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大白猪性能测定研究初报

时间:2022-08-30 08:24:07

法系大白猪性能测定研究初报

摘要:为了培育繁殖力高、生长性能好、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大白猪新品系,对2011年引进的79头法系大白猪开展了适应性研究和性能测定。结果显示,经过两个世代的选育,法系大白猪的初产总产仔数14.00头,经产14.90头;同时,公猪达100 kg时间为164.53日龄,背膘厚为7.19 mm,日增重843.27 g, 母猪达100 kg体重时间172.93日龄, 背膘厚为9.21 mm,日增重823.74 g;屠宰率76.10%,瘦肉率65.48%,肌内脂肪含量1.93%。

关键词:法系大白猪;性能测定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5-1224-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5.034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French Large White Pig

LEI Bin, SONG Zhong-xu, SUN Hua, LI Ming-bo, DONG Bin-ke, LU Qing, MEI Shu-qi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s/Hubei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Embryo and Molecular Breeding,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ultivate new strain of Large White pigs which with good reproductivity, 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large commercial potential,79 French Large White pigs were imported in 2011 and taken to successively selection and breeding. The adaptability study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he French Large White pigs had good performance. The total number born for gilts was 14.00 and 14.90 for sows by the selection of two generation. The age to 100 kg weight of male and female was 164.53 and 172.93 days, respectively. And the backfat of 100 kg, average daily gain for male (female) was 7.19 mm (9.21 mm),and 843.27g (823.74 g), respectively. The slaughter rate, lean meat percentage and intramuscular fat was 76.10%, 65.48% and 1.93%, respectively.

Key words:French large white pig; performance test

养猪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伴随养殖成本的增加,提升养殖效率,增加产出势在必行。从品种培育入手,选育高繁殖力的新品种(系),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是提高规模化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最根本途径。

法系大白猪具有繁殖性能高,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等特点[1],是培育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系)的理想材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原种猪育种场于2011年从法国引进了一批高产法系大白猪,在适应性研究和生产性能测定基础上组建基础群,进行群体继代选育,以期为培育繁殖力高、生长性能好、适应性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大白猪新品系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1 ― 2014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原种猪育种场进行,以引进的69头母猪,7个血统共10头公猪的法系大白猪建立基础群,进行适应性研究和性能测定,开展世代选育,实行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制度,一年一个世代,每世代允许少量的世代重叠,每年进行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测定分析。

1.2 测定方法

试验猪的繁殖性能、胴体与肉质性状测定方法参照《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NY/T822-2004)和《种猪测定原理及方法》进行。

生长性能采用奥饲本种猪测定系统(FIRE)进行测定,分预试期和正试期,预试期7 d,期间进行驱虫、灭虱、灭癞、免疫接种、环境适应、采食调教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预试期结束,随即进入正试期,当猪体重达100 kg左右结束。试验猪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营养水平为消化能13.79 MJ/kg、粗蛋白17.80%、赖氨酸1.10%、蛋氨酸0.31%、苏氨酸0.68%、色氨酸0.22%,采用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定期对测定系统进行校准,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以及猪群健康。

选育过程中选取总产仔数、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背膘厚等指标,兼顾适应性、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

1.3 数据分析

测定数据在Excel上建立原始数据库,应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繁殖性能测定结果

由表1可见,对于初产母猪,从G0到G2世代,繁殖性能逐步提高,窝总产仔数从12.64头增加到14.00头,窝产活仔数从11.10头增加到12.13头、初生窝重由14.24 kg提高到了16.37 kg,21日龄窝重由41.28 kg增加到了52.64 kg(P

2.2 生长肥育性能测定

从表2可见,经过2个世代的选育,法系大白母猪达100 kg体重时间从176.37日龄减少到172.93日龄,达100 kg背膘厚从9.27 mm降低到9.21 mm,日增重由811.65 g提高到823.74 g,公猪达100 kg体重时间由170.68日龄降低到164.53日龄,达100 kg背膘厚从7.32 mm降低到7.19 mm,日增重从827.43 g增加到843.27 g;对于测定的后备公母猪,料肉比在2.7左右。

2.3 胴体性状测定

由表3可知,法系大白猪的屠宰率在76%左右、瘦肉率约为65%、腿臀比例约为33%,眼肌面积为51 cm2左右,与美系大白猪的测定结果基本接近。

2.4 肉质性状测定

由表4可见,法系大白猪肉质测定pH 5.94~5.99,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氟烷敏感基因检测都为阴性,不存在PSE肉和DFD肉,滴水损失率3.27%~3.48%,肌内脂肪含量1.89%~1.93%,与美系大白猪[2]、杜洛克[3]等国外品种接近。

3 讨论

法系大白猪繁殖性能表现优异,G2世代的初胎总产仔数14.00头,经产14.90头,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大白猪(初产10头左右,经产12头左右[2,4-7]),其中单窝总产仔数达到20头的情况经常出现,繁殖性能优势极其明显。经过两个世代的本土驯化和选育,法系大白猪的繁殖性能表现逐渐提高,但G2世代的变异系数依然较大,初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93%、31.33%、30.42%和23.63%,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9.40%、27.58%、32.07%和39.41%,变异系数基本都在20%以上,一部分甚至高于30%,这些结果表明此法系大白猪群体繁殖性能潜力依然很大,具有较高的选育空间。

对于法系大白猪的生长性能,经过两个世代的选育,有一定的提升,G2世代公猪日增重843.27 g,体重达100 kg的时间为164.53日龄,背膘厚为7.19 mm;母猪日增重823.74 g,体重达100kg的时间为172.93日龄,背膘厚为9.21 mm,与法系大白猪的相关报道结果接近[8],料肉比高于相关报道的2.5[9],总体生长性能优于国内选育的大白猪[10]。另外,G2世代的法系大白猪,其公猪的日增重、达100 kg的日龄、背膘厚和料肉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99%、9.31%、15.99%和8.68%,母猪的变异系数为15.86%、8.95%、13.90%和9.49%,都还有较大的选育提升空间。

法系大白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与美系大白猪等的结果接近,屠宰率和瘦肉率较高,但肌内脂肪含量较低,有鉴于近年来消费者对猪肉风味的更高要求,可以加强肌内脂肪含量的选育提高,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

法系大白猪从2011年引种到现在,已经完成本土驯化适应过程,其繁殖和生长性能表现不断提高,但同时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妊娠期营养不足和饲养管理不当,法系大白猪的产死胎数量偏高;其次,由于武汉地区的夏季高温高湿和冬季严寒,部分猪只在水泥地面易患肢蹄病[11];最后,由于带仔数量多,泌乳能力有限,母猪在哺乳期掉膘严重等。

针对以上问题,在实际生产中,需加大饲养管理力度,加强营养需求研究,细化管理流程,增强环境控制,采用母猪的分胎次饲养,提供专门化饲料、强化仔猪寄养手段,利用奶粉替代部分哺乳等策略提高法系大白猪的生产成绩和养殖效益。

总的来说,法系大白猪的优质高产特点明显,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还有继续提升的潜力,通过不断的选育提高,必将在未来的生猪养殖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胡业勇.优质瘦肉型种猪――法系大白猪[J].农村百事通,2005(18):48-91.

[2] 梅书棋,宋忠旭,彭先文,等.引进美系大白猪的适应性研究与生产性能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07,46(4):598-560.

[3] 呼红梅,王继英,朱荣生,等.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肌球蛋白重链组成对肉质性状的影响[J].中国科学,2008,38(1):60-65.

[4] 范振先.英系大白猪性能观察及母猪体况对繁殖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5] 郑先瑞,刘 璐,苏先敏,等.台系大白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和相关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3(45):42-44.

[6] 李爱S,张 涛,王爱国,等.瑞典大白猪繁殖性能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5):6-8.

[7] 廖 波,姚德标,罗想林,等.不同来源大白猪在海南的适应性观察[J].养猪,2003(3):30-31.

[8] 肖 炜,云 鹏,李光兵,等.不同来源大白猪生长曲线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12-2913.

[9] 高 健,张国斌.法系大白猪生产性能的测定[J].养殖技术顾问,2004(7):11.

[10] 李改英,吕 刚,李新建,等.大白猪母系生长和繁殖性能的阶段性选育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9):22-25.

[11] 李明波,宋忠旭,董斌科,等.引进法系大白猪的适应性及防疫技术初探[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3(10):74-75.

上一篇:鄂西烟叶品质垂直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 下一篇:辽河流域典型农区地下水硝酸盐时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