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31 02:34:22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高职人文类公选课是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渠道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本文以作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从学院人文类公选课课程设置,目标定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准入门槛,以及学生选课指导和动态考核方案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选课 建设

高职公选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成为高职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高职院校转型的时间并不长,实行选修课制的时间更是有限,许多方面仍在探索之中,本文针对高职人文类公选课建设,结合分析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调查问卷情况,提出几点可行性意见。

一、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开设的意义

高职公选课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人文类公选课更应当成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积淀人文素养的“必修”课程。美国之所以在科技、经济等方面遥遥领先,主要原因是它们拥有众多综合素质突出的创造型人才。哈佛大学,要求每一位本科生都接受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教育,认为其重要性不低于在专业领域所接受的训练。韩国学校同样对专业课和公选课都做了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修完专业课和教养课才能毕业。比较而言,中国由于长时间实行知识型教育和应试教育,从而忽略了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创新型人才十分缺乏,尤其需要加快发展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底蕴的创造教育。由于办学理念的制约,大多数片面追求就业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开发和培养,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类公选课,对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目前人文类公选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从学校角度讲,人文类公选课虽开设课程较多,但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近5年来,笔者学校开设的公选课有141门,其中人文类公选课71门,占50%以上,目前每学期已达20多门。概括起来有四大类: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等;二是艺术审美类的,如《音乐鉴赏》等;三是心理类,如《心理健康教育》等;四是对当下高职生的生活与工作有实用性的,如《职场礼仪》等。由于公选课教学任务没有硬性指标,课程开设大多凭借开课教师的主观因素,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学校教学部门对此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因此也就谈不上科学合理地设置,更没有对开设课程教师准入的限定和约束。有的老师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这无疑是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公选课重视程度不够的直接表现。

2.从教师角度而言,水平及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我院目前共有20余位教师开设人文类公选课,每个学期依据学情会有所变动,部分专职教师是因为受工作量所限而开设公选课,少部分教师则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开设公选课。就教师的知识结构来讲,有副高、讲师、助教,还有不少刚来不久的学生辅导员。由于新教师对学院教学管理了解不多,如进度表、大纲的规范、对内容难易度的把握等,加上大班授课,使教师在上课的管理方面还缺少经验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

3.学生选课缺乏指导,冷热不均。据了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缺乏选课时必要的指导,选课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了完成学分,他们把目光投向那些趣味性强的课程和一些有利于就业的实用性强的课程,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一些课程则少有问津。

4.考核方式简单化。目前我院人文类公选课的考核大多是论文考核加上平时考核,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显然有欠缺。

三、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加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政策,确立公选课的重要地位。从最近对全院122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知,24.8%的学生认为公选课很重要。可见在大多数学生的心中公选课的地位远远不及专业课重要。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对公选课地位的偏颇认识,首先学院教学部门要重视公选课的开设、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公选课的重要地位。2009年之前,笔者所在学院公选课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2009年5月人文类选修课的审核权归属到社科部。2010年3月,社科部首次出台了《南京化工职业学院人文类公选课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上半年,学院质量监督处对公选课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督导,对一些认真负责的教师进行了表彰,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公选课的教学管理,使之逐步走上正规。

(二)根据学院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文类公选课课程体系

1.人文类公选课的设置,要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人文类公选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关键能力”,“理论上把这种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关键能力’”,[1]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人文类公选课课程体系时,应注重将人文素养能力与人文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有效的、有科学关联的课程体系,全方位体现出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2.人文类公选课的设置既要相对稳定又要“与时俱进”

从调查来看,在“你对我院人文类公选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的回答中,相当部分学生认为“要开设一些有意义的课程”“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热门课程应增加”等,可以看出:学生要求课程内容要与当下现实生活接轨,人文类的公选课应该“与时俱进”,湖州师范学院开设的《小品美学与艺术鉴赏》的成功范例是否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2]二是相对稳定的一些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是否应该从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改进?教师在传递人文知识时,课程的内容除了具有知识性之外,还要注重是否具有足够的智慧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是否满足学生的伦理诉求。

(三)提升教师素质,严把准入关,提高人文类公选课教学质量

1.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健全开课准入制,开设优质公选课

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素质和学校整体的发展,作为人文类公选课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行为决定着教育内容是否被学生认同和内化。此外,开设课程的教师必须对该领域有专门的研究,才能使课程具有新意和深度。已故著名诗人、吉林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授张松如先生说过:“不是谁都可以开选修课,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设选修课,它比专业课要求还高,讲者必须对此有专门研究和成果。”[3]

2.加强对课堂管理的监管,严格考勤、控制出勤率。从对公选课的教师问卷调查得知:学生的出勤率平均只有60%-80%,出勤率达到80%以上的占36%;从对学生调查得知,将近40%的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问其原因,44%的学生将其归为是“实训”,28%的认为是“各种活动”,还有28%的认为是“其他原因”。课堂管理成了教师两头为难的头疼问题。但在难以解决众多矛盾的当下,教师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开始就要告知学生出勤与考核成绩是相关联的,一学期累计缺课几次就不能参加期末分数总评等。可以采取全部点名、抽查点名、分段点名、对经常旷课的学生进行点名等多种点名方式来控制到堂人数,保证上课质量。从调查来看,学生对教师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的呼声很高。

(四)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完善选课系统

目前,笔者学院学生选课基本在开学第一周,但由于时间较为集中,学生对开设的课程缺乏细致了解,往往主观或从众地去选择,对自身的接受能力缺乏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综合能力缺乏合理的配置。有63%的学生选择公选课的依据是“兴趣爱好”,但在问“有没有选上你最想上的公选课”时,却有49.2%的同学说没有选上,10%的原因是“系统难进”,32%是“课源不足”,52%是“好课选的人太多”,6%是“其他”。可见,除了选课系统存在一定问题外,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选课缺乏一定的指导,才会导致“冷热”失调。所以,教务部门最好每学期根据开课教师信息、课程的大纲、课程介绍、开课计划、学习奖惩措施、选课制度等,编写一个《选课指南》的小册,指导学生选课,此外,还可以开设一些指导选课的讲座,使学生对课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指导他们合理选择课程,真正提高其综合能力。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应适应形势的发展,改进考核方式,全面动态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笔者学院每年都要举办许多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可以用证书换取相应的有效学分。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条件,围绕课程开展技能大赛,并与期末考核成绩挂钩,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近两年,学院人文类公选课教师举办的《应用文写作》技能大赛、《文明礼仪》技能大赛、《军事理论知识》技能大赛等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笔记考核、课堂提问考核、课堂讨论考核、期末笔试考核、论文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核,达到最佳考核效果。

(六)进一步健全评教制度。一门课程从开设到相对完善是需要时间的,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原因加以改进和完善,对于公选课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应该有一套教与学、上与下结合的合情合理的综合评价,学校可以在对公选课的教学目标、目的、手段进行科学定位后,设计出一套适合评价公选课的指标体系,因为公选课毕竟和专业课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总之,人文类公选课的管理要不断完善,需要来自学院相关部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学院重视,管理部门合理设置、严格监管,教师认真负责,学生积极参与,人文类公选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注释:

[1]焦丹琳:《高职公选课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阵地》,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23页。

[2]石明庆,夏丽君:《大众文化时代的公选课设置与大学生审美教育》,读书与杂志,2010年,第7期,第79页。

[3]尹玉英:《公共任选课设置要规范》,光明日报,2006-05-17。

(赵志英 江苏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10048)

上一篇:试谈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下一篇:关于优化大学语文课程考核体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