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脱磷工艺的探讨

时间:2022-08-31 02:11:56

转炉炼钢脱磷工艺的探讨

【摘 要】本文从脱磷的热力学分析入手,对冶炼过程中温度、炉渣碱度、渣中(FeO),等对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同时探讨了回磷的原因、影响的因素和防止的措施。

【关键词】转炉炼钢;脱磷工艺;探讨

磷在钢中是以【Fe3P】或【Fe2P】形式存在,一般以【P】表示。磷含量高时,会使钢的朔性和韧性降低,即使钢的脆性增加,这种现象低温时更严重,通常把它称为“冷脆”。且这种影响常常随着氧,氮含量的增加而加剧。磷在连铸坯中的偏析仅次于硫,同时它在铁固溶体中扩散速度又很小。不容易均匀化,因而磷的偏析和难消除。由于炼铁过程为还原性气氛,脱磷能力较差。因此脱磷是炼钢过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解决超低磷钢的生产难题,世界上各大钢厂都曾经进行过转炉铁水脱磷实验研究。

1、铁水预处理方法

1.1喷吹苏打粉处理

日本住友公司鹿岛厂开发的“住友碱精炼法”是成功用于工业生产的苏打精炼法。

工艺流程:从高炉流出的铁水先经脱硅处理,即将高炉铁水注入混铁车内,用氮气输送和喷吹烧结矿粉,喷入量为每吨铁水40公斤,最大供粉速度为每分钟400公斤,最大吹氧量为每分钟50立方米,脱硅量约为0.4%。脱硅处理后的铁水硅含量可降到0.1%以下。然后用真空吸渣器吸出脱硅渣,进行脱磷处理,以氮气为载气向铁水中喷入苏打粉,苏打粉用量为每吨18公斤,最大供粉量为每分钟250公斤,最大吹氧量为每分钟50立方米,处理后铁水中【P】≤0.001%,【S】≤0.003%,再用真空吸渣器吸出脱磷渣,并将其送到苏打回收车间,经水浸后可回收约80%的Na2O,最后将处理过的铁水倒入转炉冶炼。

1.2喷吹石灰系熔剂处理

由于石灰系熔剂具有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的优点,因此受到重视,并不断对其深入研究,以使其满足精炼铁水的需要。

工艺流程:向高炉铁沟中加入铁磷进行脱硅处理,加入量为每吨铁水27公斤,处理后铁水含硅量由0.5%降到0.15%,氧的利用率为80%-90%。脱硅后的铁水流入混铁车中,并与混铁车内上一炉脱磷脱硫渣混合,待渣与铁分离后扒渣。然后,向混铁车内铁水中用氮气为载气体,流量为每分钟为3-5立方米,喷入石灰熔剂。处理后温度为13500C左右,处理时间25分钟。将处理后的铁水倒入转炉,在转炉内进一步脱磷,可使钢中【P】≤0.001%。

2、转炉冶炼过程中脱磷

2.1氧化脱磷

磷在钢液中能够无限溶解,。而它的氧化物P2O5在钢液的溶解度却很小,因此,要除去钢中的磷,可设法使磷氧化生成P2O5进入炉渣,并固定在渣中。炼钢过程中的脱磷反应在渣—钢界面和氧气顶吹转炉的乳浊液中,是被渣中FeO氧化,其反应为:

2【P】+5(FeO)= (P2O5)+5【Fe】

G0=-1495194+684.92T(J/mol)

生成的P2O5的密度较小,几乎不溶于钢液,所以一旦生成即上浮转入渣相。但由于冶炼初期渣中较多的碱性氧化物是FeO,因此进入炉渣的P2O5仅和FeO结合成磷酸铁盐。

其反应:

(P2O5)+3(FeO)=(3FeO·P2O5)

H0=-128030J/mol

根据生成焓H0判断,渣中(P2O5),(3FeO·P2O5)却不稳定,它们在炼钢过程中随着熔池温度的不断升高而逐渐分解,使磷又回到钢液之中。所以在炼钢温度下,以氧化铁为主的炉渣脱磷能力很低。为了使脱磷过程进行得比较彻底,防止已被氧化的磷大量返回钢液,目前大多工厂的做法是向熔池加入一定量的石灰,增加渣中强碱性氧化物CaO的含量,使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钙生成较稳定的磷酸钙,从而提高炉渣的脱磷能力。在生产中,随着石灰的变化,炉渣的碱度会逐渐升高,渣中的游离的CaO逐渐增加,此时将发生置换反应:

即:(3FeO·P2O5)+4(CaO)=(4CaO·P2O5)+5【Fe】

所以,碱性氧化渣脱磷的总反应为:

2【P】+5(FeO)+4(CaO)=(4CaO·P2O5)+5【Fe】

转炉冶炼过程中低碳低磷铁水转炉去磷率达到90%以上。

2.1.1影响炉渣脱磷的主要因素:(1)炉渣成分的影响:炉渣成分对脱磷反应的影响主要反应在渣中的FeO含量和炉渣碱度上。渣中的FeO是脱磷的首要条件,如果渣中没有氧化铁或氧化铁含量很低,就不可能使磷氧化。但是,纯氧化铁炉渣只有很小的去磷效果,因为渣中(3FeO·P2O5)在高温下 不稳定,它会分解或被硅、锰还原,而渣中(4CaO·P2O5)在17100c的温度下比较稳定,即炼钢温度下它分解的可能性不大,所以CaO是脱磷的必要条件;(2)温度的影响:脱磷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其平衡常数的数值减小,去除效率下降。从热力学条件来看,降低温度有利于去P反应进行,但是应该辩证地看待温度的影响,尽管升高温度会使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减少,然而与此同时较高的温度能使炉渣的粘度下降,加速石灰的成渣速度和渣中各组元的扩散速度,强化了磷从金属液向炉渣的转移。其影响可能超过Kp值得降低,温度过高时,Kp值的下降起主导作用,会使炉渣的去P效率下降。钢中的磷含量回升;(3)炉渣粘度的影响:炼钢熔池中的脱P反应主要是在炉渣与金属液两相的界面上进行的,所以反应速度与炉渣粘度有关。通常情况下,炉渣粘度越低,渣中反应物FeO向渣—钢界面的扩散转移速度就越快,渣中反应产物P2O5离开界面溶入炉渣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在脱P要求的高碱度条件下,应及时加入稀渣剂改善炉渣的流动性,以促进脱P反应的顺利进行;(4)渣量的影响:随着脱磷反应的进行,渣中P2O5的含量不断升高,炉渣脱P能力逐渐下降。在一定条件下,增大渣量必然会使渣中的P2O5含量降低,破坏磷在钢—渣间分配的平衡性,促进脱磷反应的继续进行,使钢中的磷含量进一步降低。所以炉内渣量的多少决定着钢液的脱磷程度。但渣量过大,会使钢液面上渣层过厚而减慢去磷速度,同时还压抑了钢液的沸腾,使气体及夹杂物的排除受到影响。

2.2回磷

2.2.1产生回磷的原因:冶炼终点一般被认为脱P 反应达到平衡,在出钢过程向钢包加入脱氧剂,将使使钢中的氧以及渣中(FeO)下降,脱氧产物(SiO2),(Al2O3)等进入炉渣,使炉渣碱度降低,从而打破了脱磷反应的平衡状态,有利于(P2O5)的分解和还原,磷又重新进入钢液。

2.2.2影响回磷的因素:(1)出钢过程中下渣是磷的主要原因。下渣量大,回磷严重;(2)出钢合金化或增碳操作不合理。如出钢后期补加硅铁,碳化硅,碳粉等;(3)吹氩时,使用氩气压力过高,造成钢液-炉渣翻腾,卷渣,也会增加回磷。

2.2.3防止回磷的措施:要防止钢水会磷,首先是挡好渣,减少出钢过程的下渣量。其次是严格出钢合金化操作,杜绝出钢后补加合金。再次出钢时向钢包内投入少量小块石灰以提高钢包内渣层的碱度,稠化炉渣,降低炉渣的反应能力,阻止钢渣接触时发生回磷反应。

3、结束语

转炉脱磷工艺在各国冶金工作者的努力下不断地发展,同时适合转炉脱磷工艺的新型脱磷剂也在研究与发展中,随着世界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及炼钢设备的多样化,使传统的转炉炼钢过程逐步转向单一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钢水的质量,缩短转炉冶炼周期,降低原材料消耗和能耗,而且有利于冶炼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更好发挥转炉脱磷工艺的优点。做好这些就有利于我国目前进行技术改进,提高钢水纯净度,更好的优化钢铁冶炼工艺水平。

上一篇:简析进口气体继电器流速检验 下一篇: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