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演示仪的制作与研究

时间:2022-08-31 12:06:49

共振演示仪的制作与研究

【摘要】共振是中学物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由于共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化,在教学中存在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在课堂上借助共振演示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该部分的知识。因此笔者制作共振演示仪形象的解释共振现象。

【关键词】共振;共振演示仪

19世纪初,一对拿破仑士兵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里昂的一座大桥。但在快走到桥中间是,桥梁突然发生强烈的颤动并且最终断裂坍塌,造成许多士兵和市民落水丧生,而造成这次惨剧的罪魁祸首就是共振。共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靠近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若其中一个震动,则另外一个也会相应的震动。但是物体为什么会共振呢,我要介绍一个简单演示共振现象的模型,该模型就可以用于观察共振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共振。

一、共振演示仪的结构图和实物图

该模型主要由2部分组成:

1.振动片;2.底座。

图1 共振演示仪――实物

图2 共振演示仪――结构图

二、共振演示仪的原理分析

(一)共振原理

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征,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做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当人们从外界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驱动)时,这时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与物理的固有频率无关,这时称之为强迫振动。但是如果驱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图3是物体的振幅与驱动频率的关系图。

(二)模型原理分析

共振演示仪正是利用共振原理,本模型采用锯条作为共振条。锯条振动的时候会发出声音,不同长度的钢锯条发声的频率并不相同。一个品牌的锯条,假设其它条件都相同,那么发声的频率就只与长度有关,因此只有长度相同的2根锯条发声的频率相同。这样一根锯条发出声音,另外一根长度相同的因为具有同样的频率,会在这个声音的作用下也开始振动,产生共振现象。具体的原理结构图如图2。本仪器的驱动力就是某条锯条振动时带动的空气振动,并且只有2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才会发声共振,因此其它的锯条即使距离声源更近,也不会跟着振动。

图3 物体的振幅与驱动频率的关系图

三、共振演示仪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一)制作方法

1.准备材料:一块木板、四根锯条、若干的螺丝钉、色彩;

2.取同等规格的锯条,若干螺丝钉;

3.把锯条锯成长度不同的三对,把锯齿打磨;

4.取一木条,将木条打磨平滑,在木条上钻出6个等距的孔;

5.用螺丝钉把3对长短不同的锯条安装在木条上,注意长度相同的锯条不能在相邻的位置上;

6.在底座和锯条上上色,长度相同锯条颜色相同,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二)使用方法

把共振演示仪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手轻轻扳动锯条,松手让它开始振动,并发出“嗡嗡”声。这时可以看到,间隔一定距离的另外一根长度相同(颜色也相同)的锯条跟着振动起来,而其它长度的锯条则没有反应,即使它距离发声的锯条最近。

四、“共振演示仪”的性能及应用前景

(一)性能

该模型的设计加强了学生对共振概念的理解,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学生操作。

1.操作简单:本模型设计比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操作,适合学生教学使用。

2.生产成本低:本模型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且易于加工,在实际的生产中,材料成本比较低。

3.适于学生操作:本模型制作操作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对模型加以改进。比如:对底座能否进行改进,应该如何改进。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又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应用前景

对于共振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准确认识和掌握,所以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共振演示仪的存在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将抽象的共振概念形象化。我们组的共振演示仪制作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明显,特别适合农村等不发达地区和没有专业的共振演示仪的学校使用。

作者简介:黄倩纯(1993―),女,浙江金华人,现就读于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科学教育专业。

指导老师:呼格吉乐(1980―),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工程硕士,湖州师范学院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级实验师,从事物理实验教学与物理教学仪器开发。

上一篇:浅谈数学模型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算术表达式计算的实现(C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