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胶囊的“后遗症”

时间:2022-08-31 10:04:22

2012年4月,央视曾报道过一批以皮革废料为原料制成的胶囊,流入药企并最终进入患者腹中的新闻,一时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此类胶囊由于加工过程中使用含铬制剂,故又称为“铬”胶囊。时至今日,它依旧对人们的日常用药生活带来了影响。

宋女士因扁桃体发炎,去医院开了几盒消炎药。服药时,宋女士却自行打开胶囊,服用药粉,然后丢掉空胶囊。为的只是怕被胶囊“铬”着了。针对此,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去掉胶囊吃药不被“铬”,但不科学

“不宜去掉胶囊直接吃药粉。因为,有些药物对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甚至造成灼伤。”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黄德华主任医师说,胶囊壳并非可有可无的东西,服用胶囊一定要遵医嘱。胶囊对某些药物来说,会更好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同时可以避免副作用。

据介绍,作为药物的一种剂型,胶囊与片剂相比,在胃肠液中分散快、吸收好,胶囊壳还可保护药物免受湿气和氧化作用。有些药品的口感不好、易吸入气管引起呛食,或是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这些药装入胶囊,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食道和呼吸道。去掉胶囊壳,会造成药物有效成分流失和浪费、减低药效。另外,有些胶囊是肠溶胶囊,它的作用是作为保护壳一路保送药物进入肠道,让药物成分避开胃酸分解,安全到达肠道才能被有效吸收。还有些胶囊属于缓释胶囊,可以延长药物成分的释放时间,让药效更加稳定。

被“铬”了,伤害有多大?

那么,摄入铬,会有多大危害?据了解,常见的铬有二价铬、三价铬和六价铬。二价铬毒性非常轻微,而三价铬的毒性在人体里就很容易显现。长期大量的摄入三价铬,一方面影响身体的抗氧化系统,容易得一些慢性氧化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另外一方面,由于抗氧化系统受到损伤,容易发生肿瘤等异常增生疾病。与三价铬相比,六价铬的毒性更强,大约是三价铬的100倍。“高毒性的六价铬甚至会对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过量摄入具有致癌性,对皮肤、呼吸、消化系统都有损害。”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介绍说。

怎样才知道自己是否被“铬”

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铬含量不得超过2毫克/千克”。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一天吃6个胶囊,一天3次、一次2个,没有吃掉多少铬。通常,铬进入人体之后并不是全部吸收,虽然六价铬的吸收比三价铬更容易,但是,消化道依然会有一个屏蔽作用,实际吸收铬的量是有节制的。目前发现问题胶囊的铬含量超标较多,但是人一定时限内摄入铬超标的药物胶囊剂量有限,超过1毫克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含有六价铬也不可能致急性中毒。

据专家介绍,体内的铬有没有超标可以通过尿检查出。由于进入体内的铬主要由肾从尿排出,检测尿铬的含量可以了解人体内铬吸收水平的主要指标,如果尿铬明显升高,反映了人体内铬吸收超常增加。如果体内铬超标,药物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可促进体内的铬排出。

识别劣质胶囊,不被“铬”

胶囊颜色越鲜艳的越要小心。一般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比较差,相对比较脆,因为工业产品杂质多。特别要提醒的是,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净。工业明胶会多加香精、染色剂来掩饰杂质。此外,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材料、工艺差,胶囊口是松的,容易拧开。

一位不愿意告知姓名的医学界人士透露,药品批号的界定与药品的生产日期、主原料有关系,但批号与辅料无关,包括蔗糖、胶囊等。也就是说,就算批号不相同,被曝光的13种药品的其他批号产品也可能存在问题,因为成本很低的空心胶囊不可能一次少量购进。

上一篇:首席质量官:不是“正月十五打个兔” 下一篇:燕麦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