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认识及思考

时间:2022-08-31 02:57:51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认识及思考

【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从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出发,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为了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关键词】控制要素,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容量,配套设施,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依赖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进行确定。对建设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目前我国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探索总结出来的最具有革命性的规划方式。与以前规划的形式相比,具有更强适应性,但在实际使用上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地区实施后的结果与原规划内容差别很大,屡屡突破原规划指标,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被破坏。以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有的优势和作用在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改进十分必要,以便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

二、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理论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含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根据,重点是有效的使用土地,对建设用地的性质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空间环境和土地的使用强度以及确定城市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及其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注重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相连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也有指导意义。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一)战略层面规划以及操作层面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这两个层面规划的中间环节,是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根据,有效的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思路、上层的调控转变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定量、微观调控。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蕴含着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属性,它在整体调控范围内,又能根据实际用地情况灵活发展变化

(二)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规划理念、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契合。侯全华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与城市设计融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土地建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城市规划的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政策为依托,在其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蕴藏着众多的城市政策内容。比如: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构成、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情况、政策鼓励开发和建设、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并且传达政策方面的信息引领城市的社会、教育、经济、环境保护、城乡结合等协调发展。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现状

1、从《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一个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意图的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有效控制土地的规划和详细规划来管理和编制。为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确定其性质,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详细分项,人口密度和建筑容量确定规划区域内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条件以及内部道路与外部道路提出的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提供必要的依据、土地的综合开发和规划管理,并用于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备。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地位。

2、从全局规划到实施,各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执行是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另一方面无法避免的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似乎代表了建筑业主同与生俱来的敌对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

3、事实上,在许多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是可以调整并逐渐增加的,,这使得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严肃的态度,也使社会也有一个误解,误认为是城市规划与管理是一个无序和随机状态。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的控制内容及指标是:通过支付费用或依赖于特殊的背景,可根据建设单位的意图调整。这使得项目经理他们自己的自我贬低和自我完美的损失。在规划和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导致了民众对运动规划和管理责任的怀疑。

4、诚然,房地产开发商的标准是利润最大化,投资者总是想在土地收购后争取建筑的最大容量,其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这种行为,甚至可能影响投资决策。因此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为突破口,已成为他们的房地产项目的重要工作。诚然,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面临调整的最直接原因。在这方面,我相信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规章制度被使用。只是我们是否打算让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5、说到这里,是否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探讨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存在的弱点和改善的途径。综合规划技术指标的突破和众多的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固有缺陷,控件本身其实是没有错的,特别是对建设项目有着不一般的背景,规划行政控制手段或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事实是,随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或多或少的矛盾对规划控制的各个方面施加压力,从而控制性详细规划得不到真正的执行。事实上,规划和调整是不可怕的,作为一个动态规划,调整本来是一个正常的或必然的,但规划调整应依据科学依据。以求控制的力度和效果,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和建设,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6、计划完成一段时间后,一些先前发现的控制内容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再加上不可预测性,因为发展许多地区的规划和基于影响的时效性,为土地计划安排的必然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规划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在缺乏给未来实施带来隐患,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对规划和调整的要求。作为一个详细的规划,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确定城市土地利用与职业规划功能布局的整体计划的实施,由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细化和量化,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这一目标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的计划是不可能解决在几平方公里的规模中土地规划的所有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并不依附于规划阶段的性质,因为城市本身的发展是动态性的宏观,整体和部分有机关键水平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的规定和指导,你应该按照要求的动态发展,合理确定其刚度,一个合理的动态空间计划的执行。

四、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制化建设的适用性

1、在城市规划条例中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

各地方立法机关根据《城乡规划法》和《规划编制办法》,制定《城市规划条例》,并通过人大审批立法,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转化为地方法规。在《城市规划条例》中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

2、在城市规划条例中确定审批修改和公众参与的方式。

在《城市规划条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争议的仲裁机构,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变更的权限;

(二)成立负责城市综合规划以及给水、排水、电力、电讯、交通等专项规划的审定的规划委员会;成立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接受不同利益主体的上诉,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组织公开听证会,视听证结果组织讨论,最后对上诉做出裁决的上诉委员会;

(三)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及时吸收规划管理委员会专家、开发商、普通市民的意见,编制单位参与项目立项论证,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参与规划编制,通过开放式的规划编制流程,实现公共参与,做到真正的公众参与,提高规划的公平公正性。以“阳光规划”的编制为宗旨,减少规划调整对各方权益的不利影响。

五、结束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伴随着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及时间的变革而出现的,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也是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过渡到动态控制的过程,符合城市规划基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动态城市用地管理的决策程序。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技术方法,它和传统性修建性详细规的不同点是,最大限度的磨合了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高冀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0,32(6):54.

[3] 环志军 周军 马健等.如何提高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J].城市,2007(8):44-46.

[4] 侯全华 吴峰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融合[J].社会科学家,2006(5):137-139.

[5]何艳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上一篇:城市规划中建筑色彩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框支剪力墙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