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春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突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时间:2022-08-31 12:28:07

泾阳县春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突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摘要 通过对泾阳县玉米种植区矮花叶病毒病发生情况的田间调查,结合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对泾阳县春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突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 矮花叶病毒病;突发原因;综合治理;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41-02

近几年来,地膜栽培和间套蔬菜的春播玉米生产在泾阳县有了较大发展。但是,随着复种指数的增加、传毒昆虫的重发危害等因素,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随之发展并不断蔓延,导致2013年在泾阳县春播玉米田突发危害。为弄清该病的突发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对策,2013年8月3―5日在三渠镇汉堤村,以及中张镇庆家村、山西庄村、袁家村、店角郭村进行调查。调查玉米品种为先玉335、豫玉16、豫玉22、蠡玉16、泰玉系列等。采取田间随机调查和走访种植户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重点调查发病田玉米品种、播期、前茬及周围种植环境、田间管理等。

1 调查结果

如表1所示,重发区:三渠镇汉堤村和中张镇山西庄村的春玉米田病田率达91.7%,平均病株率70%以上田块占58%。轻度发生区:中张镇庆家村、袁家村、店角郭村,其病株率均在10%以下,平均病株率3.5%。未发生矮花叶病毒病品种及田块:各区夏播玉米田所有品种、重发区的蠡玉16均未发生矮花叶病毒病。

2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发生特点

2.1 病原及传播途径

该病是MDMV线状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经汁液摩擦或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雀麦、牛鞭草)是其唯一的越冬寄主,蚜虫(主要有麦蚜、棉蚜、桃蚜、玉米蚜、黍缢管蚜等23种)是此病唯一的自然传毒媒介[1]。

2.2 该病具突发性和间歇性特点[2]

1966年在辉县首次发现,陕西省20世纪90年代曾大发生,2007年7月在陕西周至及山西运城等地重发。

2.3 气候条件影响

干旱有利于蚜虫繁殖、飞迁也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从而有利于发病,玉米感病阶段(三至五叶期)如与蚜虫飞迁高峰相遇则发病重。

2.4 种植环境影响

发病田块,春玉米普遍重于夏玉米;前茬是菜地或棉田;邻近菜地、果园、田边、渠边以及低洼地和管理粗放、杂草多田块发病严重。

3 2013年泾阳县春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突发原因分析

3.1 前茬作物及间作、套种、贴茬抢种等栽培技术有利于媒介昆虫的传毒和发生

在矮花叶病的2个重发区,三渠镇汉堤村玉米种植的前茬均为蔬菜,而且周围邻近菜区甚至和蔬菜套种;中张镇山西庄村的几块玉米田管理粗放、杂草多,均邻近棉花田,且北邻本县最大棉花种植区马家堡村,这都有利于蚜虫的发生。

3.2 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

近几年,连续的暖冬对传毒昆虫的越冬十分有利,2013年玉米生长前期(5月)的春旱又促进了蚜虫的繁殖,同时抑制玉米生长造成弱苗;夏季多雨使气温降低,延长了玉米感病敏感期。

3.3 蚜虫发生时期和数量资料

据全县植保站调查资料显示:该地区2013年麦田蚜虫重发生,4月下旬为麦蚜盛发期,虫田率100%;棉田5月上旬蚜虫重发生,虫田率100%;桃蚜、苹果蚜、甘蓝蚜虫在此期间也是偏重发生;5月下旬数量下降均向其他作物迁飞。而5月中下旬春播玉米正值三至五叶期,由此说明玉米感病阶段与蚜虫飞迁高峰相遇导致该病突发。

4 综合治理对策

4.1 准确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

矮花叶病毒病传毒介体是蚜虫,因此必须根据蚜虫尤其是玉米蚜虫发生期及发生量,结合气象条件,及时虫情病情预报。

4.2 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有效途径。要在大田推广高抗耐病品种,如西农11、陕单911、陕单9号、豫玉22、蠡玉16等等。

(2)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提倡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用3%呋喃丹悬浮剂100 mL拌种50 kg),早期防治传毒昆虫,可有效抑制该病发生[3-4]。

4.3 注重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1)提倡地膜栽培,适期早播。积极应用地膜栽培技术,优化田间生态环境,提高玉米抗逆性;春玉米播期尽量在4月20日前结束,避免玉米感病敏感期与传毒昆虫活动高峰期相遇,减轻发病。

(2)加强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性。培肥地力,培育壮苗,合理调节水肥,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微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适时中耕除草,破坏传毒昆虫栖息繁衍场所,减少初侵染源;对已感染发病的玉米植株及时拔除,避免成为再侵染的毒源。

(4)合理灭茬轮作,减轻危害。对于已严重发病的田块,要采取适当措施,如及时改种豆类、蔬菜等作物,以便减轻经济损失。

4.4 药剂防治

(1)消灭传毒昆虫。苗期据预测预报对玉米蚜虫尽早进行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均匀喷雾,要重点防治套作、间作及杂草多玉米田,减少传毒昆虫的危害。治蚜要及时、彻底,要对小麦田、菜田、棉田、果树等作物上的蚜虫进行综合防治[5]。

(2)及时喷药防病。对已经感病的玉米田,可在早期使用3.85%三氮唑核苷・铜・锌水乳剂(病毒必克)6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病毒A)500倍液进行喷雾,在防病的同时,均可加入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以有效缓解病情[6]。

5 参考文献

[1] 白元俊,潘荣光.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杂粮作物,2003(3):167-168.

[2] 尚佑芬,赵玖华,王升吉,等.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鉴定与防治研究[J].玉米科学,2007(5):128-132.

[3] 宁建荣,尹彦敏,姬廷芬.玉米病毒病综合治理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2(5):22-23.

[4] 刘宜贵,沈井东,陆体兰.江苏沿海地区玉米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90,192.

[5] 何国梁.玉米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8(11):23.

[6] 刘汉民.玉米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J].湖北植保,2004(3):19-20.

上一篇:东风雪铁龙凯旋无法启动 下一篇:少数人的眼界引领未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