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精干麻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30 11:53:34

苎麻精干麻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为了保护我国麻类纤维资源,维护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规范麻类纤维行为和市场秩序,促进麻类纤维流通体制改革,中国纤维检验局从2005年6月把湖南省作为苎麻精干麻公检试点地区之一,对麻类纤维制品生产企业拟购买的苎麻精干麻实施公证检验,公证检验结果作为交易双方结算价格质量、数量的凭证。

我局承担了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湖南广源麻业有限公司、湖南逐鹿苎麻纺织有限公司,汉寿县紫阳纺织原料有限责任公司、沅江市明星麻业有限公司共5家苎麻精干麻使用企业的公证检验任务,通过对2008年和2009年的苎麻精干麻公证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就我省-目前这5家公检企业使用苎麻精干麻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一探讨分析。

苎麻精干麻存在质量问题的基本情况

1 2009年和2008年相比,总的检验批次和检验重量差异不大,但总的级外批次数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52批,总的级外批次发生的比例高出了19.85%(见表1)。

2 2009年和2008年相比,苎麻精干麻的各项技术指标总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较大的是束纤维强度和残胶率。束纤维强度:2009年比2008年下降了0.73 cN/dtex,总的级别低了一级;残胶率:2009年比2008年降低了0.63%,总的级别高了一级(见表2)。

3 2009年和2008年相比,苎麻精干麻公证检验各等批次数所占百分比之间的差值不大。一等所占比例2009年稍高了2,64%,但级外批次数所占的百分比2009年高了19 85%,一级和二级苎麻精干麻批次数及其所占百分比都为0(见表3)。

4 2009年和2008年相比,各项技术指标等/级外批次数所占百分比之间的差值较大的依次是含油率、pH值、束纤维强度,分别高了22.6%、13.8%、10.6%;一级符合率和二级符合率≥90%的批次数为O,三级符合率批次数所占百分比2008年和2009年相差较小,分别为88v4%和88.1%(见表4)。

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 束纤维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原麻脱胶的工艺参数和工艺条件掌握不当(如时间、温度和酸,碱浓度),造成纤维受到损伤,导致强力下降,二是原麻在生物脱胶的发酵过程中,容易受杂菌的污染,产生纤维素酶,使束纤维断裂强度下降;三是由于原麻质量较差,壳麻太多,致使企业在脱胶时增加酸碱浓度,延长浸酸和碱煮的时间,增加拷麻次数等,导致纤维强力下降。

2 含油率级外批次数所占百分比有所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给油工艺控制不严;二是由于大部分企业精干麻给油由原来的植物油改为了混合油剂或新型油剂(新型油剂具有给油快速、高效、低耗、节能,适宜常温给油的特点),但按现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检测,含油率结果大都在0.2%~0.5%范围,难以达到目前国家标准的要求。

3 pH值级外批次数所占百分比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水洗次数不够,没有完全洗去纤维上的酸、碱液,二是由于生物脱胶不需经过浸酸处理,造成pH值偏高;三是由于经生物脱胶后的苎麻精干麻偏碱性时的强力比偏酸性时的强力稍高,所以企业为了保持纤维强力不受太大损伤,往往偏碱性控制。

4 一级符合率和二级符合率≥90%的批次数2008年和2009年都为0,说明苎麻精干麻的检验批次中外观品质达不到标准的一、二级要求。主要原因:一是近些年来,苎麻销售市场疲软、农民种麻的积极性受挫,再加上手工剥麻效率低,使得收获期大大延长,导致原麻品质与早些年相比明显下降:二是目前我省大部分企业苎麻生物脱胶技术尚未成熟,从而造成精干麻的质量不稳定,外观质量提不高,最终导致精干麻总的质量级别较低。

对苎麻精干麻存在的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

1 加强湖南省优质苎麻种植基地的建设,推广苎麻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示范田,提高原麻的品质。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苎麻原料价格从2005年的9100元/吨下降为2009年的5600元/吨,严重影响农民种麻的积极性,我省苎麻种植区域出现了毁麻改种其他作物现象。要获得高品质的苎麻精干麻首先要有高品质的原麻,具体做法:一是推动苎麻种植向“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方向发展,鼓励我省科研院所在良种选育、绿色栽培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二是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和当地县政府、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及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联合开展爱农,护农、助农行动,推广苎麻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示范田;三是联合起草并制定苎麻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规程,指导和协助麻农科学种田,提高麻农的素质,以实现我省苎麻经济可持续发展,给麻农和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 加强机械剥麻技术的研究,提高剥麻质量和效率。剥制就是使麻茎上的麻皮与麻秆分离,然后再刮除鲜皮外部的皮壳(青皮)。“剥制”和“脱胶”是制约苎麻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由于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机械收割机,导致苎麻的品种、剥制质量差异极大,对脱胶的一致性带来极大的难度。目前我局公检企业湖南沅江明星麻业有限公司研制的6BS-165A型剥麻机,采用开放式喂入的结构,解决了机械剥麻含杂高、含胶高等技术难题,比手工剥麻效率提高了8~10倍,而且剥麻质量比传统的手工剥制要好,值得推广使用。

3 加强生物环保脱胶技术及配套设备的研究,提高精干麻的外观品质。有了高品质的原麻,必须有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比较成熟和先进的脱胶工艺技术及设备。目前我省沅江明星麻业有限公司和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已通过成果鉴定的苎麻生物脱胶新技术的应用项目值得学习和推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从源头抓起,加强对苎麻原料的检验,杜绝劣质原麻进厂加工。除了加强对公检企业精干麻使用前的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外,还要督促企业加强对进厂原麻的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减轻企业原麻脱胶的负担。

5 争取政府财政支持,改变经营方式,全面提升麻类纤维质量水平。进一步加强农、工、科、贸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省、市、县等各级政府的政策、资金的支持,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苎麻产业链,全面提升原麻和精干麻的总体质量水平。

6 充分发挥我局三大职能的作用,促进苎麻产业链发展。加大对苎麻纤维加工和使用企业的服务力度、宣传力度和监管力度,提高群众对麻类纤维产品质量及特性的认识,倡导环保,推广绿色生态纺织品标识,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质量信息,以促进苎麻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7 抓紧《苎麻》和《苎麻精干麻》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因为《苎麻》和《苎麻精干麻》国家标准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新情况变化要求,如不抓紧修订、完善,则会影响苎麻产品质量的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湖南省农工贸、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凝聚力,如何更好地发挥我省苎麻产业的技术优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从根本上解决苎麻产品长期以来存在的质量问题,还急待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检测部门加强合作,使我省苎麻纺织工业能真正形成从原料到最终产品完整的产业链。

(作者单位:湖南省纤捡局)

上一篇:纺织品耐氙弧光色牢度的测试条件研究 下一篇:张家港地区进口棉花质量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