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检查征象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8-30 10:07:38

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检查征象的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周围型肺癌通过X线及CT检查表现出来的不同征象的特点,进一步确定X线及CT检查对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X线片、CT扫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CT检查确诊的癌灶比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组肿块征、毛刺征、棘样突起、空洞、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骨转移、胸水等各种征象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除外分叶征。 结论 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检查,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于周围型肺癌的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X线;CT检查;对比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3-0107-02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X-ray and CT signs

HUANG Yong DING Renfu YANG Wenhai

Taizhou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Taizhou 3180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peripheral lung cancer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X-ray and CT, and further to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signs of X-ray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peripheral lung cancer clinical value.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8 to December 2010, 68 cases peripheral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treated, and the imaging data including X-ray, CT scan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CT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foci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X-ray examination, tumor characteristics, burr sign, spine-like protrusions, voids, pleural indentation, vacuole sign and bronchial symptoms, vascular cluster symptoms, hilar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bone metastases, pleural effusion, and other signs, respectively of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except lobulation. Conclusion CT diagnosis peripheral lung cancer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X-ray examination, and combine the two kinds methods in the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eripheral lung cancer;X-ray;CT examination;Comparion

周围型肺癌是发生在段和段以下支气管或肺小叶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病情发展较迅速,且易发生转移,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故早期发现是提高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关键[1]。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X线片、体层、血管造影、CT、MRI等,其中X线、CT检查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周围型肺癌通过应用X线及CT检查表现出来的不同征象的特点,进一步确定X线及CT检查对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入选患者均行X线及CT扫描检查,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3~80岁,平均56.27岁;60岁以上共52例,占76.5%。病理分型:腺癌40例,鳞癌7例,非小细胞肺癌3例,混合型癌5例,伴骨转移13例。主要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诉就诊的患者62例、以刺激性呛咳为主诉就诊的患者49例,以咯血为主诉就诊的患者38例,以发热为主诉就诊的患者26例,其中2例并无显症状,而是在健康体检中被发现,占2.9%。

1.2 仪器与方法

1.2.1 X线检查 应用PHILPIS DR,摄胸部正侧位X线片,其中作病灶分层29例,取层厚度0.25~0.5cm。

1.2.2 CT扫描检查 采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向下达肺底,对全肺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 10 mm,间隔 10 mm,120 kV。200 Ma,矩阵 512×512, 窗位选择纵隔窗 350/35,肺窗1000/-700,病灶高分辨扫描,层厚及间隔各为1.25 mm。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比较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

①癌灶密度略高,轮廓清晰,或呈模糊的结节状阴影;球形或肿块,边缘毛糙、模糊,或呈现小的毛刺或毛刷状阴影;②侧缘线征,远离肺门侧肿块至胸膜范围的片状模糊影,或条索状影;③胸膜凹陷征,肿块下缘向胸膜形成尖端的肿块“V”字形;④空泡征,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可见片状低密度影。⑤肺部肿块合并以肺门、纵隔的转移,肺内肿块并肺门影增大,肺门影消失,纵隔影增宽、增浓。见图1。

2.2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①分叶征:CT表现为肿瘤分叶明显,如果边缘有较深切迹者可能是恶性肿瘤;②毛刺征:CT表现为毛刺多围绕肿瘤呈放射状排列;③棘状突起:CT表现为自肿瘤边缘向肺野内伸出的尖角状软组织密度阴影;④空气支气管征:CT表现为瘤体内管状或分支状低密度影;⑤血管集中征:CT表现为病灶周围增粗的血管向病灶聚拢,且在病灶边缘截断,或从病灶区通过,或受病灶牵拉向病灶方向移位;⑥胸膜凹陷征:CT表现为胸膜端呈的小三角形影、或尖端细条状线影等;⑦肺门肿大淋巴结呈凹凸不平小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见图2。

2.3 X线与CT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不同征象的对比分析

见表1。通过表1可知,CT检查确诊的癌灶比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组各种征象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5或 P < 0.01),除外分叶征。

3 讨论

普通X线检查因其分辨率差,对肺尖、心、肋膈角等较隐蔽部位病灶有时难以发现且不能观察病灶的密度和结构,因此仅依靠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是诊断周围型肺癌最重要、最可靠和最佳的检查方法。本组资料显示,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征象中发现,CT的检出率较普通X线高。普通 X线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观察肿瘤的整体形态,层次感较丰富加上多轨断层机的使用,对病灶进行冠状、矢状位断层,可增加对肿瘤的立体感。CT检查,特别是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可以同时发现 2个或 2个以上的征象,且可以明确发现纵隔有无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增强扫描后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处理,进一步了解进入肿瘤的血管形态、数目,为临床进行手术等治疗提供了丰富资料[4-5]。

本研究对68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和CT检查征象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CT扫描可以发现癌灶的密度情况以及肿块的大小,而X线检查仅适用于>2cm病灶,且对病灶的密度无法进行准确评估[6-7]。对于癌灶内部结构,CT扫描可以发现空洞及洞壁的薄厚情况,而X线平片容易掩盖小的空洞,本组资料中显示,CT发现空洞的比率达38.23%,明显多于X线片检查发现的空洞比率(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说明CT扫描对于癌灶内部结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缘及轮廓情况[8-9],尤其对于直径<2cm 的病灶仍能清晰显示,但当直径>3cm,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相似[10],差异不大,本组资料显示二者差异并不显著,考虑可能是与大多数病灶直径>3cm或者样本数过少有关,仍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各种征象对比均证实,CT检查确诊的癌灶比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综上所述,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检查,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于周围型肺癌的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祖龙,高云贵.胸部CT及MRI诊断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27.

[2] 王燕,周勃.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71.

[3] 陈广安,杨宏关. 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及其鉴别诊断[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520-521.

[4] 卫亚萍. 浅析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和评价[J].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A):395-396.

[5] 郑劲鹤. CT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2006,46(26):73-74.

[6] 袁超. 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5):74-75.

[7] 韩顺良,韩福刚. 周围型肺癌的X线片与CT检查结果对比研究[J]. 西部医学,2009,21(6):992-993.

[8] 孟文忠,于娜. 胸部X线片和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44-45.

[9] 王鸣东. 周围型肺癌胸部平片与CT诊断[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60.

[10] 王天宝.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114-115.

(收稿日期:2011-11-09)

上一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 下一篇:中枢神经细胞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