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课教与学方式的重构

时间:2022-08-31 12:32:49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课教与学方式的重构

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只有重构政治课的课题教学方式,才能切实落实新课改的主旨和要求。

一、教师教学行为转变――重建课堂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新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不只是应试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的任何一点创新精神可成为点燃创新火花的火种。听不到不同声音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课堂生活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关键

(1)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的交融性。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均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三种价值取向互相并行而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搭配。教师要充分利用三学习方式的优势,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寻求合理的学习搭配方式。如何搭配要靠教师的具体设计。

(3)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策略性、方法性知识。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学习的方法、策略性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水平的检验,也会使学生在使用中有新的发现,使方法的习得与熟练掌握融合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三、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方式变革的新走势

信息技术教育与政治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在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情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从形、声、色诸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循实用性、恰当性、综合性、辅和启发性原则,真正凸现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可以说,现实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教学技术手段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在已有的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全方位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视野的拓展

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师紧紧地抱住教材,想尽办法教好教材。新课程提倡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改革的实践中,有的老师不想生搬教材,但却随意调整结构、重组教材,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课堂教学的结果却很不流畅和谐;有的老师将教材抛在一边,生活材料和学生活动占据了整个课堂,但是学生学起来却不得要领。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构建高中化学优质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