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31 12:14:28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

摘 要: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语文学科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全部,可见其重要性,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着重阐述其重要性及应用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思维能力;策略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除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基础语文知识和应用方法外,还应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具有直观有效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学过程的完成。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国学知识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老师带领学习的效果毕竟有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就要从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

一、语文思维的多样性

教学形式以班集体的形式开展,即一人带课多人听课的固有模式下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固化,单一没有特色,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跟随老师的思路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这种看似省时高效,实则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发展。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习本质上还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老师都是直接大量地灌输给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有独立思维能力,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训练,需要在抛弃传统僵硬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讲解答案,被动地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背诵、套用书本内容,实则这种方法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上课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效率低下。语文学科的学习的确不像数、理、化等学科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演算,但语文也不是思考为零的学科。因此,语文学习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都要转变原有的观念。语文不像数、理、化等学科每一题都有固定答案,语文答案是有自己的思考、理解成分在里面,灵活性较大,生搬硬套老师的答案没有意义,反而造成做题时无法快速思考,影响解答。

敢于质疑。课本和老师教授的知识不是唯一,很多学生却视为权威,这种僵化思维严重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高效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文化的发展讲求求同存异,学习也如此,任何时候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从、不迷信,拥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才能促进学习的进步、知识的传递。

二、提升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实践中,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可采取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教师在教授新的课程内容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以课本主人公的身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完成问题解答。

小组合作模式学。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各抒己见,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又能够学习到别人有效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这种形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散思维,综合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聆听学习地位,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自然也就不能高效地学习课程内容。强调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提倡和鼓励多样化教学。

三、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教学意义

高中语文学习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就必须促进其独立思考,增加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多数人认为语文是记忆性学科,多读多背就可以,但语文思维是通过记忆获得知识,通过理解存储知识,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判断,给出总结,是集想象力、理解力和记忆力为一体的。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强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语言信息、文字信息的交换,优化思考结果。培养学生以更加开放、直观的态度看待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老师而言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也是渗透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了语文学习开放性思维,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生难免会有一种惰性,依赖课堂、依赖老师和课本,只知道一味接受来自外界的知识,失去主动学习的欲望,削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被动懒散的态度永远不能促进知识的吸收,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成长。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拓展其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和自身的全面发展都是当前教学工作需要考虑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凡芳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53.

[2]胡映清.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2.

上一篇:张大卫:三件小事 三大变化 下一篇:商业泡沫几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