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孝” 第1期

时间:2022-08-30 06:39:04

2011年2月14日《武汉晚报》:武汉“十大孝星”“少年爱心大使”黄艺博同学把当日的《武汉晚报》送到江汉区敬老福利院,并为他们读新闻,让敬老院的老人们也能够享受膝下儿孙贤德孝顺的温暖和幸福。

主持人点评:且不说黄艺博同学的“五道杠事件”,单从此事上说,“十大孝星”要有说服力,首先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吧!更何况,像此类的宣传、走秀,意义也不大。

2011年8月19日《中山商报》:11岁小女孩黄靖敏的父亲患有心脏病,母亲子宫肿瘤被切除后引起膀胱穿孔,需多次手术。面对高额手术费用,黄靖敏利用暑假到市场卖菜,她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被亲切地称为“卖菜女孩”。

主持人点评:“卖菜女孩”为何能感动这么多人?有位市民说得好:“很多大人都做不到一个孩子可以做的事情,我不是捐款,我是在交学费,学习她身上的精神。”

2011年10月25日《南方都市报》:年近六旬的父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竟被身为公务员的儿子廖某辱骂和殴打。这名殴母咬父的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持人点评:论受教育程度,廖某可谓高。但对自己的父母都敢下手,这样的学历又有什么意义?

主持人总结:前些日子, “百万孝子计划”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说:这正是大人生病孩子吃药的典型事例。作为道德的一种,孝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真正该“吃药”的是那些已然丧失孝道的大人,而不是孩子。如果社会道德环境不改善,现在培养的“孝子”,以后也极容易放弃孝道或者成为“伪孝”。

其实,孝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爱。而“爱”是用心去感受的。孝不是用嘴说,也不是非得给父母洗脚才能表达。孝是一种日常的爱与关怀,也许是陪爸妈聊聊天,也许是给爸妈做顿饭,也许只是给爸妈打的一个问候电话。

文章以读报节目的形式罗列素材、点评素材,颇有新意。在总结部分,作者联系社会现状,提倡从小事做起,从内心表达“真孝”,观点发人深省。

上一篇:那场战争(一) 下一篇:中国航空迈入空间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