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初 随遇而安地邂逅幸福

时间:2022-08-31 12:04:25

把读书放在“冬眠期”

冬末初春的上午,能和张静初这样一个清清爽爽的女孩聊聊阅读,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她盘腿坐在化妆间,说最近迷上了推理小说,买了一整套的东野圭吾,终日泡在谜一样的“案情”里不能自拔,恨不得把这个作家的所有作品都研究透彻。“我看书就是这样,迷上一个作家就一发不可收,整套的书看完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就会接着看改编的电影。”

爱阅读的人身边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刚刚过去的新年,别人的微博或者朋友圈里晒的都是名牌包包或者新衣,而张静初则把一大摞内容、门类跨度惊人的书晒出来,表示对送来这份厚礼的朋友的感谢。

厚礼带来的“压力”不仅是思想上的,还有可能是体力上的――看不完的书就像是完不成的任务,惦记着亲手把每一页都翻过的快乐,也是外出时难以取舍的物品。“我一直都在试着接受电子书,但总觉得看书是一件让人把节奏放慢,心绪平静的事。而电子的东西总是便捷的、快速的,似乎与看书的初衷有所背离。所以我对电子数码的阅读还是有一点点抗拒,只要条件允许还是会买纸质书,把每一本书都包上漂亮的书衣,然后享受纸墨印刷的阅读乐趣。”

除了心绪平静,张静初说看书的另一个收获是把人心里的世界变大。与面对镜头时候的投入不同,生活中的张静初更像是一个散乱的孩子,戴着一只耳环出门或者随手弄丢了东西都是常有的事。这些散乱,以及更严重的问题所带来的烦恼仿佛是一个局促的空间,将人困在里面不得逃脱。只有阅读,哪怕只有两三个小时的阅读,能让人看到一个宽阔的、美妙的世界。“心里的世界变得开阔了,再回头看,好像那些烦心事也都成了过眼云烟。”

有些文艺气质的人多半矫情,看起书来恨不得算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张静初却对阅读的环境没有太多的要求。“我看书的时候只是不喜欢太强的灯光,在飞机上看书都不开阅读灯,乘务员来帮我打开,我又自己关上。前一阵子看到一个说法,说人应该像动物一样有一段冬眠的时期,我特别赞同,觉得阅读就适合那样的时期,把自己包裹得很暖和,有一盏光线泛黄的灯,再准备好一堆食物,剩下的时光就交给翻开的书吧。”

爱阅读才会更宽容

在新片《脱轨时代》中,张静初演绎的是一位遭遇人生低谷的女人。在经历了闺蜜反目、奇葩相亲、邂逅高富帅后,饱受折磨的她好像提前迎来了更年期,喜怒哀乐都变得极端,情绪失常被人称为“阿姨”。“那应该是作为女人最不可爱的一段时光,生活的变故让她变得尖刻、固执,变得让大家讨厌。可是你分明能从这个角色中看到前后的延伸,在此之前她是一个沉浸在爱情中的爱撒娇的女孩儿,在此之后她一定会平安地过去这一段自己和自己的斗争,远离怨妇的状态。”

在表演中,爱阅读的张静初能够通过“看来的”经验把人物故事延展开,又由于联想到这种前后的联系,她把更多的同情赋予了这个角色。“这部电影的Slogan是‘一切都还来得及’,这个‘阿姨’的角色让我关照到自己的平时,提醒自己有时不妨像她一样慢慢走,没有过不去的。”

不喜欢主动的性格可能会让我错过一些机会,事后想想可能也会觉得遗憾,但人只能按照自己觉得比较舒服的方式生活。

张静初语录:

什么类型的电影我都喜欢看,商业片、文艺片,新上映的或者经典的,甚至还有卡通片。

这两年能够出演文艺片的机会越来越少,不像我刚出道的那时候,有像《孔雀》那样的文艺片,有时候想想还挺失落的。

可能现在的电影市场正在经历新的调整,希望之后会有所好转,大家还能像以前那样期待好的文艺片和故事。

平时的我还是安静的时候居多,但我也挺喜欢和大家一起凑热闹,也喜欢演喜剧片,让自己让观众笑得人仰马翻。那种无所顾忌地开心会让快乐的指数极速上升。

安静的性格倒不会影响我面对镜头的表现,很多演员都是在生活中尽量藏起来所有的锋芒,比如范伟,荧幕前后的他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种平衡吧。

无论和哪个国家的导演合作,前期的沟通都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他们对东方人情绪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就格外需要你的意见来加以调整。

拍《拉贝日记》的时候,我就跟德国导演说,中国人还是很含蓄的,不会那么快就接吻。导演开始会坚持他的处理方式,我就坚持拍两个方案。等到成片出来的时候,他对我说,你是对的,你的那套方案看起来节奏感和分寸都更舒服。

我一般不喜欢和别人起争执,但是在创作这件事上却不愿意妥协,我相信人家找你来就是希望能把戏演好,而不是因为作为演员你足够乖巧。

我不是一个喜欢给别人压力的人,从来没有主动去找哪一位导演,因为我相信如果你是适合的导演一定会想到你。当然我也足够幸运,从来都没想过还能够和像许鞍华、徐克、尔冬升、冯小刚这样的导演合作,但是机会却都等来了。

对待情感的时候我也不是一个主动的人,同样也是因为不想给别人压力。

不喜欢主动的性格可能会让我错过一些机会,事后想想可能也会觉得遗憾,但人只能按照自己觉得比较舒服的方式生活。

上一篇:VISA 免签海岛 下一篇:《易经》:中国哲学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