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介壳虫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时间:2022-08-31 02:59:01

园林植物介壳虫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近来来,由于检疫措施不到位、空气污染、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园林植物介壳虫数量增长和传播速度很快,且危害越来越严重,必须引起注意和警惕了。

【关键词】园林植物;介壳虫;危害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文章对介壳虫各方面的信息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介壳虫危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相关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二、园林植物介壳虫

1.常见种类

介壳虫的种类很多,多达数百种,其中危害较重的有50多种。除白蜡虫等少数是经济益虫外,绝大多数对园林植物都有很大的危害。园林上常见的介壳虫有吹绵蚧、草履蚧、杨盾蚧、牡蛎蚧、龟蜡蚧、水木球坚蚧等。

2、危害的园林植物

介壳虫的寄主植物很多,许多果树、林木及花卉均易遭受介壳虫为害。常见的果树介壳虫寄主有桃树、李树、梨树、苹果、核桃、板栗、枇杷、茶树、柑桔、柚树、柿树、荔枝等,常见的林木介壳虫寄主有松树、榆树、杨树、柳树、樟树、刺槐、栎类、泡桐、油桐、糖槭、悬柃木等,常见的花卉介壳虫寄主有茶花、牡丹、桂花、梅花、玉兰、玫瑰、蔷薇、月季、扶桑、夹竹桃等。

3、被害症状

介壳虫常群集在枝条上吸吮汁液,幼树及枝、干均易为害。发生严重时,枝条被虫体覆盖,并可重叠成层,似被一层灰白色蜡质物。排泄的粘液,污染树体,如油渍状。被害枝条凹凸不平,发育不良,树叶枯黄、早落,重者整枝或整树枯死。有的种类还集聚在果实上为害,使果面凹陷、变色,损害果品质量。

4、形态特征

介壳虫体微小,是小型昆虫。若虫和雌成虫,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形态一般为近圆形、椭圆形或球形等,雌成虫通常固定在植物上不活动,以腹面发达的口针刺吸汁液,头胸部多愈合而界线不清,身体或被有蜡质粉末,虫体被盖在介壳下,介壳有红色蜡质,有的成白色棉花状,有的成糠粉状、绒状等,群集固定在枝、叶和果面上。雄成虫有翅、足、触角和眼,仅有一对前翅,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触角念珠状,口器完全退化,不再取食,交尾后很快死亡,数量较少。

5、发生规律

介壳虫繁殖能力强,1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营固定生活,即形成介壳。成虫喜栖息在树冠主枝阴面并在枝权间产卵,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大量发生;多数介壳虫1年发生多代,以卵越冬,雄虫4月中、下旬化蛹,4月底5月初羽化成虫,与雌虫,产卵于树干周围石块下及土缝等处;杨盾蚧1年发生2代,以若虫固定在枝、干上新形成的介壳下越冬,雄虫4月下旬化蛹,4月底5月初羽化成虫,6月下旬一7月初出现第1代若虫,在树枝上固定取食危害,8月上句开始出现第2代若虫,l0月中旬进入越冬期;牡蛎蚧1年发生l代,以卵越冬,5月下旬~6月中旬孵化若虫开始为害。

三、园林植物介壳虫发生诱因浅析

1.园林植物的栽培方式和频繁的品种交换加重了介壳虫为害

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复杂多样.有露地栽培、温室栽培.还有供室内装饰的盆栽和盆景、水体栽培等多种方式.使得某些介壳虫相互传播、为害或终年发生。近几年来.为了丰富本地区的花卉品种资源,繁荣花卉市场.不断从外地如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引进大量的花木新品种.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在引种的同时.也引入了不少的介壳虫。加剧了介壳虫的传播与为害,造成了介壳虫种类逐年增多另外,民间相互馈赠和私人携带的花卉,也给介壳虫的传播、蔓延提供了渠道

2.园林植物种类及配植的多样性使介壳虫得以大量繁殖和为害

90年代以来。岳阳市园林绿化事业迅速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植物的品种资源。而且在风景区、公园、庭院及城市街道的绿化中.为了达到四季花香.常年绿树成荫,常常将花、草、树木和其他地被等巧妙而科学地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园林生态环境.由于介壳虫寄主植物的多样性.使其在植物种类繁多的园林生态环境中得以大量繁殖和为害.种群数量有增无减。

3.空气污染、生态失衡

调查发现,在市中心行道树、游乐场、宾馆、歌舞厅内种植或摆设的花木,介壳虫为害特别严重。这些区域的植物或叶面布满灰尘。或严重感染煤污病.受污染的植物抗虫力降低.有利于介壳虫的发生在进行防治时。过量使用农药。天敌受到伤害。生态失去平衡。易诱发介壳虫爆发成灾。

4.冬季气候转暖。介壳虫为害历期延长

由于大气污染而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岳阳市冬季气候逐年转暖.介壳虫在冬季也有发生为害,如为害山茶的糠片盾蚧、为害大叶黄杨的矢尖盾蚧、为害月季的白轮盾蚧.4月中下旬若虫出现.至l0月底、l1月初仍有为害

5.管理不善。植物长势弱。抗虫能力差

岳阳市城区街道、机关庭院、住宅小区、游园绿地等绿化用地前期土壤改良不到位.基肥不足。后期养护管理中长期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施用偏少.加之防治地下害虫、根部病害。采用浇施农药的方式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并逐渐盐碱化。导致植物生长不良。降低了其自然抗虫能力。

四、园林植物介壳虫类防治办法

1.加强抚育管理。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某种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长势差的植物,应合理施肥、浇水、松土除草,提高植株自身的抗虫能力。秋冬季修剪时应注意除去染虫枝条,增加植株通风透光。

2.植物检疫。“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把病虫害降到最低。在自然情况下介壳虫不活动或很少活动,自身传播能力有限,但极易随苗木、果品、花卉的调运而长距离传播。所以,必须加强植物检疫。

3.园林技术措施。主要通过园林技术措施,创造不利于介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如,选育抗虫品种;实行轮作,减少同种介壳虫的发生机会;合理施肥,增强植物自然的抗虫能力;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可减少或削弱介壳虫的危害;冬季和春季结合修剪,剪除虫枝,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对个别枝条或叶片上的介壳虫,可用软刷、竹片或破布轻刷、轻刮或抹涂,也可用破布蘸煤油抹杀。

4.药剂防治。尽量选择低毒、对环境污染少、不伤害天敌的药剂。在介壳虫防治上,尽量不用广谱性的杀虫剂,而使用专性、低毒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如吡虫啉、石硫合剂。

(一)休眠期的防治。休眠期要用溶蜡和腐蚀性较强的药剂。如在发芽前,选用5%柴油乳剂防治朝鲜球坚蚧和日本球坚蚧;使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休眠的各种介壳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二)孵化期药物防治。卵的孵化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这时介壳虫与枝条之间已有缝隙,刚孵化的幼虫从缝隙爬出。但不同介壳虫卵的孵化期不同,如桑白蚧第l代幼虫在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在不同地区卯的孵化期也不相同,所以要注意观察。当小幼虫开始孵化时,应立即开始用药防治。常用药剂有0.3o~0.5。石硫合剂、50%敌敌畏乳油l000倍液、50%马拉松乳剂800~l000倍液、50%三硫磷200嘴液。

(三)生长期防治。生长期介壳虫发生严重时,可用树大夫防虫注干液进行防治。可将该药液直接注入树干中,随树干中液流迅速输送到树的干、茎、叶部位,从而杀死危害园林树木的介壳虫。

五、结束语

植物园林的介壳虫不仅对破坏植物的健康成长,还有容易引发煤污病,对此,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等.普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316~318.

[2]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l993.375-409.

[3]冯天哲.中国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l985.

[4]王子清.常见介壳虫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发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 下一篇:市政桥梁伸缩缝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