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24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31 12:02:55

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24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92-01

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是指患者首次高血压脑出血后再次甚至多次发生脑出血,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预防的关键是坚持控制好血压,并有效控制血糖。笔者对我院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24例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32~81岁,平均585岁。均为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其中2次出血者20例,3次出血者4例;24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有糖尿病病史9例;首次入院时间时血压151~236/92~143mmHg。全部病例均排除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血肿、头部外伤、凝血功能障碍、烟雾病、抗凝治疗等引起的出血。

2临床特点

21复发性脑出血部位:20例2次出血者,基底节―基底节型8例(40%),脑叶―脑叶型5例(25%),脑叶―基底节型3例(15%),基底节―脑叶型2例(10%),幕下―幕上型1例(5%);2次出血部位同侧为9例(45%),对侧为11例(55%)。4例3次出血者,脑叶―基底节―基底节型2例,基底节―脑叶―基底节型2例。24例复发性脑出血者无1例在相同部位再次出血。

22复发脑出血间隔时间:2次出血间隔时间为21~32月,平均155月。

23复发脑出血与血压的关系:本组患者首次出现后未能坚持控制好血液,间断或未服用降压药物,有记录的血压均在158/101mmHg以上,且波动较大,达364~602mmHg。其中1例52岁脑叶出血患者,首次出血完全吸收后,未能坚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控制好血压,于出血后第23天对侧基底节区再次出血,经治疗生活基本自理,以后坚持控制血压在138/83 mmHg以下,至今已2年,未再复发。

24脑出血复发与糖尿病的关系 本组患者有糖尿病者9例,与血压一样,血糖未控制良好。

25再出血的转归:20例复发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死亡6例(30%),主要死亡原因为脑疝形成、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存活14例。其中完全或部分恢复日常生活11例,卧床不起、保持意识3例。4例3次出血者,完全或部分恢复日常生活2例,死亡1例,植物状态1例。

3讨论

近年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复发并不少见,复发率为2%~10%,且病死率较高,预后不良。本组病例结果同样显示,尤其是多次出血的患者,双侧病变损害了非交叉性椎体束,出血后功能障碍重,相应的预后更差。临床研究确认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的最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与脑出血发病风险呈正相关,本组资料显示首次高血压脑内出血后未能坚持控制好血压,尤其是波动性高血压是导致复发出血的重要因素。长期高血压(160/95 mmHg)引起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壁脂质透明样变性,使小动脉壁变脆,血压持续升高引起动脉壁疝出或内膜破裂,导致微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小的深穿支比皮质支更易受累。首次出血后出血侧微动脉瘤遭到破坏及出血灶机化瘢痕形成,使血流减少,血管内压力减少,致使复发出血部位与首次不同[2]。

本组高血压脑出血复发部位以基底节―基底节型最多,且多发生在对侧,并无在相同部位再次出血,亦说明这一点。另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未良好控制也使脑出血复发的机会增加,这与高血糖患者血管病变广泛,既有颅内大中血管的粥样硬化性病变,又常伴有微血管的病变有关。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患者原有身体状况及再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但必定增加可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关键在于预防复发,而预防的关键在控制血压,患者与家属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检查规律地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维持平稳达标。并有效控制血糖,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止高血压脑出血复发,改善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148

[2]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358

上一篇:探析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 下一篇:合理筛选信息 综合应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