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下在动笔前

时间:2022-08-31 12:06:54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又迎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然而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最基础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想在书法临摹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绩,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学情,更新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利用表扬鼓励机制。在教学中注意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2.创造幽雅宜人的环境。在学生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传统乐曲,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心情舒畅地练习,既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

3.将历史上书法家的奇闻趣事引入教学中,像张芝临池尽墨、羲之书成换白鹅、颜真卿一门忠烈、柳公权以笔喻人……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熏陶与启发,对书法产生深厚的兴趣。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书法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得多,示范多,虽然以教师为主导是对的,但由于没有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很容易形成教师舌灿莲花,学生昏昏欲睡的局面。

再者,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书法教学,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的教学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也便于教师示范,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教会学生临摹,先要给学生选一本适合他学习的碑帖

从楷书入手既可以为以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又能培养良好的心态。临帖要求准确认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爱好,不搞“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要教会学生临摹,还要教会学生读帖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点画、线条与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读帖的过程也是培养“意在笔先”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四、临摹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临摹结合,一主一辅。究竟临与摹谁主谁辅,应该因人而异。对于年龄较大、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中老年人来说,可以以临为主,以摹为辅。对于年龄较小、基础较差、水平较低的中小学生来说,务必要以摹为主,以临为辅。因为临摹是书法的基础,而摹又是临的基础。

2.由近及远,先学今人,再学古人。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历朝历代名家辈出,优秀碑帖层出不穷,灿若星河。一般学习书法的人们都是遵循“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原则,从古人入手。

3.要精选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首先要选常用字,不要选生僻字。我们学习碑帖中的常用字,如,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矣焉哉”,又如,现代白话文中的“一三五七九,天水人口手”等等,因为这一类字用途广泛,古人注入其中的法则也比较多,学生可以边学、边练、边用,相对生僻字更容易掌握。

其次要选笔画少的字,不选笔画多的,比如“人大小日月,金木水火土”等等。因为笔画少,所以,笔画较为粗重,长大的笔画更能锻炼笔力。

再次选清晰的字,因为古代碑帖年代久远,由于岁月消磨,雨雪侵蚀,风化剥落,所以,有些字往往看不清楚,这样的字就不适合临摹,必须选择那些保存完好,能体现原帖神采的字去临摹才能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总之,通过小学书法课堂临摹教学,培养他们“意在笔先”的意识,提高小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了解书法艺术对生活、社会等各领域的美化作用,获得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审美愿望和创作动力。

上一篇:浅谈记忆规律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关注身心健康,开展阳光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