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要植根于“人本·生活·情感”之中,使我们的学生作文回归于真本,喷发出“本”滋“本”味。在求“诚”中真实表现自我,在求“异”中激活学生思维,在求“纯”中拥有个性语言。
【关键词】表现自我 个性语言 激活思维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人本?生活?情感的缺失。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追逐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地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母语情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虚伪滑向做人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沉疴”我们不能只是责难,我们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本体,从本质上确立学生人本地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展示学生个性情感世界,在作文指导时,做到放文、放情、放形。
求“诚”,真实表现自我
1.敞亮心扉,抒写性灵。具体地说就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用我的自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①不求新,不求奇,只惟真。事情只要真有其事,便可写。②不求大,不求高,只惟实。“大”即大题材,“高”即立意高,“只惟实”,意即只要写得充实,充分就行,不能拔高教学要求。③不虚饰,不做作,只惟情。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求所写内容不虚拟感受,不故作多情,只要能表现事物的真实认识,抒发直切的感情就可以写。
2.回归生活,学作文也学做人。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可以说是生活的“百草园”,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那么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它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搏,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思考生活的思维“触角”。作文回归生活,不仅让学生有了写作之泉,同时,学生也有了人格的自我濯亮之泉。
求“异”,激活学生思维
1.放飞想象创造的翅膀,让其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中自由驰骋,展示个性:①从阅读中找切点,如“补白练写”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像,揣摩,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表达出来。还有对课文中“情节续写”、“扩写”“诗歌的改写”等等。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情感真诚。②从生活中找契机,即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从生活中给学生提供想像创造的天地。想像的途径训练方式有:童话式想象作文、畅想式、反思式、探索式想像作文及添词、添图、听音、观物、换位、情境、憧憬等想像训练。
2.基于生活,引发思考:生活处处皆作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发散性和创造性;①借助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和借鉴,这项任务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立意上的多方面思考——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等。选材上的多角度思考——志愿军对人民、对敌人、对祖国。②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的意义。A、存在一个现象,就存在一个本质。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丝不显露的表情,衣着,摆设,都能表现了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及至修养气质。日常生活中的递一杯茶、拿一条毛巾、捎一件衣服、送一束鲜花……,不足挂齿的小事,无不凝聚着人的物的感情。B、同一现象,其本质有时也不一样。同样是流泪,有的是悲伤,有的是伤痛,有的是内疚,有的是悔恨,有的却是喜悦,有的是激动,有的是兴奋,同样是微笑,有的是高兴,有的是满意,有的是理解,有的是鼓励……,C、相同的本质,其表现形式却不同。同样是“爱”,祖辈和父辈的方式不同,爷爷和奶奶的方式不同,父亲和母亲的方式不同,家长和老师的方式不同,老师和老师的方式也不同,就是同一个所表现的爱的渠道也不同。培养学生多角度选材,多角度立意,多角度构思。学生通过对周围的事物缜思明辩,从而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也就能从种种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闪烁时代光华的写作素材,凝结成一篇篇富有个性的作文。
求“纯”拥有个性语言
1.让学生找到语言的“位置”。学生思想品格,性格志趣,生活环境及文化修养,对其作文语言运用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让学生去创造美、并让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一切只有通过丰富的语言来达到。作文语言不仅仅是遣词造词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思考,去描摹、去叙述,让语言展示其个性。
2.让“言”与“意”共存。学生作文过程中,思想感情和语言是一致的活动,这两方面犹如人的骨肉和形状,并不能分离独立。在作文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写作语言的“言和意”的结合。①要让学生明白能够表现你心中的人与事,能剖析你眼中的景与物,能展现你情中的意与志,这就是好的语言,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好的语言应该是你内在精神的再现,也是你生命的外化。即使一个简单的句子也不仅仅是词语的组合,语言是有生命的。②写作中“言”和“意”准确对位。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闻,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他的话道出了“言”、“意”准确对位的重要奥秘,我们教学学生学习写作语言,就要寻觅、体会,找到“语”与“言”之间的最精微的关系。对中学生来说,打下深厚的生活基础,是丰富词汇的重要途径。掌握语言手段,不应孤立地去掌握词汇,而要与丰富的生活、感悟生命、积累知识紧密联系。有此,语言才能有个性质感,才能“粘”住别人,在使用上,才能显示出出神入化和多彩多姿。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上一篇: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