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时间:2022-08-31 12:55:17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形神俱佳,别有味道。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耳边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我转过头看,是一个笑眯眯的老节节。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那样‘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啊。”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从这一幅小小的书法中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

“这是一种美之‘大同’,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统一,反倒是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而更具韵味。”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道:“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国的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要求,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这一幅幅传世之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板桥体’非隶非楷,非古菲今,却又似隶似楷,亦古亦今,不离最本源之‘和’的精神。”说到这里,他停下来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开始,就赋予了汉字这种魅力吧。”

我点点头,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不可无‘不同’,诸多的小‘不同’,才能成就大‘和’的非凡气度。正如郑燮之‘不同’成就了书法之‘和’。”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了诸多看似奇特怪异实则匠心独具的艺术形式。”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中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万事万物之中了……”

我不禁陷入沉思,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了踪影。

整体评价:

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形式创新,考生成功运用对话的形式,展示了理性思辨的过程。文章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为标题,高屋建瓴,点明主旨。开篇由郑板桥的书法入题,提炼出“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主旨,并由书法联想到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层层递进,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富有气韵,结尾处老人的形象亦真亦幻,意味深长。

(田吕 评价)

上一篇:行到弯道处,笑看云起时 下一篇:身在其中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