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儿童画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探索

时间:2022-08-31 05:03:05

睢宁儿童画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探索

【摘要】随着睢宁儿童画事业在理论和技能上的日益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兴儿童画产业。睢宁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时刻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参照年龄特征、审美情趣、个性差异、个人喜好等方面,并且依据儿童在涂鸦期、象征期和表现期的发展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儿童美术教育。

【关键字】睢宁儿童画 智力 绘画心理 开发探索

儿童画之于江苏睢宁,有着悠久的汉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睢宁儿童画自1955年孕育破土以来,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五十年的努力,睢宁把儿童画提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十年的探索,睢宁打造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品牌文化;五十年的奋斗,睢宁打开了儿童画事业的国门,创造了享誉世界的辉煌,揭开了中国儿童画事业的新篇章,“儿童画之乡”、“东方童画之都”、“国宾礼品”一个个荣誉的背后鉴证了睢宁儿童画的发展。展示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创造了一幅幅充满童趣、个性鲜明、生气盎然、新奇明快的儿童画作。通过研究儿童的绘画心理,参考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将年龄特征、审美情趣、个性差异、创造意向等方面的诸多不同提上探索智力开发的日程上来,诠释了睢宁儿童在绘画涂鸦期、象征期和表现期中的发展特点。

一、睢宁儿童画在2―4岁涂鸦期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涂鸦是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涂鸦期在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涂鸦期的儿童画具有丰富的原创精神和偶然因素,在这样的心智阶段,他们绘出了成人所无法效仿的佳作,因此我们认为,儿童在涂鸦期应避免大人的过多干扰。其次,涂鸦作品的差异性,儿童在涂鸦期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罗恩菲德总结儿童涂鸦期的表现,将儿童涂鸦细分为四个阶段:没有区别的涂鸦,纵横线的或者有控制的涂鸦,圆圈的涂鸦和涂鸦的命名。第三,从涂鸦的发展看儿童的成长。通过涂鸦期的一般发展可以发掘儿童的认知潜能,深入的了解儿童的智慧、感情、知觉、美感、创造力等方面的成长。所以,涂鸦形成本身就一种智力的开发,儿童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世界里尽情想象和创造,从而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独立思考。

二、睢宁儿童画在4―5岁象征期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在这一个时期,儿童有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借助画面表达他们的意图,他们利用特定的符号代替和表现象征性的图形。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逐渐消失的涂鸦期对象征期儿童绘画的潜在影响。此间,儿童的想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及时的运用到作画过程中,通过主观意识的不断刺激,使儿童感受人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易于表达的新的形体观念。这一年龄的儿童开始有智慧的倾向,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充分肯定儿童对事物的敏感度、适宜性和塑造力,让儿童更多的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美,体会空间关系,并培养儿童对事物的判断力以及正确运用点线面的能力。

三、睢宁儿童画在5―9岁表现期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1.睢宁儿童画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原则,实现以发展儿童个性、以美育人为目的教学行为,并在绘画方式上取得突破,推出写生画、想象画和临摹画的教学模式。

2.睢宁儿童画的阶段分析。小学一、二年级(6―7岁):这是儿童由自由式的随性作画转为以学校为媒介的正规学习阶段。依据儿童这一时期的心理规律,制定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计划,将教 材、课题、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与儿童的成长规律相结合。小学三、四年级(8―9岁):罗恩菲德将这一时期大致归纳为样式化阶段,他认为“样式是儿童对人和环境之概念”。样式仅是形体概念,是创造经验的基础,概念越丰富,表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是儿童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应及时给与正确的指导,丰富他们对人物、空间、色彩等样式的认识,通过户外写生、临摹、讲解,提高他们对人物线条、空间秩序、基底线的运用以及色彩与物体结合的理解。小学五、六年级(10―11岁):这一时期被称为绘画心理的高级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尊重视觉感受运用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去规范画面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写实绘画期。教师在这一阶段应正确分析儿童的年龄特质,完善理论知识,加大技能训练,鼓励儿童写生训练,从而培养儿童对色彩线条和空间等方面的控制。

四、结语

睢宁儿童画在培养儿童视知觉能力、启发儿童的心智、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增强儿童的抽象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儿童智力的开发不仅在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在美术教育教学行为的探索中展露出来。多元化的儿童画创作理念贯彻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因此,正视儿童画的积极作用,给与儿童更多的自由空间,扩展儿童个性思维的任务将被提上延续性教学的日程。

参考文献:

[1]陈爱民.涂鸦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意义[J].艺术百家.2008(7).

[2]申光主.睢宁儿童画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古邳小学)

上一篇:中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让物理实验课成为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