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的弱电设计

时间:2022-08-30 11:47:58

智能建筑工程的弱电设计

摘 要:弱电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部分,它包括了建筑设备控制、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络三大系统。在设计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时,既要遵照设计的一般原则,各专业之间互相配合,同时又要研究各智能建筑和各系统的不同类型、任务、工作模式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弱电系统,以保障智能建筑功能的完全发挥。

关键词:智能建筑 弱电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000-00

1前言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是现代建筑技术和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IT)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自从1984年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的子公司――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造了City Place大厦,从而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建筑后,至今智能建筑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弱电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内容,是智能建筑的主要表现媒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弱电系统的设计,精心谋划,以保证智能建筑功能的充分实现,使之能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造福。

2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

2.1智能建筑及其弱电系统的概念

在国际上,智能建筑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智能大厦协会(AIBI)认为:“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四项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最优化,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的建筑物[1]”。而日本智能大楼研究会认为:“智能大楼是指具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信息服务,以及楼宇自动化各项功能的、便于进行智力活动需要的建筑物”。而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在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指出:“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了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络系统,集建筑、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2]。”因此,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就是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功能子系统,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楼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消防、公共安全)的综合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就是将智能建筑的三个系统有机联系起来的纽带,它以双绞线和光缆为传输介质,采用高质量的标准配件,以模块化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等的布线,综合在一套标准、灵活、开放的布线系统中。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建筑工程实现这些系统功能的所有工作的总称,但是它是不包括电力工作的强电系统的。所以,一般来说,弱电工程包括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信息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住宅(小区)智能化、家庭控制器和控制网络系统等[3],其内容是比较多的。

2.2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由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包括的内容很多,而且专业也不相同,工作性质和任务相差较大,因此设计时必须要分专业、分内容来具体设计,例如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和自动供水系统的设计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可能有统一的设计方法。但是,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时,还是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

(1)与建筑其它专业的配合。

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中,必须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专业互相配合。建筑物的特性、功能要求、给排水、暖通空调的设备要求,是弱电专业设计的依据和对象[4]。例如,在建筑专业与弱电专业配合设计中,一要合理确定本专业的设计方案、设备配置和设计深度,二要合理选择本专业的机房、控制中心位置,以满足机房的功能要求,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和合理性,三要合理解决各系统的缆线敷设管道,保证系统安全和缆线的传输性能。

(2)按照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性质分类合理配置系统。

智能建筑是有不同的类型,既有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也有文化、体育、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还有住宅和机场、车站的交通建筑等等;另一方面,同一类型智能建筑也有不同的使用性质的,例如办公建筑中就包括了商务办公、金融办公和行政办公以及服务性办公建筑。在智能建筑设计弱电系统时,应该根据需要及建筑类型和使用性质,来合理配置系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金融办公智能建筑中一般需要配置卫星通信系统,以便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而在行政办公的智能建筑中,就不需要配置卫星通信系统。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包括的类型和内容很多,也各不相同,由于篇幅所限,下面以电话通信网络系统为例进行简单的介绍。

2.3电话通信网络系统

智能建筑通信传输网络接入方式包括公用电话网、Internet、专用局域网(如金盾网、金关网、政府网)。接入网是市话局与智能大楼用户之间的连接部分,包括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系统和交叉连接设备等。常用的接入网有:铜缆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混合光纤同轴网、高速光纤以太网[5]。在设计程控用户交换机时,应该先进行用户调查、根据电话容量来考虑程控用户交换机的容量,初装容量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初装容量=1.3×[目前所需门数+(3~5)年内的近期增容数]。

同时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型需要符合信息产业部《程控用户交换机接入市话网技术要求的暂行规定》、国家标准《专用电话网进入公用电话网的进网条件》,同时同一城市宜采用相同型号和国家推荐的某些型号的程控用户交换机,以简化接口,便于维修和管理。

在电话通信线路设计时,进户管线分为两种方式:地下进户和外墙进户。外墙进户比较方便施工,是在建筑物第二层预埋进户管至配线设备间或配线箱内。进户管应呈内高外低倾斜状,并设计做防水弯头,以避免雨水进入管中。进户点应靠近配线设施,并尽量选择中建筑物后面或侧面,以免影响美观。设计的楼层管路有以下几种分布方式:

(1)放射式分布。

它适用于大型公共房屋建筑、高层办公楼、技术业务楼,其特点是从上升管路或上升房分歧出楼层管路,由楼层管路连通分线设备,以分线设备为中心,用户线管路作放射式的分布。

(2)格子形分布。

这种分布方式适用于大型高层建筑、用户密集、要求较高,布置较为固定的金融、贸易、机构办公用房。它的特点是楼层管路有规则地互相垂直形成有规律的格子形。

(3)分支式分布[6]。

它一般适用于大型高级宾馆、高层住宅和高层办公大楼,分支式分布时,其楼层管路较规则,有条理分布,一般互相垂直,斜穿敷设较少。

在设计楼层管路时应该根据智能建筑的用途、特点等来灵活布置,选择合适的分布方式。

3结束语

智能建筑是今后建筑发展的方向,能更多地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其中弱电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部分,它包括了建筑设备控制、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络三大系统。在设计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时,既要遵照设计的一般原则,各专业之间互相配合,同时又要研究各智能建筑和各系统的不同类型、任务、工作模式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弱电系统,以保障智能建筑功能的完全发挥。

参考文献

[1]梁华,梁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按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

[2]阎俊爱.智能建筑技术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

[3]连腾勇.智能家居弱电系统设计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10,4.

[4]闫佳敏,谭晓强.浅论智能楼宇的弱电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

[5]牛铮铮,高迎伏.城市住宅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3.

[6]欧丰林.智能化家居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9.

[7]耿坤,李明军.正确理解施工图对工程造价的意义[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8]柯宇.施工图阶段各工种协同设计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上一篇:浅谈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下一篇:模糊PID控制器在除蓝藻过程中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