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手工弹棉花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时间:2022-08-31 08:29:56

沅陵手工弹棉花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湖南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总面积5825.51平方公里,人口65万。沅陵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原始人在这一带繁衍。春秋时期属楚巫中地,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县,迄今两千多年。沅陵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县,苗、侗、土家、回、满等25个民族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民族风情浓郁,勤劳智慧的沅陵先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沅陵手工弹棉花技艺就是其中之一。

一、沅陵手工弹棉花的历史由来

弹棉花也称弹棉絮或弹棉胎,是一项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古代男耕女织,分工明确,人们在把棉花纺成纱做成布制成衣服的同时,也想到了用棉花做棉被来御寒。有专家研究表明,大约在商末周初时,就有初步的弹棉花技艺。历经岁月的发展和总结,弹棉花的技艺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元代就有此业的相关书面记载,元代王桢《农书、农器、纩絮门》载:“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线弓来弹皮棉。” 沅陵历来是州、府、县所在地,交通发达,人口流动频繁,很早就有以弹棉花为生的手工劳动者,他们或在乡间开个作坊,或带着工具走街串巷,每到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月,活做完了就收拾家伙赶往下一站,一年之中总是忙忙碌碌,生意应接不暇。据调查,沅陵本地弹棉花刚开始时,手工弹棉花的艺人大多从江西迁入,现主要分布在沅水一带。比较有名的主要在现在的明溪口镇胡家溪村一带,该村一、二组胡姓弹花匠最高峰时曾达50多人,占该自然村青壮年的60%,且技艺水平、口碑影响在全县尤其是在县城影响最大。在上世纪70、80年代,在县城中年以上家庭主妇中,只要提到胡姓弹花匠很少有人不知道的。现在在县城仍然以弹棉花为业的人很少,只有姓胡、姓石、姓杨等四、五家左右,而且大多以机器弹花为主,在门店里进行集中加工。真正意义上的手工弹棉花在农村还有一定市场,但从业者数量日益减少,正在消失之中。

二、沅陵手工弹棉花的工具及用途

1、架子:架子是弹棉花用来决定尺寸大小和成型的主要工具,考虑到就地取材,轻便耐用,便于携带,大多用杉木做成。有两根长7.2尺,另有两根长7尺,都宽5公分,厚4公分,共四根。每根架子木上都打有孔,每孔间距约0.8公分,每根约有27至33孔,共119孔。留孔便于钉小木桩,用于棉纱绕行。小木桩用本地产的质地坚硬耐用的土桨树做成,似筷子大,1.5寸高,一头刮光滑,一头削尖,便于打进孔中固定。架子两端开口,长边向上开口,宽边向下开口,用于牵纱。 架子是灵活的,可根据客户尺寸要求,灵活调整,需要1米的棉被,把架子就调到1米;需要2米的棉被,把架子就调到2米。

2、锤子:用千年矮树或檀木做的,椭圆形,重量1.2斤,头大8公分,尾大1.5公分,头长2工分,头部2公分后到尾部变得越来越小,起到弹线的作用。木匠做好后交给弹匠,弹匠要给木匠封利是,一般为18元。每年新年开工前,弹匠要祭拜弹花锤子,以求生意红火。

3、弹弓:是主要是用来把棉花弹细弹绒的工具,考虑到轻便,大多是用杉木做的,呈半圆形,长度5.8尺,头部长6寸,头部宽5寸,尾部长1.08尺,身部上小下大,弧度1寸,底部2寸,底部是用柏木做的,底部上有个螺丝圈,用于绞线、划撑杆。

4、弓弦:绷在弹弓上的一根弦,大多是用牛筋做的,也有的弦是用有弹力的绳子或钢丝绳做成,但是始终比不上牛筋的效果。弦很光滑,平时用黄蜡做护理。

5、板凳:用柏木做的,长1.2尺,宽8寸,高1.8寸,后面竖起2个架子,上面有个横嵌,横嵌上有个洞眼,直径3公分,用于插撑杆。

6、碾盘:用樟木或乌金木做的。一般是树干的横截面切割成圆形,厚度1.2寸,直径1.2尺;碾盘上部中间有个横木杠,便于手的使用:拿、推、磨。盘的两边光滑,底面不能太粗糙也不能太光滑,太粗糙就碾不紧棉花,太光滑又没摩擦力。碾盘是用于把棉絮碾紧。

7、牵纱杆:用小竹子做的,中指大,长度4.8尺,杆的上端有个铜制的笔头,笔头三分之二处有个洞眼,用于穿纱。铜眼磨得很光滑,便于纱线的进出,以防结线,加快速度。

8、纱架:用土浆树做的。人字形,高度1寸,可收拢、打开,用于把纱放在上面,打开此架用于牵纱。

9、竹片:用竹子做的。长2.8尺,宽8分,很光滑,用于打棉花、压纱、挑纱。如纱牵错,就用竹片挑正。

10、线钩:用钢丝做的。长度5寸,头部尖,弯形,用于锁边,即把边线串起,起固定作用。

11、凉席或草席:花弹好后,把凉席或草席压在花上面,把花压紧。

三、沅陵手工弹棉花的材料和款式

1、材料:棉花(脱籽)、棉纱。棉纱:白色,有粗纱、细纱之分;共分16-21支纱;红、蓝、黄等颜色毛

线,禁用黑色毛线(表示不吉利)。

2、款式:主要有结婚款(指专为人结婚弹的棉被)、成人款(指成年人或大点的孩子平时用的棉被)、儿童款(小朋友用的棉被)。

三种棉被款形基本一样,但儿童款比成人款和结婚款尺寸短小一些。不同款上摆的字或图形不一样,结婚款上定会摆上“帧薄“百年好合”、“花好月圆”等字或鸳鸯图形;成人款上摆“富贵”、“福”、“吉祥”等字或花鸟图形,也可以不摆字或图形;儿童款上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健康”等字,也可以不摆字。

四、沅陵手工弹棉花的工序

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弹匠师傅最后把一堆堆棉花压成一床床整整齐齐的被褥。在外行人的眼里,弹棉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其实,它是一项很有技巧的民间手工技艺。据师傅介绍,手工弹棉花共有15道工序,其中,“弹”和“磨”是最为关键的两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清扫场地。因为棉花是白色的,场地一定要干净,要求清洁,无灰尘。

第二道工序是称花。按主人的要求称重,主人要求弹几斤就称几斤棉花。

第三道工序是砍花或松花。就是将成捆成袋的新棉花或硬实的旧棉胎打碎,用竹片把棉花打松。

第四道工序是弹花。这是主要工序。弹棉花时将弓用一根绳子吊在空中弓弦的位置,正好在被弹的棉花上。弹匠师傅左手拿弹花弓,右手拿锤子,将弓放在棉花上,用锤子敲打弓弦,棉花弓的弓弦在过去一般都是用牛皮绳子或者牛筋做成的,弹力很好。弓弦在敲击之下,发出“嘭嘭,啪啪,嘭嘭啪啪……”有节奏的声音,弹棉花的时候声音很响。弹时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弹,反复弹十几遍,在不断连续地敲打下,棉花越来越松,就像满天飞舞的雪花,又叫发花。被弹的即使是旧棉花在弹匠师傅的敲打下,也会打得非常蓬松如同新棉花一样。这是一个精细活,也是弹棉花质量高低的关键环节。不细心地弹,棉花不会软和。一般来说,一床棉被,仅弹这一环节就要两个多小时。发花后摆在旁边。

第五道工序是搭架。搭好架子,尺寸大小根据主人的要求,如果要弹1.8米的棉被,就搭好1.8米的架子。如果要弹1.2米的棉被,就搭好1.2米的架子。把木桩上好、上紧,固定架子。

第六道工序是牵纱。在架子上牵棉纱,先牵2层斜纱即对角纱,再牵顺纱,然后牵横纱,再牵主纱即粗纱(8-10根线的纱)。主人如需要漂亮点,可牵彩纱,一般是红色和蓝色。

第七道工序是合床。把放在旁边弹细弹绒的花用弹弓一点点往搭好的架子里弹,千万记住不能直接把花搬进架子,一定要用弹弓一点点弹进去,因为这样弹花可面面俱到,即使有渣子也可弹出去。注意均匀,最后做到中间厚两边薄,呈团鱼形。

第八道工序是压棉花。把花弹好后,用草席或凉席铺在上面,再用碾盘往下压,使整体压平、压紧,高度不能超过木桩。

第九道工序是清边,也叫塞边。先用手把掉在桩上的花塞进架子里,用竹片在四周沿边刮一遍,刮齐为止。目的使棉花和木桩分离(隔开)。

第十道工序是牵纱。在已压好的棉花上牵纱,先牵主纱即粗纱(8-10根线的纱),主人如需要摆字或图案,就放在主纱上。用红毛线摆上“喜喜”、“福”、“富贵”、“花好月圆”、“百年好合”等字或花鸟图案等。以红色为主,禁用黑色。然后再牵顺纱,之后调纱,调匀,又再牵横纱,又调纱,之后再牵2层斜纱,全部调匀,起固定作用。

第十一道工序是绞边。用线钩沿木桩把上下牵好的纱线钩起,使之成一整体。

第十二道工序是磨,又叫碾,即碾棉絮。用碾盘在棉絮上碾,先从一个角碾起,从左到右,顺纱一层一层往中间碾,其他几个角一样顺纱往中间碾,碾到棉絮上有小棉球为止,使纱线和棉絮基本融为一体。碾好后把整个架子翻过来按同样方法再碾,直至上下均匀,才脱架(即把棉絮和架子脱离开),然后再碾,先碾边沿,再碾中间,人可站在碾盘上碾,后再碾边,直至起小棉球为止,最后上下两面各再碾一遍,使之贴实、牢固,这一环节做不好,网纱和棉絮之间、棉层与棉层之间就会结合不紧,用过一段时间后,棉胎就会东一团、西一团,容易散脱。

第十三道工序是叠棉被。将弹好的棉被的正面朝下,先按三分之一从左往右折,再按三分之一从右往左折,然后再在从两边按三分之一往里折,最后成一方块形,用红毛线捆好。

第十四道工序是称重。用秤称一下弹好的棉被的重量,允许损耗,但每床棉被和原来棉花的重量相比,据师傅介绍,如是新棉花或轻或重不超过2两,如是旧棉花就不超过3两。

第十五道工序是交货。把弹好的棉被交给主人,收工钱。如遇到喜事被(结婚用的),除支付正常工钱外,还给利市,一般8-12元。

弹棉花是一项灰尘特别大的活儿,弹棉匠腰插弹花弓,手拿锤子敲,一床被子做下来,自己也变成了雪人,特别是用过几年的旧棉花或者是刚摘下不久晒干的原棉,棉花的里面比较脏,土也比较多。半天下来弹棉花人戴的口罩嘴和鼻孔的地方就黑黑的,头发上眉毛上都挂满被打散的细细的棉花。若是逢上夏天,也不能开风扇,否则棉絮满天飞,一斤棉花可能只剩半斤。只能打赤膊,任汗水涔涔而下,那种辛苦更是常人难以体会。因此旧时的弹棉匠,死于肺病的很多。弹一床棉被从弹、拼,到拉线、磨平,看着简单,做起来却也挺费时间,一

床棉被一个人要一天功夫才能弹完,速度慢的要一天半,特别熟练的要4至5个小时。

五、弹棉花旧时徒弟拜师、出师道规

1、徒弟拜师:先去弹匠师傅家,给师傅提点糖、肉、酒等礼物。在师傅家吃饭,边吃饭边交谈,师傅提出条件:“弹棉花是件又苦有累又脏的活。你吃得苦吗?你不怕脏吗?你不怕累吗?”如没有异议就达成协议。但要先考察7天(一周试用期),在此期间,如不愿学可走人;如师傅没看上,也要走人。这关如果过了,就拜师成功了。学徒期分1年、2年、3年,按协议定时间。

2、谢师:学完后,徒弟准备出师了,出师时要先谢师,徒弟带糍粑一盘、肉3斤、酒2瓶、香纸(纸钱),有的还另带一双鞋子送给师傅。

3、出师:谢师后,同样出师时,师傅给徒弟送一整套弹棉花工具。家庭困难的提前出师,学一年。年龄小的或家庭情况好点的就学两年或三年。出师时,师傅就给弟子教安胎法:就是到别人家弹棉花,而这家有人怀孕了,传说弹棉花就会把孩子弹掉;如用了安胎法后,弹棉花时就不会弹掉孩子。但至少要学两年以后,师傅才教此法。

4、弹匠师傅禁忌:据师傅说弹匠不能吃狗肉、斑鸡肉、马肉、泥鳅和团鱼。因为师傅说如果吃了这些肉,弹棉花时就施不了咒语,祈祷就不灵验了。另还说漆匠怕弹匠,弹匠怕木匠,因为弹匠弹棉花的家伙(工具)都是靠木匠了,如对木匠不恭敬,一怕行头不给做好;二怕被施咒,日后不吉利,没棉花弹。漆匠怕弹匠,是因为弹匠弹的棉花漫天飞,把漆匠一天的辛勤劳作瞬间就能抹杀掉。

5、 弹棉花时的禁忌:听弹匠师傅说开工前要压码、画符念咒,以防别人施法,否则会导致弹不好棉花。

六、沅陵手工弹棉花的现状和保护传承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沅陵经济社会有了快速地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一是棉被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正在被羽绒被、丝绒被、毛毯被等所取代。除了一些中老年人还认为羽绒被等太轻,睡不踏实外,绝大部分年青人都喜欢羽绒被、丝绒被、毛毯等,认为既时尚又好用。二是棉絮作为主要嫁妆的风俗正在淡化。越来越多年轻人结婚不再选择传统方式,家长也以送钱送房为主,送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不再成为第一选择。三是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化生产技术前节节败退。县城有5家门面,但弹棉花的工具大部分换成了电动工具,省时省力,成本也很低。一般手工弹一床棉被平均要六小时左右,而机子弹一床棉被只要二小时,且不费什么力气,妇女都可以做。现在手工弹一床棉被要50至60元,而机子弹一床棉被只要40元,大多数人出于时间和经济的考虑,淘汰了手工弹棉花。四是传承后继乏人。很多年青人由于外出打工的机会多,弹棉花又脏又累,收入也不高,也不愿意学。甚至有的年轻人认为弹棉花这种职业很低下。有的出于生计考虑即使学了,但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也慢慢进行转行。像明溪口镇一胡姓师傅先后带徒弟50多人,现在真正还在从事弹棉花这一职业的仅有2人,而且还是在县城租门店有机子弹。可见手工弹棉花传承严重后继乏人甚至断档。这一古老的,伴随着人类风风雨雨走来的优秀传统手工技艺正面临消失。

其实弹棉花作为纯传统手工、纯天然的民间工艺制品,也有自己的特色。那些化纤类的棉被对身体是有害的。那些机器弹的棉胎其看起来精美,棉纱间距整齐,但实质上棉花的好坏取决于棉绒的长短。而一些好的棉绒经过机器的打压,纤维会被打断,从而影响棉胎的质量。手工艺弹出的棉花与机器弹的棉胎相比,手工弹棉胎力度适中,能保持棉绒的长度,盖起来感觉特别松软和舒适,而且很环保。手工弹棉花不仅仅是一种手艺,它更是一种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沅陵手工弹棉花技艺保护传承的对策

1、增进政府责任,加强保护意识。政府必须承担起主导责任,领导重视是关键,要站在保护民族文化多元化的高度,把沅陵手工弹棉花技艺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力的保护措施,出台合理的地方保护政策,健全保护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多元投资渠道和长效资金扶持机制。

2、认真做好普查、收集、归档和申报工作。彻底摸清沅陵手工弹棉花的流布区域及传承人,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现代科技手段记录项目的工艺流程,并立档归档,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另征集手工弹棉花的整套工具实物并妥当保管。

3、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扶持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至关环节就是对传承人的保护。人都没了谈何保护呢?抓好了人的传承和培养,也就抓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源头。要全力挖掘尚存的手工弹棉花艺人,加强对掌握手工弹棉花技艺的能人的保护,对年事已高的老师傅要采取录音、录像等现代手段,将他们的手艺留住。鼓励他们保护和传承这项技艺,通过由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与企业联姻等方式,让他们生活上有保障,思想上有动力,社会地位上有肯定。还有鼓励和支持年轻人从事沅陵手工弹棉花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采取政府每年向传承人采购棉絮,送给福利院、残疾人、贫穷困难户等等方式;或由财政贴息提供小额贷款等方式扶持这些传承人生产、展示和销售,通过提供一个长期的传承平台鼓励他们传承。

4、加大宣传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尤为重要,效果也极为明显。可通过电影、电视、名人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保护手工弹棉花的重要性,保护古老工艺,倡导保护理念,营造良好的保护环境和氛围,形成自觉保护意识,真正意识到手工弹棉花的好处所在,让人们感受到原生态的魅力,纯手工的实力。科技的固然好,手工的并不落后。

5、 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利用旅游这块载体,使棉花工艺品在旅游活动中、在旅游景点中出现,开发弹棉花成为旅游的参与性节目。现在沅陵到吉首、长沙的高速公路已开通,到张家界的高速公路即将开通,交通便利。怀化、张家界、沅陵、长沙的旅游路线的链接,国内和国外游客的增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如在旅游高峰期到景点地现场展示弹棉花工艺流程,做些又实用又有创意的枕心、坐垫、棉胎等,而且还可以把弹棉花的工具:锤子、弹弓、碾盘等做成漂亮的工艺品销售。引起更多人对古老工艺的了解,吸引更多的传习者,最终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更广泛地保护和传承。

(作者单位;怀化市艺术馆)

上一篇:新型师生关系在艺术欣赏课中的作用 下一篇:也谈《盘肠战》的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