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和砂石地基工程质量验收的技术措施

时间:2022-08-31 01:10:29

砂和砂石地基工程质量验收的技术措施

【摘要】砂和砂石基施工中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要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砂、石要搅拌均匀。本文主要阐述了砂和砂石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验收批的划分、检验批主控项目的检查的技术要求、检验批一般项目检查要求、质量验收标准、分项工程需提供的技术文件等问题。

【关键词】砂石;地质工程;质量验收;技术措施

砂和砂石基施工中要注意以下质量问题。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要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砂、石要搅拌均匀。砂适合于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在使用细砂、粉砂时要掺加粒径28%左右的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的粒径要小于5mm,而应分布均匀。砂中不可含有草本、木本等有机物,含泥量不可大于5%。砂石使用自然级配的砂砾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最大粒径要小于100mm,不能含有草本、木本残体及垃圾等杂物。砂和砂石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做到以下几点:

1、验收批的划分

要按照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的要求对施工段及变形缝等进行划分。通常较大的工程以分项为验收批;有地下沟壑的都要按不同地下室划分验收批。对工程量不大的分项工程应该统一划分为一个验收批。

2、检验批主控项目的检查的技术要求

配合比检查:要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检查数量:柱坑按总数抽查10%,最少不可少于五个;基坑、沟槽每10m3抽查一处,最少不可少于五处。

配合比要满足设计要求。因配合比主要在拌和时检查,因此,检查数量应作为控制指标,检查人员要随机抽查。

压实系数的检查方法:应采用灌水(砂)法或贯入法或环刀法。

利用贯入仪或钢筋检验垫层质量,要先通过现场试验。在达到设计要求压实系数的垫层试验区内,用贯入仪或钢筋测得标准的贯入深度,再以此作为控制施工压实系数的标准,进行施工质量检验。用钢筋检验砂垫层质量时,一般可用420mm的平头钢筋,长1.25m,垂直举离砂表面0.7m,自由落体,然后测其贯入的深度。检验砂垫层使用的环刀容积要大于200cm3,以减少其偶然误差。在粗粒土垫层中应设置纯砂检验点,要按环刀取样法检验,或使用灌水法、灌砂法实施检验。

3、检验批一般项目检查要求

(1)砂石料有机质含量。检查方法是现场取样,试验室焙烧;

(2)砂石含泥量的检查方法:查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一是石子的取样、检测。用中小型运输工具,如汽车、小型机动车运输,以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以上数量的按照验收批,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取样、检测。二是砂的取样、检测。用中小型运输工具,如汽车、小型机动车等运输,以300t为验收批。不足以上数量者以验收批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取样、检测。石料粒径。检查方法:查试验报告及现场观察检查。

(3)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进行比较

检查方法:查试验报告;检查数量:通常每50~100m2应大于1个检验点。

对素土和灰土,现场可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2%范围内;在使用振动碾压时,应放宽下限范围值,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6%~2%范围内。最优含水量要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轻型击实试验的要求实施。在缺乏试验资料时,可近似取0.6倍液限值;或根据经验采用塑限的±2%范围值作为施工含水量的控制值。如果土料湿度太大或太小,要分别予以晾晒、翻松,掺加吸水材料或洒水湿润以调整土料的含水量。对砂石料要按施工方法不同根据经验控制适宜的施工含水量,在用平板式振动器时可取18%左右;在使用碾或蛙式夯应取10%左右;在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应为饱和。对碎石及卵石要充足浇水湿透后夯压。

(4)与设计要求比较的分层厚度

检查方法:现场量测;检查数量:柱坑按总数抽查10%,要大于5个;基坑、沟槽每10m2抽查一处,要大于5处。

4、质量验收标准

砂和砂石地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见表1。

表1砂和砂石地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5、分项工程需提供的技术文件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单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

(3)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进场检验记录及施工试验报告等资料。

(4)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包括配合比报告、砂石含泥量测定等。

参考文献

[1]李军.浅谈换土垫层的质量控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2]郝新明.浅谈换填法的质量控制.中国西部科技,2008.8

[3]张国敏等.云纹干涉条纹图像自动识别的研究.中国西部科技,2008.8

[4]孟宪锋.换填垫层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西部探矿工程,2005.1

[5]王玲余等.换土垫层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西部探矿工程,2006.2

上一篇: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下一篇:煤矿皮带输送机事故的防护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