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

时间:2022-08-30 06:43:31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

我从教多年来,历史课一般在下午,又是学校许多师生认为的“副课”,所以,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够,但我热爱我的专业,出于职业道德,我也不放弃对学生的教育,但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喜欢历史教师,就要上好每一节课,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多变的方法吸引学生、以真诚的师德感染学生,加强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

1 完善自我,终身学习

有人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当今社会,“一桶水主义”是行不通了,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是一眼不断喷涌的泉,“没有白学的知识”,我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也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做为历史教师,不仅要知道秦皇汉武,也要知道李小龙、周杰伦,总之,日常生活中我不仅阅读专业书籍,经典理论,也看百家讲坛,通俗演义,广泛阅读各种与历史教学相关的书籍、文章,以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经验,也包括向学生学习,在上一节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课上,有位喜欢集邮的学生,给我展示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邮票,对我触动很大,我课前没有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注意到了,我又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发现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发行了四枚相关的油票,所以,后面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时,我就用到了邮票,让学生通过分析邮票的内容得出历史意义,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件事让我受益非浅,促使我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我所用。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不是说你想精心准备就能成功的,而是建立在教师平时的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2 加强基本功,备好每一节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准备,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要备好课,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当时历史环境,以及与现实的联系。在上七年级《伐无道,诛暴秦》一课前,我首先对有关事件进行系统研究和理解,准备的材料视频都很多,经过筛选后,我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采用“阅读分析、总结归纳、识图析图、成语比赛”这几种方法,制作多媒体,很好的完成了教学。

经过多年探索,我发现备课时要看教学大纲,要看教师教学用书,但不能被它局限,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课型,具体的学生备课,在上八年级《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前,我分析了教材,一般说,一课书有一个主题,教学重点,其实就是这个主题,但这一课情况特殊,它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两方面内容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又都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于是我就把这一课内容分成两课上,每一课内容又有点少,我让他们课前搜集相关材料,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轻松学习这一课。

在备每堂课的时候,我不仅要熟悉教材,挖掘教材,更要针对学生特点,以学生为本备课,上九年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涉及到共和国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等内容,以我多年经验而言,学生对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认识和理解不是很到位,而这部分内容与当今政治又联系紧密,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考虑,用图表形式展现,帮助学生学习。

3 以饱满的精神上好每一节课

设立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是上好一节课的第一步,所以,针对每一节课,我课前会考虑。准备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一个猜想、制造一个个情景,如:七年级《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我向学生讲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秦国的市场上,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会大胆猜测,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引入新课,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要想上好一节课,要想让一节课有效果,关键是教师要组织好一节课,平时教学中,我会针对不同的课型,组织不同的教学,力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上八年级《新文化运动》一课,师生在阅读相关材料之后,整合教材,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同时,一堂课,教师要在合理的安排上,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根据每堂课内容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讲一个故事,加强其参与意识,新编历史教材中设计了“动脑筋”、“议一议”、“想一想”等问题,我会让学生独自或交流合作完成,并延伸到课外,扩展其视野,增强其知识面,提高其素养。

随着国家投入加大,我校教室多媒体技术的加强,几乎每堂课上多媒体课已经实现,历史课借用多媒体技术更直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历史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为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 拓展知识,搜集整理成语

历史典故与历史成语大多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以,备课上课时我主要从如下方面来具体实施:

在学习具体课程前,让学生搜集与本课的内容有直接关联的,能促进学生学好并理解本课的一些典故和历史成语。一节课学生如果仅仅知道几个不连贯的成语,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学生既陌生又很难引发兴趣,怎样利用学生熟知的东西来挖掘一些他们想知道的,从而找到一节课的兴奋点,使这节课既不至于枯燥无味又能浅显易懂。大家都知道历史知识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历史典故或历史成语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将古今知识、学科之间有效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历史典故、历史成语和文字资料相互配合,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活动形式多样,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进而构建开放的课堂。

在学期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利用活动课,举行一次成语展示与交流活动,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拘泥于根据历史事件说成语,更要将成语引申到现实,古为今用,理解这些成语的精髓,对自己的启示,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成语,成语有渊源,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最终我发现通过历史典故与历史成语的搜集整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对问题的看法也越来越到位了,知识的拓展更宽了,兴趣提高了。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把学生课外已有的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有机的整合,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获取资料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把学习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5 小结巩固,强化反思,加深理解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了,如果没有巩固练习,反思回味就不能算是一堂完整的课,我经常会用剩余的几分钟时间,启发引导学生,用箭头、表格等方式将本课内容连在一起,强化内容,整体感知或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谈历史知识对他们的启迪,针对历史知识进行反思,虽然只是几个小设计,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上一篇:乘信息技术东风,品古诗词之美韵 下一篇:促进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