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课题分析报告

时间:2022-08-31 07:19:54

院级课题分析报告

摘要:院级科研课题的设立为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积累科研成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院级课题存在成果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从激发科研潜能、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持稳定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建议,对全面提高院级课题质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院级科研课题;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一、设立院级课题研究的目的

1.院级课题作为更高级别课题研究的基础,具有“蓄水池”的作用

院课题的最终目标是为教师申报院外课题奠定基础,为教师争取更多的院外经费支持,从而不断提高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院级课题立项的出发点主要是基于解决学院层面的实际问题

院级科研课题的设立,则为本院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老师们可以针对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有针对性的为学院发展提出解决方案。

3.设立院级课题有利于学院科研氛围的形成和科研队伍的锻炼

通过组织教师申报院级课题,能激发他们从事科研的热情,在学院内部形成教师争做科研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院科研活动的发展。同时,能通过院级课题的研究,逐步打造一支业务熟悉、科研能力比较强的科研队伍。

二、基本情况介绍

近三年共立项66项,其中,第十二届院级课题共立项17项,第十三届院级课题共立项32项,第十四届院级课题共立项16项。主要涉及的研究方向是针对教研教改开展的;应用性课题比较少;少数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需要挖掘和完善的空间挺大,特别是个别软课题的实践检验性不够。目前,有《高职院校实训室投资效益评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JY13-1401)成功申报2015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国近阶段汽车报废量及行业产值、利润预测研究》(课题编号:HJY14-1510)成功申报2015年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3”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编号:HJY15-1602)和《基于中外工程教育比较研究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课题编号:HJY15-1615)成功申报2016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总体情况见表一:

三、原因分析

近三年院级课题主持人以青年教师居多,职称以初、中级为主(见表二):

1.课题选择面窄,研究深度不够

课题主持人以青年教师居多,职称偏低,这样就导致老师们在申报课题的时候多数是局限于工作实际来出发,或者以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的,选择的面比较窄,大多数课题是针对教研教改开展的;应用性课题比较少(见表三),要上升到市厅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高度比较困难。而大部分的年轻教师过于重视课题主持,忽视了项目本身的意义,对项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无法真正融入到团队中,难以实现在项目中的价值,这种状态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由于对项目本身的忽视,导致很多研究成果缺乏理论基础,研究深度不足,团队交流沟通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导致合理效果不佳。另外,由于一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在进行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规划设计以及总体把控能力方面的缺失,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极大的降低了项目的研究质量。

2.科研能力比较弱,竞争力不突出

由于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在进行市厅级及以上课题申报时,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素养在与副高等职称人员竞争时是出于劣势的,很多科研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中级以下职称不能申报市厅级及以上课题,这样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发展与选择。由于没有专家指导,很多青年教师对于课题立项的流程和程序不清楚,甚至对最基础的选题也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对理论研究部分更是摸不着头脑,无法将经验与理论有效结合,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和可行性项目报告。由于一些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缺乏对科研工作的有效重视,在科研项目上缺乏实践能力,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对选题申报、立项等基本程序并不了解,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没有什么成果,打消了大家的积极性。通过相关数据显示,60%的高职院校教师对数字化期刊并不了解,缺乏文献检索的能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教师在课题选题以及论证方面的短处,论证模糊不清,思路混乱是常见的问题,如果不找准问题的根源很难实现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3.申报经验不足,畏难情绪严重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主要以本科生与研究生为主力军,就学术能力来讲远远低于老教师,对于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主持经验不足,存在选题新颖,但论述缺缺乏深度。很多教师反映没有申报经验,不知道改怎么选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实际的项目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虽然一些年轻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但由于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经验有限,在课题选题、申报以及组织实施等重要环节上存在失误,直接导致项目失败,从而打消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由于经验不足,即使在立项后,课题主持人也没有能够按照课题管理的步骤完成既定研究任务,第十二届有8项院级课题申请延期一年,不能按时结题率占比47%。

4.科研意识不强,功利思想严重

科研意识差是一些青年教师的通病,很多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无需承担科研任务,教师只要抓好教学,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这种传统观念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意识不强,甚至对科研并不了解,这就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实施。同时,很多年轻教师对职称、定骨干等较为重视,这都需要科研成果作为基础,平时的科研意识不强使得很多教师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导致了科研成果并不理想。

四、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

从学校长远发展来讲,科研是强校的根本,对于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课题申报所获得的经费也是学校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科研项目也能够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书评,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因此,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科研意识。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还无法达到高等院校水平,校领导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定期聘请高水平的科研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传授经验,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其次,调动和激发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是主要动力,学校可以采取激励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从而实现高职教育长足发展。

2.注重研究积累,保持稳定、持续的研究方向

坚持以学术积累为主,练好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实事求是地适度创新。学术有积累才会有创新。厚积薄发才能出精品。“科学技术和学术事业,是长期累积方有创新和突破的事业。”学术创新欲速则不达。有99%的心血和汗水的累积,才会有 1% 的“灵感”或“顿悟”。我院年轻教师多,高学历、资深学者少,应特别强调学术积累。持续性研究项目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从而形成研究体系,由于持续性研究项目周期长、课题难度大,实际的科研过程复杂程度可以想象,因此,就需要有专业素质高的课题主持人来重点把握和引导其他团队成员进行课题研究。主持人必须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扎实的科研水平,在复杂的课题研究中为大家提供创造性的建议,保持课题站在科学前沿。

3.加强科研学术道德建设,端正科研行为

学术研究是严肃、庄重的,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应秉持诚信态度,但现阶段学术造假行为屡见不鲜,在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了现代一些科研人员研究目的不纯,急功近利的色彩,并不单纯的是搞科研,做项目,而是为了得到实惠和利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摒弃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树立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在科研项目中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素养,戒骄戒躁,更新知识内容,绝对不抄袭甚至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理论。时刻遵守道德规范,加快成长。

4.加强指导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指导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首先,了解科研项目申报流程,了解申报课题的步骤和程序这样才能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其次,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科研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第四,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高职教育是产学结合的产物,因此,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给青年教师提供相应的企业学习机会,让青年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机和,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之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锻炼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

5.树立青年教师科研典型,创建高水平科研团队

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提升科研项目研究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沟通协作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增进学术交流并提高科研素质,通过群体智慧能够开拓思维,开阔视野,从而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另外,在科研团队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在团队中树立典型榜样,通过发挥带头人的积极作用带动和指导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科研活动,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规范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等程序,使整个团队在科研项目中快速成长,

6.开展行动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行动研究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科研方法。行动研究是适用于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科研和教研方法,它是一种新型的科研理念,对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参与和共同研究,通过资料收集、合同探讨、多方总结等从而明确思路,最终解决问题。行动研究是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加快成长的方法,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应从小课题入手,积极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勇于创新。

7.增强科研服务,营造科研氛围

第一,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良好的科研氛围是引导广大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从各个方面保障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内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二,构建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大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项目来源部门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从而为科研工作决策和制订科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积极与青年教师和科研创新团队沟通,能够清楚的了解项目进行到哪一步骤,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帮助科研团队解决实际问题;主动为各院系与企业之间开展科研互动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促进产、学、研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耿艾莉,王岩松.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8).

[2]李苑.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3]魏红军,钱剑林,杨益花.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及其发展思路的探索与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1):26-27.

作者简介:吴 丹(1979-),女,湖南长沙人,教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高校管理研究。

上一篇: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析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动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