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农业经济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8-31 01:55:39

潍坊市农业经济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

摘 要:作为农民增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最大成效。虽然每年创造的农业科技成果众多,但农业科技成果受广大农民喜爱并广泛应用的项目仅为1/10左右,成果加配套措施项目为2/5左右,约有1/3左右农民群众表示不愿意接受甚至拒绝接受。农业科技推广目前的现状,不仅成为我国整个农业发展的瓶颈,也影响到了我国农民的收入和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实践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劳动力结合起来,才能将科技转换为生产力;只有农民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土地生产和经营中,才能有效地将使用的新技术进行转换,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 技术推广

1、国内外相关研究

从农业科学技术的结构组成来看,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推广及接收均为必不可少的过程,所以,对农技推广涉及到的供给与需求的研究成为国内外专家与学者重点关注的方面。Huffman WE在其著作《农业科学》中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前瞻性、创造性地研究阐述。农业增长的关键之一就是推广普及新技术。一项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会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技术推广普及的成败。可以说,就算是一种最简单的技术,其推广普及也要求农民群众加以理解、消化和实践。在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知识与技术的快速更新,原有的传统传播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科技推广工作的需求,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推广方式。尤其注重借助不断出现的网络等新兴形式,最大程度的整合利用资源。而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作场所也不再为固定的办公室,由有形化发展为无形化。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在企事业单位中信息系统需求加快,在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也有巨大需求。办公自动化的实现,可以提高办公效率,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他还强调指出,农业技术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把新技术、新知识传授给个体农民,是提升农业生产率的一种最佳方式。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管理中,Fernandez等认为,近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不断的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原来主要以图纸、书信等文献资料为主的办公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数字化需求,电子办公自动化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办公方式。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单位等都越来越注重电子计算机以及办公自动化的应用。陈华宁(2004)对新时期我国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刘志民(2005)根据对当时国内农业推广问题的相关调研,在《多模块复合型:我国现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组织构架》一文中指出,我国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按计划经济要求建立的由政府主导的单一型农技推广体系,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这个运行体系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李双群(2006)等在《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一文中,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推广的发展模式,对进一步更好地研究我国的农技推广理论体系、实践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理论经验和实践遵循。董进才(2007)研究了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以湖南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模式为例,提出了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其核心的论点是,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也使得农业科技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作用越来越突出,农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黄季(2008)等认为,各地积极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各地受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冲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存在“网破、线断、人散”的问题;有的地区简单地将农技推广机构推入市场,导致发展活力不足、学习力不够、部分基层推广人员素质低下等等。对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科学正确的予以引导,通过深化改革的办法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郑明亮(2011)在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路径选择中认为,目前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乡等5级行政体系,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体系的主体,大多属于事业单位。当前我国要建立完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农技推广体系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成为面向农民开展技术咨询、成果示范、农资经营、农产品供求信息的综合平台。石晓侠(2012)认为,农业科技成果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它们不以“物”的形式出现,不可能直接进入市场,只有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农村和产业种植领域大规模地加以推广和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农业推广体系相关理论

约瑟夫・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将从未发生的生产要素和条件加入到生产过程中去,并且产生了积极的后果,可以理解为一项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都是创新的表现。他的创新理论认为,生产技术自身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动态化的特性,以此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向生产力之间的转换,也就具有了动态变化的特性,是多个创新的更迭。具体到农业推广体系服务这个方面,要因地制宜,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各项保障制度来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的组织构架,通过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农业推广服务方面的应用。

农业的多功能特征主要源于农业的联合生产特征以及联合产品的多样性。利用项目土壤、空气、水无污染的优势,引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在改造农田、园地的基础上实施沃土工程,引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秸秆快速催腐返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产业综合防治病虫害工程,采用现代栽培技术,引进防病虫害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推广使用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使用高效生物农药,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同时要引进有毒残留快速检测设备,严格控制农产品的有害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技术方案依照项目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业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产业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产业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重点推广使用现代化种养殖术、种养沼能产业利用模式。

农产品既包括有形的农业商品,又包括无形的农业产品服务,既包括经济品,也包括公共品,但目标一般是粮食等经济品,目标产品弹性低。农产品实行市场认证准入制度,由具备合法资质的认证机构进行专门认证,通过派遣检查员对有机产品的生产基地、加工场所和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审核以及必要的样品分析完成。鉴于寿光市发展农技推广的优越生态环境,建议政府与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有机生态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和认证服务。寿光市原来发展的不是有机产品,可进行转化,让其变成有机产品,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转换,由农技推广颁证机构确定转换过程的时间,并定期(每年)进行评价。农技推广生产,是一个从“种植”到“出售”全程生态有机的过程。因此必须在“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批准之初,就应该与相关认证机构合作,对生产环境进行前期评估,从而尽量缩短农产品的有机转换期,保证尽早实现经济效益。农技推广生产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与农业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配合协作。农技推广生产的发展,组织领导机构是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乡(镇)职能部门、生产单位、各类专业技术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技术服务、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相关事项,指导地农技推广高标准、高科技、高附加、高产值得发展下去。

农业推广是通过一系列的科技培训、科普教育、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示范农业科技成果,指导农业科技普及应用,帮助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国内外文献资料看,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农业科技推广的界定内涵不同、解释和理解不一,核心内容却基本一致。作为一个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但集中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业推广工作的思路,而且也充分显示出了其在推广工作中的具体模式和方式方法,以及在推广工作中采取的各种措施。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鉴于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健全完善各自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低,已经很大程度地体现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先进性方面。所以,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尤其是根据国情、省情、市情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推广体系具有以下六个鲜明的特征:行业综合性。农业是一项庞大的行业产业,涉及农、林、水、牧、副、渔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从客观上看,它还跟科技、教育、财政、税务、金融等多个部门联系紧密,尤其是在当前产学研、政金介相结合的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成果必然涉及到各个关联行业,成为一项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地域差异性。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地区、南北地区地域差别较大。由于各地域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农技推广服务也相应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成果时效性。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必须在农时季节及时进行推广应用,才能发挥科技成果的最大作用。如果延误了农时,就必然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打折”。工作实用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农业科技成果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它们不以“物”的形式出现,不可能直接进入市场,只有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农村和产业种植领域大规模地加以推广和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需求多样化。由于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农民的科技需求表现出多元性的结构特征,并普遍存在于国内外。主要表现为不同目标、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学科的信息需求同时存在。业务风险性。一项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要涉及很多的学科,不但研发周期相当长,而且科研难度非常大。有时即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未必见到成效,更谈不上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实施受当地当时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经常面临着被生产淘汰的危险。所以,农民个人或组织应具备相当的化解和规避农技推广风险的能力。保障要素、对象要素、方式要素、内容要素以及组织要素共同构成了农业推广体系的要素体系。保障要素是以各级政府为主体,以政策的制定为载体,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通过农业产量的提高来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对象要素即农业推广服务的群体,不仅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农民群体,还包括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群体。方式要素是以因地制宜为原则,采取多种推广手段,提高农业科技生产效果,增加推广效率。内容要素是一个传导与反馈的过程,科研部门掌握新的成果与技术,将这些新的成果与技术传导给农民,再将使用效果反馈给科研部门的一个过程。组织要素主要是指农业科技推广的组织部门,包括科研所、领导机关和民间各种农业推广协会。

3、潍坊市做法

近年来,潍坊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团结实干,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农业方面,潍坊市以蔬菜产业为龙头,通过蔬菜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并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中国(潍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同时,潍坊市工业实力雄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4254家,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737亿元,成为山东省第三个过万亿的城市。潍坊市2010年3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1年5月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12年3月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7亿元,同比增长14.9%,2009年始投资80亿元建设了“四园一城”的现代物流业,形成了以农产品物流园、渤海物流园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业。潍坊市以蔬菜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蔬菜博览会、生态观光园、滨海湿地等一系统农村旅游业相继开发,形成了新农村、新形象的现代化城市。当前,潍坊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阶段,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系统和创新环境有待改善,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成果转化的周期比较长、难度大等问题得以暴露得比较充分,既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性,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研究潍坊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将有相当的典型意义。随着“三农”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任务的提出,迫切需要传统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转轨转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将逐步迈向高起点、深层次、宽领域。总的来看,潍坊市的农业推广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发展理念在更新,组织体系在健全,推广内容取得重大突破,农业推广模式从由政府一家承担,到现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现了较大的提升,一元化的局面被打破,多层次的推广体系进入实质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多元化发展,教科研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农业科技企业越来越多的加入到农业科技推广中来,推广服务从政府推动到多元驱动,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先进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推广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所以,潍坊市各级政府、农业推广部门必须实事求是,从现实出发,抓准症结所在,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把农业科技的硕果带向农村,同时,需要农技推广服务人员进一步转变思想,创新思路,在积极做好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的同时,全方位的提供综合农技推广服务,努力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为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的新型农村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才.从珠江二角洲的实践看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旅游学刊,2011.16.

[2]张济民.关于湖南“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思考.旅游调研,2010(6):20-24.

[3]王国莉,骆海峰,陈鸣春等.旅游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2005(3):439.

上一篇:浅谈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4G时代,中小企业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