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数字鸿沟”责无旁贷

时间:2022-08-30 05:56:41

缩小“数字鸿沟”责无旁贷

当今时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力发展信息通信业,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战略选择。作为发展中的经济体,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信息通信业,实施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跨越或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成效。

目前,我国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9.27亿户,电话普及率为70.5%;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2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6.8%;境内的中文网站达到160万个,其中大部分是个人网站。信息通信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信息通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缩小“数字鸿沟”的任务依然艰巨。当前,我国政府正积极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加快信息通信业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信息技术、网络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距非常明显的一个区域。在信息通信领域,情况也是如此,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数字鸿沟”甚至还在进一步扩大。差距不仅体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网络的发展和覆盖水平上,也体现在社会各方面和公众对信息通信技术的认识水平和使用能力上,体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水平上。因此,建设一个以人为本、面向发展、广泛包容的信息社会,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一、加快发展农村通信,提高普遍服务水平。农村通信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通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在全国范周内实施了“村村通电话工程”,推动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发各种适用技术,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国通电话行政村的比重已达99.5%,29个省份实现了全部行政村通电话;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全国92%的乡镇开通了宽带。在“十一五”规划中还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实现全国“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目标。

二、加强信息通信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通信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应对“数字鸿沟”和更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比如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前景就非常,广阔。在中国,随着移动电话业务的快速发展,短信等移动增值服务高速增长,电信企业还通过组织研发应用技术、开发专用终端设备等途径,积极参与农业、金融、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建有涉农网站6000多个,电信企业建立了许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牧民提供农技、市场、劳务、教育、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已将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列为工作重点,目标就是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潜能和优势,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三、把握网络融合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产业创新与转型。从全球范围看,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和业务日益呈现移动化、宽带化、IP化、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网络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融合不仅是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还包括移动网与互联网以及电信网与广电网的融合。我们应该认真把握网络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电信运营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企业转型,加快数据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不断提高非话音业务收入在总业务收入中的比重,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新的技术、网络、市场和业务环境的不确定性,又将对信息通信未来的发展模式和监管方式带来深刻影响。

四、加强合作,不断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实现数字繁荣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推进信息社会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社会公众对信息通信技术的认知,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通信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通过高等专业教育、在职培训和国际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资源和优势,加强APEC各经济体之间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管理、技术和应用等各个层面能力建设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你封国标我占市场 手机电视标准京奥会前难产 下一篇:成人礼上新主张 MSN“真实”迎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