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数学形象化 促进学习有效性

时间:2022-08-31 09:33:15

演绎数学形象化 促进学习有效性

著名的数学家高斯说:“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得极深。”针对生性活泼、想象丰富、活跃好动的小学生特点,解放其心灵,活跃其思维,提高其兴趣。如果把繁琐的计算和枯燥无味的、干巴巴的数学知识讲解,展开形象化教学,就可以起到降低门槛,激发兴趣,促进消化的作用。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效度,展示其学习数学的良好过程,笔者采用一些形象化教学,给数学课堂打开了另一扇窗口。

一、借助形象化的表达,演绎生动广阔空间

形象化表达不仅是把直观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还能把那些“抽象的”描摹成“具体的”,“无形的”外现为“有形的”,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鲜明、生动,使听者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角、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作为物体的一部分,处处存在,借助于此,需要搭桥引路,帮助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我是这样描述直线:数学中的直线不但直而且无限长,它可以向两端不断延长,所谓“无限”就是你想多长它就有多长,甚至比你想象的还要长。这么长的线始终都是直的,并且它非常非常细,你想让它多细它就有多细,甚至比你想象的还要细得多。这么细的直线有很大的力量,在空间可以越过平原和海洋,穿过高山,穿过云层,飞向太空,穿透星球,直向宇宙深处,始终保持它的直和细。”哈尔莫斯说:“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像这样直观形象、别具匠心的语言,迅速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不但让学生认识了直线“直”“细”“无限长”的特点,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借形象的生活题材,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有些学生会出现思维凝滞或者思维混乱,当老师问及原由时,很多学生说不出。像这样的知识,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材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体察他们的心向,引发生生间、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材料,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现象,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对学生思维予以引导、梳理,巧妙创设释疑解难的突破口。

例如,有一次我正在备课构思二年级下册《买电器》及万以内整百数的口算加减法时,当时看了教参也看了教材,又上网查看了许多案例,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胸有成竹的准备上课时,我读一年级的女儿突然问我:“妈妈,我的压岁钱是不是有15个百?”突然,灵光一闪:我何不从学生常见的百元大钞入手,作为导入新课的内容。

上课开始,我拿出一沓百元大钞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看到这么多钱,学生立即兴奋起来马上回答:“100元的钱。”“那你们能帮老师数数我一共有多少钱吗?”并指名一位男同学到讲台来数一数。这位同学数完后马上说一共有1500元,我问他:“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过程说一说。”他说:“我是这样数的,一张是100元,一共有15张就是有15个一百,也就是1500元。”……百元钞票以它每张都是一百的特点,有效地代替了小棒或者小正方块的教学模式,使万以内整百数的口算加减法上起来更有新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万以内整百数的口算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又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笔者在制作课件中就地取材,先出示了三次分地瓜图:第一次出示4个地瓜,然后应用课件把4个地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二次出示2个地瓜,然后应用课件展现把2个地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三次出示1个地瓜,然后应用课件展现把1个地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份之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过程。这三个问题的形象演绎,学生知道了分数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需求产生的,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积累了分数的数感。

应用题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解,可请学生自己说出列式道理,让学生自己发现错在哪里,自己改正。在教学“某仓库存有粮食,第一次,运出总数的15%,比第二次多4吨,这时仓库里还剩6吨,问仓库原有粮食几吨?”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看到“比……多”往往会直接列式为(6+4)÷(1-15%×2)导致解题的错误,对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去尝试,去辨析,去集思广益。让学生自己发现列式的错误。我设计这样的对比题:某仓库存有粮食,第一次运出总数的15%,第二次比第一次多4吨,这时仓库里还剩6吨,问仓库原有粮食多少吨?通过这样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形成在列式后不急求解,而能学会默想一下算理根据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能力便能得到提高。又如:我们在教学应用题一题多解时,应尽可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虑问题,寻求最佳最妙解法,不断训练思维的开拓性、创造性、达到自我评价客观、公正,自我反思正确合理。

三、巧妙发挥儿歌作用,帮助学生记忆总结

在小学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弱化学科的过分专业性,提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融合,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点。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教师的教学就应尽可能有趣味性,更多地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教师如何使教学有趣呢?儿歌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在数学课上利用儿歌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可以在总结时出示这首儿歌: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要知我的大与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这样的儿歌虽然短小,但它精练有趣,内容浅显,语言活泼。学生看到这首儿歌后,马上活跃起来并快速的读了起来,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学生自然就会记住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并进一步理解角的特征。一首简单易懂的儿歌既帮助了学生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又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

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二年级学生记住二、三、四的乘法口诀。

四、合理利用板书教学,让教学充满形象感

板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板书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板书的教学导向作用,有序、合理、成功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例如,教学搭配的学问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肉丸 白菜

豆腐

龙虾 冬瓜

形象直观的板书让学生都知道解决搭配问题要有顺序、不遗漏和不重复,不能想到哪个就写哪个,应该按规律写。学生还知道了可以用数学符号代替实物来解决问题。可见,形象化教学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原因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同时针对基础知识不扎实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采用直观性教学,借助生动的语言、鲜明的板书,教学活动充实而有趣味,平时多留心指导,多关注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上一篇:增强小组合作 提升数学学习有效性 下一篇:谈“五学”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