围绕这两类差别来进行。其中的道理十分简单,比如说,对青少年和对中壮年人群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形式、难度和方式等,是不可能相同的。从空域来看,由于教育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生命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极度匮乏,客观上要求生命教育实施必须适时进行空间上的动态调整,以实现全空域覆盖(可以学习一下不同宗教传教士跨国越洲的顽强与执着精神)。

二、耦合性

“耦合”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等输入与输出之间通过紧密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目前,它已经作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概念范畴进入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和机械工程等大多数工程领域。简言之,这个概念及其原理同样适合和适用于生命教育领域。除“目标、方法和内容”之间及“结构与环境”之间的两种耦合外,这里侧重强调的是教与学之间的耦合,即二者的“匹配”与“调谐”,以实现“频率响应”而发生“共振”,提高教育的质量及效果。比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品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和空洞化,不能立足和满足于应付上级检查,而应积极主动研究与探索易为受教育者接受的理论和方法。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育者具有全频域的教育资源(教材与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有所选择(受教育者像听众一样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和调谐接收某一频率波段的“节目”内容,他既可以信仰共产主义,也可以信仰佛道或耶稣基督等等),提高二者的耦合度。离开了耦合原理,生命教育就不会收到预期的实效,反而可能产生相反的社会后果。

三、整体性

“生命教育”作为“生命”和“教育”两个概念范畴的“交集”,无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即具有系统性,近似于通常所说的整体性,包括结构要素的整体性与教育对象的整体性两种含义。结构要素整体性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教育要素结构,是“生存技能教育”与“生命意义认知”两种结构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二者互为前提与因果,并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其中的焦点与交点,就是以肉体为依托的神秘待解的意识现象,它是生存技能教育与生命意义认知教育的纽带与桥梁。

“生存技能教育”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校正规教育,包括工作后的专项业务能力培训等。这已为社会大众所熟知,故不赘言。

“生命意义认知”即通常所说的信仰教育,在中国主要表现为思想品德、道德纪律和理想信念等课程教育,在西方表现为宗教氛围下的神学与宗教经律等类的训诫。对于中国而言,深入研究和探索适合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特点和自由政策相结合的生命终极关怀教育的新路子,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所谓的(热爱)生命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生命终极关怀问题。在这一点上,宗教要比科学具有更加强大的优势,因为宗教是以信仰为本质特征的,而信仰是不需要“检验”和“实证”的。这种现象所体现的事实,就像人们所归结的那样:“一个人信仰就因为他信仰,上帝存不存在并没有关系。”诸如之类的泛滥及其恶劣影响,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策略应对还存在许多空白领域(你不去占领,之类的就会去占领),其中一个最大的空白点,就是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对比性研究与结合性研究,比如说,现代物理学飞速发展所发现的“量子纠缠”现象,事实上已对人类的认知方式、认知观念和认知理论提出了深刻而全面的挑战,许多科学新发现(尤其是物理学新发现)基本上可以在佛教经典经文中找到相关论述。那么,科学与佛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看待和理解这种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是必须给予受教育者加以阐明和说明的现实问题,因为在校期间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并不足以抵制诸如“”之类的持续诱惑与反复灌输,所以,彻底搞清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对各类宗教的本质和特点给予科学角度上的说明,是摆在中国生命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具有无限深远历史意义和紧迫现实意义的光荣使命,当然,由于难度与挑战极大,这是一项应该纳入到国家层面进行战略研究的课题,是需要组织高精尖人才合力攻关的国家战略举措(抢占战略制高点),而不是随便谁自认为有热情和动力就能胜任的事情,因此,编撰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包括各种宗教内容的成人生命教育教材,并在全社会开展成人生命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而现实的任务。

“教育对象的整体性”简明易懂,它由接受在校教育(学历教育等)、社会教育(专业工作技能再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和自我教育(自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四、层次性

作为一个有机的独立系统,生命教育系统是一个要素众多的功能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教育对象年龄结构来看,可以划分为青少年、中青年和中老年三个层次;从教育内容的繁简程度与难易程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从行政管理体制来看,可以划分为部级、省部级和地市级三个层次。从受教育者学历构成来看,可以划分为,初知(本科以下学历)、中知(本科学历)和高知(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三个层次。这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层次划分,牵涉到教材、教师、教学方法与方式,以及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内向外向)、工作性质(脑力体力)、宗教倾向(有神无神)等诸多方面,而且涉及结构要素与层次要素的立体式网状交叉。

上一篇: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对社会管理发展的综合措施... 下一篇:如何采用行为引导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