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时间:2022-08-30 10:05:17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摘要:医学检验实验室处理大量医学临床标本,可能面临生物危险度从Ⅰ级到Ⅳ级的病原标本。对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四个安全级别,加强检验科实验室的个人防护,改善实验室设备,增强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05-01

生物安全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题,实验室的安全是个人的自身防护,也涉及到家庭与社会的安全。树立生物安全意识,是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2002年11月自广东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例,至整个SARS期间,全世界报道了多名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SARS的病例,仅北京人民医院检验科就有2名工作人员感染了SARS[1]。目前医学检验的主要任务是对血液、体液、组织液及人体排泄废物等进行相关诊断指标的检测,研究的各类检验标本含许多危险性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乙肝丙肝病毒、沙门菌、志贺菌、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检验操作过程中具有潜在导致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可能[2]。因此,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者要为自己、同事、家人及社会的健康负责,增强生物安全的知识,减少医源性感染,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护。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

临床实验室诊断是医院检验科的工作,对医院接诊病人的各类临床标本进行分析,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所需的检验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实验室,自身的特点造成其生物安全保障的难度:

1.1有限的患者标本信息,繁杂的检测工作,临床医生更高的要求。临床标本能获得足够的标本信息,对疾病的实验室准确诊断非常重要,也能够对临床标本进行危险度评估分级工作,这是生物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病人的疾病明确诊断以前,进行危险度评估,医生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很难确定其生物危险度级别,难以用确切的生物安全防范级别对其实施生物安全防范。因此,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有可能处于危险的职业暴露之中。

1.2生物安全保障的设备不足。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许多实际工作面临气溶胶的污染,如离心、吸取样本、分析样本混均等,大量的临床标本造成生物安全柜配备相对不足,使这些操作未能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室的空调,换气设备常常难以满足生物安全保障的要求。Lacey曾通过实验证实能顺利通过气道进入肺泡的气溶胶的微粒直径是0.1-0.2μm大小。医学史上也有致病病原体气溶胶感染病例,如布鲁菌病、Q热、马脑炎、鹦鹉热、SARS的报道[3]。

1.3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安全预防措施不到位。医院检验科是医院传染源集散的场所,检验科的清洁和消毒管理是生物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检验工作人员进入医学实验室,应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饮水、穿工作服在值班室休息,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食品、试剂和标本不能放在同一冰箱,穿过的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混放,实验区内禁止穿露脚趾的鞋。严禁在工作时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项。

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级别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人为失误和不规范操作将导致与实验室相关感染发生。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重要举措,防止病原体从实验室泄漏造成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的关键。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二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及规程。

WHO 2004年《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第3版)规定:危险度Ⅰ级(无或极低的个体或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危险度Ⅱ级(个体危险中等或群体危险低),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可能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应对感染备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危险度Ⅲ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引起感染个体向其它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危险度Ⅳ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度均高)病原体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主要包括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类和分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本要求、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检测的验收等。准则规范了四个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别对应于四类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Ⅰ级防护水平最低,Ⅳ级防护最高。

(1)BSL-1实验室,实验室设计最简单,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合于对健康成年人己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适宜微生物包含:格氏阿米巴原虫,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感染性犬类肝炎病毒等,以标准操作可得到充分防护。

(2)BSL-2实验室,实验室禁止外人进入,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险的微生物。应配置有生物安全柜和高温消毒灭菌装置。如果涉及化学致癌物质、放射性物质的挥发性溶剂,应在Ⅰ级、Ⅱ级B型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适宜微生物包含:沙门菌,志贺菌,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衣原体,弓形虫等,以标准操作可得到充分防护。

(3)BSL-3实验室,此类生物实验室设计为高致病微生物防护水平,高致病性危险因素包括通过呼吸、大气传播致人类死亡的感染因子,通常己有预防的疾苗。此类病原体包括:SARS,HIV(除外血清学检测),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汉坦病毒,澳大利亚立克次体等。此类实验室在Ⅱ级防护水平基础上增加九项措施:1)特殊人体防护服;2)空气与呼吸道防护装置;3)严格的操作程序;4)Ⅲ级生物安全柜;5)双门禁自动控制;6)排风装置过滤器与循环排风系统;7)实验室内负压;8)门高压灭菌装置;9)经过严格训练的有证人员准入制度。

上一篇: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体 下一篇:规范采集血液标本做好实验前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