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2-08-31 01:41:55

刍议语文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反思、探索、尝试,如何把学生带进语文这个世界,去欣赏、感悟、创新。现对语文阅读教育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教育家杜威说: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知识原来是寓于生命之中的。意思是说,有生命的知识,通过非生命的载体,在教学中又回到有生命的个体中。这一教学过程,便是对话、心灵交流和有效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升华。语文阅读教学便是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实施对话、交流和训练呢?

1.重视与文本的对话。教师阅读文本是凭自己的阅读个性和经验走进文本,从文本创作的角度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获得理解和感悟,并为满足师生对话的需要而寻找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的这种阅读对话,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而应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否则,你哪来与学生对话的资本呢?

2.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交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主要方法有:“标题信息获取法”,即引导学生抓住标题,从文体、概念、含义等方面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阅读中思考和寻找答案,获取有效信息。“思路提纲阅读法”即扣住文章思路,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提纲性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要点。“专题阅读讨论法”即根据教学思路,确定一两个专题或话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

3.在学生积累了阅读对话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朱熹说:书要自己熟读,道理要自己去探究。叶圣陶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可见古今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情境、条件和机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仅表现为提问和回答,还表现为探讨与交流、合作与互补、倾听与评价。阅读教学对话不仅受教学方法的影响,而且受学生素质和文本内容的影响,所以有一个创设情境的问题。这个情境,就是和谐的教学氛围和适宜的情境。为了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每人备一个笔记本,记下问题、别人的发言要点、自己的发言提纲等,因为这种动笔保证了倾听与思考,是保证全员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对话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问题为对话核心,二是教师的示范和提醒,即教师以自己的学识和见闻,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种种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对话受阻时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迪。阅读教学对话,尤其要重视为学生创造机会,这不仅要求在设计教案时把学生活动和讨论内容作为重点,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各层次的同学有适合自己的发言机会。

5.有效训练,增强综合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对话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巩固、迁移的过程。

这种训练分基本训练和迁移训练两类。基本训练也就是精读训练,指在课堂教学中对一部分课文进行深入透彻的阅读,寻求规律,以积累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在感性和理性方面有较大的收获。基本训练重点有三方面:

(1)精要语段训练。精要语段训练是课堂教学对话中阅读训练的主要方法。精要语段训练要巧妙,能体现阅读思维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受到启发,得到训练,学到东西。可以从三方面设计精要语段的训练题:正确理解语境中的语言含义,理清语段层次;体会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精妙或意境的优美;通过对内容和表达的综合思考,获取有效信息,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2)精要语句品味。课文中的某些词句,含意深刻,表现了重要的思想意义,对突出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有些语句,构词造句精妙,极富表现力,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巧妙设计,适时点拨,让学生去品味、感受。

(3)精要内容设疑。学生的课堂对话,常存在“浅”、“散”、“乱”的情况:“浅”,即只从字面来理解;“散”,即回答问题、阐释问题分散有较大的跳跃性;“乱”,即不注意完整性和有序性,常前后倒置、或重复、或遗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通过学生自我阅读和课堂教学仍难理解的,教师可以扣住文章思路,设疑点拨,引导讨论,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训练。

(4)迁移训练主要是与文本有关联的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可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语段,设计阅读训练题。设计训练题,即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又要适当引进典型的中考题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训练中真正学会阅读,培养能力。

(5)创造性的阅读。所谓创造性的阅读,就是阅读中不迷信书,敢于批判,敢于推陈出新。只有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阅读,学生才能不拘泥于书,才能在阅读中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不仅要引导他们养成脚踏实地的读书习惯,而且要引导他们养成大胆质疑的精神。

总之,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间的合作互补、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通过对话、交流和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上一篇:如何教好语言课 下一篇:用“数学思维活动”进行数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