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下广电互动电视方式新拓展探讨

时间:2022-08-31 07:46:39

三网融合下广电互动电视方式新拓展探讨

摘 要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的网络媒体行业已经和信息技术相接壤,电视行业在不断的进行改进。为了打破传统的播报形式,电视节目采用一种新型的播放形式,利用节目互动的方式来与观众进行交流,增加收视率。这种电视节目在一定层度上与观众之间的产生互动进行不断的交流,因此给电视播放行业又一次带来了新的改革。本文针对三网融合下电视节目互动新方式三屏互动,即手机、pad、电视互动,以及互动的特点带给观众的感受做一个详细的阐述,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一系列的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电视节目互动 三网融合 互动方式 拓展研究 跨屏业务

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众多的互联网巨头不断冲击着广电行业的固有的游戏规则和产业链。互联网代表着青春躁动、不知疲倦,裹挟着冲破一切、推倒重来的气势,不断尝试着打开广电的大门和墙壁。

三网融合政策出台后,越来越多的广电人意识到这个事实,三网融合的本质既不是“广电网里打电话、通信网里看电视”,也不是”电视和电话上看互联网“,而是按照互联网方式改造广电网,使广电网适应互联网。

三网融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生死存亡的角斗场,在广电行业暂未陷落的时刻,主动融合OTT业务,按照既有的模式改造OTT业务,将OTT业务改造成广电的良性细胞,充实广电的肌体,成了广电网络运营商不得不进行的“背水之战”。

新型的电视节目互动,运用的灵活多样,但是在采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渐渐的浮出水面。互动电视,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播放方式,机顶盒使用局限性,阻碍了互动电视的快速发展。针对于此,广电行业需要不断的去进行创新,对它进行改革。但是面对现如今互动电视新功能的拓展问题,需要进行分析找出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1 广电互动电视增值业务的发展趋势

从内容、通道、终端、计费及业务体验等多个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来讲,广电虽然弱小但是拥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

互联网的内容可谓是多种多样,是竞争中最全面的,而且除了视频体验较差之外,有着更多的用户体验良好的优质业务。但是,互联网是开放的,无法控制管道和终端,无法精确地管理用户,没有合理的计费体系,用户也没有为互联网视频服务付费的习惯。

广电运营商虽然实力较弱,而且分散,但是却是唯一拥有整条产业链条的竞争者,拥有着丰富的优质视频内容,提供着关键的直播电视服务,有着精确的用户管理,有着基本的计费系统,拥有着覆盖全面的专有网络,为每个用户配备了专用的终端,用户习惯享受广电提供的电视服务并为之付费。欠缺的仅仅是业务不够丰富、用户交互性差,随着各地高清、双向电视的大量普及,广电运营商已经夯实了自己的优势,补齐了自己的短板,只要继续致力于丰富自己的内容,必然能够在“三网融合”的大潮里,引领前进的风帆。广电增值业务的大发展,完全可以借鉴互联网和电信行业的成功经验。

跨屏业务可谓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因此在本质上打破了传统的互动传播方式,这是一种三屏的互动。这种互动模式能够带动观众,当观众在进行观看的过程中,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观众能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真正的融入到电视节目中,与节目产生一个共鸣,体现出节目互动的真正价值。因此对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电视所传播的信息来说,这种互动式的节目能够带动观众的积极性。同时观众也可以依据电视节目的信息进行一定的选择。体现了电视节目互动的价值,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

2 广电互动电视未来发展方向――覆盖移动互联网客户

2.1 移动互联网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说明手机对互联网普及的促进作用重大,是目前互联网增长的主要来源。

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一方面,手机上网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尤其为受网络、终端等限制而无法接入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手机上网推动了互联网经济新的增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热潮为传统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如打车应用、电商实时物流、微博商业化等均被视为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典范。

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1.7个小时,相比2012年下半年增加了1.2个小时。一方面,WiFi和3G等网络的发展使得网民能够更好利用碎片化时间,可用的上网场所和上网频率均有所增加。使用WiFi网络的移动用户,在各类应用的使用率上均高于非WiFi移动用户,这一特点在对数据流量需求较大的应用使用上表现尤其突出;另一方面,网民对互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升,明显增加了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黏性和使用时长,比如手机网民逐渐从碎片化的阅读、新闻等相对简单的应用向时长较长、黏性较大的社交、生活服务类应用发展,提升了对互联网的整体使用时长。

2.2 覆盖移动互联网用户将大大突破广电用户极限

最早,我国的广电有线网络建设主要是自下而上、自发建设的模式,这造成了最多时国内有3000多家有线运营商,而且这些运营商相互独立,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市运营商之间都没有任何关联,不利于实现网络的规模效益。2009年7月29号广电总局了《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有线网络整合步伐,确保各省基本完成整合,为今后全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广电网络运营商拥有着最优质的视频内容资源,拥有着本地化覆盖全面的优质网络,拥有着众多忠实的电视用户,将优质视频及其他服务内容推广到手机/PAD等智能终端上,将是广电网络运营商快速增加用户,服务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道。

3 互动电视新功能跨屏互动主要业务功能

三网融合以来,各地广电注重主动融合互联网OTT业务,逐步扩展自己的服务到手机、PC、PAD等智能终端上。跨屏核心业务包括如下几类:

(1)跨终端直播电视服务。在PC、Phone、Pad终端提供内容一致的电子节目指南和电视直播流的播出。

(2)跨终端时移电视业务。真正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3)跨终端视频点播业务。广电传输跨入双向网络时代以来,视频点播业务就是广电双向网络上的王牌业务。

(4)甩屏播放业务。用户在手机、Pad等手持终端上快速浏览视频业务,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长时间观看时,可以便捷地通过一键操作,发送到与之关联的机顶盒终端上,通过高清晰大屏幕电视进行视听享受服务。

(5)点播续看业务。点播续看业务允许用户无论在哪种终端上收看统一视频内容时,暂时中断收看,再次恢复收看时,无论从哪一种终端均可以选择从中断点继续收看,带来真正“收视顺心”的业务体验。

(6)跨终端收藏业务。跨终端服务系统会为从不同终端登录的同一用户维护同一份用户收藏记录,无论从哪个终端上更新了用户收藏信息,均会在其他终端上保持一致。

(7)虚拟遥控器服务。智能手持终端便捷的操作可以带来操控电视的全新体验,在手机/PAD客户端实现虚拟遥控器键盘,通过手机/PAD与机顶盒直接交互,实现对电视屏的操控(如:播放、暂停、快进、快退、换台、音量增减、文字输入等)。

(8)向电视分享图片及视频。手机/PAD等智能终端的发展,用户的私人设备上拥有着越来越多的个人内容,包括各种信息、图片及视频等。用户倾向于使用大屏幕向家人和朋友分享这些独特的内容,在家庭中,电视机是个最好的选择。

将手机/PAD等终端上的图片和视频通过通畅的数据通路向机顶盒终端提供图片及视频呈现服务,通过电视机与其他人分享个人的图片和视频内容,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趋势。

4 跨屏应用系统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包含了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及网络覆盖三个部分,其中业务软件系统包括融合业务系统含PC、Mobile、STB三种终端业务,融合资讯业务平台系统和融合内容管理系统;业务管理软件包括增值业务管理平台与BOSS系统;硬件系统包括视音频转码平台系统和视音频流媒体系统;网络覆盖分为三类:家庭入户覆盖,户外热点覆盖以及移动接收覆盖;终端可覆盖PC端主流的Web Browser、 Android 手机/PAD/STB端应用APP以及传统基于浏览器和中间件版本的STB。

5 结束语

在人们对电视节目需求不断增大时,电视节目的创新也要随着不断加强,互动只是其中之一,为了更好的提高收视率,对于现有的电视互动要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让电视节目互动彻底改变电视节目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陆娜.对电视节目互动方式拓展的分析[J].记者摇篮,2013(08):41.

[2]顾鹏.对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拓展分析[J].新闻传播,2012(09):111.

[3]胡中华.电视节目互动方式探究[J].新闻世界,2012(10):22-23.

作者单位

昆明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118

上一篇:探析电力企业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下一篇:双向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防逃费方面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