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异同

时间:2022-08-30 07:47:59

浅议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异同

摘要: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按不同主体所划分的,其共同构成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之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希望能更好地融合二者的优势。

关键词: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异同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5.5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130-02

所谓审计,是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公认的专业准则下,由经过授予或委托的专业审计人员,对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其中,审计人员必须完全独立于当事人之外,以保证审计活动的公平和公正性,而所谓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其最主要的差异则在于审计主体、原则与规范以及审计的对象等方面。根据内部审计之父索耶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对某一组织中的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地评价,从而确定该组织是否遵循合理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行业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并经济地利用了资源,以及是否实现组织目标等。而社会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其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当事人的委托、独立执业、并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

一、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联系

在国家的审计体系中,审计机关属于领导管理机关,它在业务上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在行政上则管理审计事务所,故审计机关同内部审计机构间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与审计事务所则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所以审计机关审计范围内的事项,往往可以委托给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社会审计机构组织审计。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区别。而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都需要在国家审计的指导下进行,其在审计的内容、规范、程序和范围等方面都具有许多相通之处。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可以在社会审计的基础上,对其所提出的薄弱环节和指出的问题进行挖掘,更加深入地跟踪调查、核实以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反过来,社会审计则可以直接向内部审计获取某些资料,了解基本情况,通过内部审计所提供的信息,社会审计可以快速地确定审计重点并制定合适的审计程序,从而降低财务报表上产生重大误报的风险。换句话说,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间互相配合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审计成果,及时信息沟通,可以扩大审计的影响并提高审计的效果。另外,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区别

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间既是互相联系的,也是互相区别的。总的来说,社会审计具有广泛性,而内部审计则具有其私密性。由于社会审计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审计组织,因此其审计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具有服务公众的责任,并且需要获得公众的信任。而内部审计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私密性,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则主要是基于对风险,以及对组织内部的控制与治理的客观性保证的信任。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组织内部负责。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主要有以下几点差异:

1.独立性不同

由于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目标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导致两者在独立性上并不相同。社会审计之升级活动中完全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相对于审计客体和内部审计而言,其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因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11年的《IPPF内部审计实务框架》中进行的说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指内审人员履职时免受威胁,另外一方面则指审计组织机构具有独立性,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并无直接联系。由此,内部审计虽也具有独立性,但事实上其在经济、工作、以及组织结构等各方面都要受到审计对象的制约,其独立性也相应地受到了一定限制。与内部审计相比,社会审计则要显得独立许多。

2.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社会审计的目标主要是对反映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从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转。与此不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因此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促进本单位经济目标的实现。而由于其审计目标的不同,使得其在业务范围方面也有差别。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是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例如,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尽职调查、鉴证审计等业务,因此社会审计的目标常常要受到法律和服务合同的限制。相比而言,内部审计则是以企业自身经济活动为基础,而拓展到以管理领域为主的一种审计活动。

3.审计依据不同

社会审计在内部审计在法律依据和性质上存在差异。社会审计是依法批准成立的审计组织,属于社会监督体系,具有法人资格,即俗称的“民办”组织。社会审计的对象必须由国家法律规定,而具体的被审计企业与社会审计组织之间则是双向自愿选择的关系。因此,外部审计以法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而内部审计的标准却是非法定的公认方针和程序,如IPPF。这是因为内部审计所的法律依据是由审计法所设置的,是各单位的职能部门,因此内部审计是单位自我监督。

三、构建信息共享型内外审计关系的实施策略

如上所述,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那么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极其重要。值得指出的是二者在财务审计方面的共性,使得各类组织机构在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有必要的,因此这应当是成为处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关系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1.对协作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制定总体计划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就本部门与社会审计师的信息沟通情况进行梳理,包括信息沟通的频率、方式、内容及实际效果等。在此基础之上,再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着手制定一个总体协作计划,并征得高层管理人员及审计委员会的认可,同时同社会审计部门进行开放式交流。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落实总体计划

在总体计划制定完成的前提下建立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信息共享机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和方式来进行:一是召开短会商讨;二是定期举行联席会议;三是不定期情况通报。此外,还需在必要的范围内互相交流工作底稿,在审计结束时相互交流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做到共享工作成果。

3.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协调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进行了规定,其中包含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并且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可以说审计委员会是内外审计信息共享的结合点,必须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为二者的沟通和协作创造便利条件。

四、总结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组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以及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它对于企业能够高效优质运作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降低消耗,堵塞漏洞,加强经营管理,实现经营目标。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虽然都需要从业者掌握基本的财务审计技术,但是其审计结果往往存在差异,两者对彼此而言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构建二者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职能作用,达到优势互补,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增强企业管理素质就显得十分必要。

上一篇:信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研究 下一篇:财政支持棉花产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