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不同思维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转化

时间:2022-08-31 11:59:48

主客观不同思维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转化

【摘 要】中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英语和汉语在思维和表达方式有着很多不同。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想要准确地将原文里涉及的别人所说的话、所写的内容、感情和表达风格进行表述,译者首先必须要注意到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词汇、句子句法和段落篇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其次还应该重视和注意在翻译中主观思维与客观思维的不同,这样翻译的文字才会顺畅,并且满足译入国家读者的语言需求。

【关键词】主观性思维;客观性思维;转化

【Abstract】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ways of thinking. So in translation, expressing what others say and wri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 content, style and emotion loyalty, we need pay attention to vocabulary, syntax, discours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we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inking difference to let the translation read smoothly and approximately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Key words】Subjective thinking; Objective thinking; Transformation

0 引言

传统意义上来说,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载体,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人本,西方文化的主体是物本,中西方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在我国,道家学说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而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孟子也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矣,”的主张。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强调“移情”和“融合”,我们认为山水也有情,万物亦有情,心中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我一体”的追求和境界。逐渐形成了主体介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的特点。人本为主的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延续下来,就造成了现在中国人在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中,会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而西方的文化的主体是物本,更加侧重于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客体。西方人重视探索外部世界,把人和自然分离,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征服自然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客观型思考的观念。

1 翻译中的主客观转化

1.1 英语it与汉语主观性表达的转化

(1)It never entered into his head to suppose that Emmy should think anybody else the purchaser.

都宾也没有想到艾米以为钢琴是别人买的。

这句英文主要不是施动者,表达的方式和思维形式也正好符合英美人。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需要考]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更换主语。中国人在表述句子的时候,习惯主语是人,强调以人为本。这样的翻译才会符合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翻译的译文也会在情感上和语言结构上更加完美清晰。

(2)外面正在下雨。

It is raining outside. (指代词it做主语)

在这句英文中,it被用来当形式主语,这样也是英文表达中重视客体的表现。在英文表述时,不确定或者不重要的说话人会用it来当作主语替代。比如:

It is supposed that Jack stole Mr. Green’s velvet wallet.

据说是杰克把格林先生的天鹅绒钱夹偷了。

为了不发生头重脚轻,句首通常也会使用it,这样也是对英文表述里重视客观性的体现。而在汉语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推脱责任或造成歧义,才会故意把主观性句子里忽略。

1.2 汉语的无主句和省略句处理

中国人的思维和说话习惯是把主体当作主语,重视人本思想。所以习惯了把人作为主语来描述客观事物,只有在当主语不方便交待时,才会将主语省略,隐藏在句中;而在将汉语译成英文的时候,译者既要考虑主语是否需要转换,变成物体;在翻译时,也需要根据语境,把汉语中省掉的主语部分找到,根据英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来进行翻译,达到精准;如果需要翻译的汉语句中没有主语,那就需要先找到主语,根据汉语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方式来进行英汉翻译。

(3)热得我满身大汗。

The heat makes me sweat. (将原文的动词巧妙的转化为主语)

(4)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边风,夜里早说了,早起就忘了。”

“I will remember if I live to be a hundred!”said Aroma. “I’m not like you, letting what I say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forgetting what’s said at night buy the next morning. ” (根据上下问的语境确定省略的主语)

反过来看,英语却常用物称,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是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表达出来。如

(5)An idea suddenly came to me.

一个主意突然来到了我身边。

我突然有了主意。

(6)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al to Thomas Jefferson.

美国的教育事业归公于托马斯・杰菲逊很多。

上面的英文例句只是把英文里的意思直接翻译成汉语的,而第二句里就做了主客观的思维转换,原文里的主语后一种译文则做了适当的转换。

1.3 英语中无生命主语的处理

英语句子主语一般不能省略,且多为没有生命的事物。英译汉时,英语的物称一般应转换为汉语的人称。人称主语从语境内外寻找,多在句内,如例1、2和3;有时在句外,如例4.

(1)The sight of the poor little boy reminded him of his childhood.

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2)His new book hits off the American temperament with amazing insight.

他在新书中对美国人性格的描写,可谓洞察秋毫。

(3)The Second World War brought him rapid battle promotion.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建奇功,晋升很快。

(4)Memories of that historic and grand occasion still linger.

人们对那次历史性的盛会仍然记忆犹新。

同样,人称作主语的汉语句子在英译时可遵循英语的习惯变换成“物称”。例如:

(5)他开车时心不在焉,几乎闯祸。

His absence of mind during the driving nearly caused an accident.

(6)他疾病缠身,没信心挑起这副重担。

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4 被动句中主观与客观的体现和转化

英文表述中,有很多表述习惯和方式都使用的是被动形式,这样的表述不只是仅仅把句子里的结构进行改变,还是西方文化和思维中重视客体的表现。比如:

Memoranda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of private meetings on matters to be discussed.

在举行个别交谈之前,(我们)已经就所有要讨论的问题预先拟好了备忘录。

英文里的被动语态中,有着被动语态可以压缩命题的语义涵义的特征。因此,如果是把汉语翻译成英文,就需要使用被动语态用物来当作主语,这样也不会造成汉语译成英文之后意义改变或者产生多重意思。

1.5 涉及感官以及相关概念的英汉语之间的主客观体现和转化

(1) His name escaped me for the moment, 汉语可翻译为“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了”,而不会翻译为“他的名字逃离了我”。英语中这种非生物名词当作主语的表达方式集中体现了西方国家思维方式的客观性,在汉语中都必须根据句子的逻辑语义或语境语义改换或增添主语,这样才使译文语句行文流畅、结构规范、语义清晰,符合汉民族得思维逻辑和表达习惯。

(2)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她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感觉)

(3)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注意。(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意识)

(4) 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

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客观描述转化为听觉)

(5)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客观描述转化为触觉)

(6)Alarm began to take entire possession of him.

他开始变得惊恐万状。(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心理)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面更加重视主体感觉,这些表述也可以在翻译成英文时,转换成为客观性表述。译者在将汉语翻译成英文时,可以逐渐的培养自己这样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样翻译出来的英文才会符合英文的逻辑表达和情感,也使翻译出来的译文更加准确和地道。

2 总结

英汉互译可以看作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译者需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才能翻译的更加准确,这就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考虑中西方语境语义方面的不同特点。翻译工作是一项在原有文字上再加工以达到完美精准的工作,这就要求译者不能不遵照原作,同时还不可以只是对原文不进行改造而是一味的照搬照抄。完美的译文需要满足译入国的语境和思维文化等特征,富有情感。本人旨在通过探讨英语的客观性和汉语的主观性,达到翻译过程中的合理思维转化。此文对英语和汉语的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列举, 来说明如何使译文通顺流畅, 清晰易懂并且可以在语言风格和情感上与原文一致。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每种民族和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样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语言表述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在学术领域里,这些中西方比较文化、英汉翻译、外语教学等等的跨文化的研究,是不可以仅仅考虑本国文化和思维方式,而忽略他国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在翻译中一定要全面的考虑文化差异。从不同的文化差异方面来研究不同的语言之间的不同,准确把我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田传茂,杨先明.英汉翻译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孙萍,綦天柱.文化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学比较研究与翻译[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2007.

[5] W. M. Thackeray. Vanity Fair.杨必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下一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