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元芳体”的走红及其中的虚化现象

时间:2022-08-31 06:16:55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近一二十年来人们语言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方式强烈影响和冲击着我们的日常语言生活。除具有新颖、随意的特点外,网络语言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变化多端且迅速,这突出体现在网络新词语和网络新“语体”的层出不穷上。最近一段时间,一种新的网络语体“元芳体”悄然走红便再次证实了这一点。例如①:

(1)大清早结婚放鞭炮的!是在向哥示威吧。元芳,你怎么看?

(2)我怎么觉得我被骚扰当作“元芳”了,他每次聊天说完一句话后都要加个“你怎么看?”“你觉得呢?”“对吧?”受不了啦!元芳,你怎么看?

(3)狄仁杰:昨夜家家烟花爆竹,此起彼伏,扰得大人我彻夜未眠。元芳,你怎么看?李元芳:我趴窗户看。②

上述各例因包含了“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而被称为“元芳体”。事实上,“元芳体”源于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对其副手“李元芳”反复(据说不下百遍)说过的那句“元芳,你怎么看?”由于该话的重复率极高,所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部分网民创造性地将之用于多种场合,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元芳体”。

在“元芳体”话语中,“元芳,你怎么看?”的用法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元芳”的本义消失,“你怎么看?”的本义尚存,用来询问听话人或读者的看法。除例(1)外,还有:

(4)“江南style”又出动画版,元芳,你怎么看?

(5)臭臭小美:这种早高峰时,一个屁股占俩坑的罪人该当何罪,元芳,你怎么看?

第二,“元芳”和“你怎么看?”的本义都已基本消失,“元芳,你怎么看?”作为一个整体用来表示提醒或强调,相当于一个提醒或强调标记。这种情况常用于倾诉或宣泄情感的语句中。除例(2)外,还有:

(6)该死的毛囊炎,我要毁容了。元芳,你怎么看?

(7)今天为何不发工资啊!元芳,你怎么看?

正是因为这里的“元芳,你怎么看?”可以用来表示提醒或强调,所以被很多商家拿来做广告。如:

(8)某酒业公司:最近×××推出了××系列酒,据说很受市场关注,元芳,你怎么看?

(9)某电台:今晚星光剧场《灰姑娘的姐姐》继续播出,文根英的演技超级给力,元芳,你怎么看?

第三,“元芳,你怎么看?”中的某些成分被故意歧解。如例(3),在该例中,“你怎么看?”本来是“问看法”的,但是被故意歧解为“问方式”。类似的例子还有:

(10)央视:元芳,你对幸福怎么看?元芳:我姓李。

在此例中,听者“元芳”故意将“幸福”歧解为“姓福”。

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第三种类型和前两种类型在本质上是有差别的:前两种类型属于语言变异和语义引申现象;而第三种类型则为歧解修辞现象。在网络上,人们将此种类型也归入“元芳体”之列,主要是因为该用法也是从“元芳,你怎么看?”发展而来的③。

如果将第三种形式排除在“元芳体”之外的话,我们便会发现,“元芳,你怎么看?”这一结构形式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演化过程:一是从询问“元芳”的看法到被作为一个整体用来询问“读者或听话人”的看法,其中的“元芳”不再表示实在意义,该结构被重新分析④(原结构本为包含称呼语和问话两个部分的可分解结构,现在被作为一个内部不太能分解的整体来使用);二是从询问“读者或听话人”看法进一步虚化为一个提醒或强调标记。“元芳体”的走红是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⑤,“元芳,你怎么看?”这一结构在短时间内被重新分析,语义也在短时间内迅速虚化,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该结构的演化过程是语言虚化过程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的典型例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元芳,你怎么看?”的迅速虚化?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元芳体”的一夜爆红呢?

我们认为,导致“元芳,你怎么看?”迅速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现代汉语中,“XX,你怎么看?”是一种极为普通、常见的句子,常被放在句子的末尾,用来询问他人对前述内容的看法,其本身与前述内容并不在同一个叙事平面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很容易被拿来嫁接到其他话语之上;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环境十分宽松,给了网民极大的创造空间,它允许——甚至是纵容此类嫁接现象的发生;此外,“元芳,你怎么看?”在被嫁接的过程中,网民为了保持其原初形态⑥,将之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从而导致该话语的结构被“重新分析”,而“重新分析”往往伴随着语义的虚化;最后,“元芳,你怎么看?”被网民的高频使用也为其虚化创造了条件,因为按照语法化理论,高频使用是语言成分虚化的重要诱因。可以说,“元芳,你怎么看?”迅速虚化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元芳体”的流行同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互联网是“元芳体”迅速走红的物质基础。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超出了时空的限制,为语言现象在较大范围内迅速传播创造了物质条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网络这一“快车”,“元芳体”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迅速、广泛传播的。其次,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是“元芳,你怎么看?”走红的关键诱因。每当有电视剧或电影热播的时候,其中的某些特色场景或特色台词便常常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显然,在《神探狄仁杰》一剧中,“元芳,你怎么看?”便是这种最富特色的台词之一!也因此,它被人们广为传诵!所以,我们可以说,“元芳,你怎么看?”是借着《神探狄仁杰》这一“东风”迅速走红的。再次,在《神探狄仁杰》一剧中,“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也为其走红创造了条件。传播学上有句名言叫“谎言说了一万遍便成了真理”,也许我们还可以说,“一句话说上一万遍便成了口头禅”。在《神探狄仁杰》剧中,“元芳,你怎么看?”被狄仁杰念叨了上百遍,俨然成了他的口头禅!网民朋友“照葫芦画瓢”,也事事皆“元芳,你怎么看?”于是个人的口头禅便迅速成了大众的口头禅!最后,“元芳体”的流行显然与网民们的现代娱乐心理以及公众的跟风心理、关注热点的心理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网络上,网民们时不时地总想找出一些特别的“乐子”来娱乐一下——这一次,网民们找到的是被“狄仁杰”啰嗦了上百遍的“元芳,你怎么看?”而这一语体一经网上传播,便引来了众多跟风者!当然,网民们在跟风的同时,也用其表达了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

“元芳体”作为一种流行的语言形式,目前还主要存在于网络语言中,其生命力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也许很快我们便会发现它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现象,但网络上的类似现象并不少见,它是网络中某种现象的一个代表,其本身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为广西大学博士启动项目“网络新词语的产生、发展及社会接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 释:

①本文所引语例均源自网络,不一一说明其具体来源。

②例(3)和下文中的例(10)均为网民模拟元芳与他人对话的情

景而创造出来的话语。

③需要说明的是,前两种形式的“元芳体”的能产性很高,可以用

于多种语言环境中,而此种形式的“元芳体”的能产性不高。

④“重新分析”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改变句法结构内

在关系的机制,一般不会立刻引起表层形式的变化”。(参见Harris &Campbell.Historical Syntax in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⑤据相关资料(http://.cn/s/m/2012-10-18/12593766632.

shtml)显示,“元芳体”自2012年10月中旬起开始在网络上走红,至10月18日,该语体在网络上被使用的次数便已超过了250万次。

⑥事实上,这种对话语原初形态的保持也是语言“互文性”的需要。

(李丽虹 广西南宁 广西大学文学院 530004)

上一篇:卫生专业士官继续教育信息平台的应用 下一篇:汉语存现句中谓词部分的逻辑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