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报告:未来5年全球新增财富一半来自中国

时间:2022-08-30 05:22:18

瑞信报告:未来5年全球新增财富一半来自中国

在过去一年,美国、中国和德国是全球财富的三大增长来源。中国的家庭财富增长6.7%至22.2万亿美元,成人平均财富为22,230美元,为全球第三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新浪财经讯,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消息瑞信今日《全球财富报告2013》。报告预测,亚太区在未来5年将实现8.4%的财富增速,并从2017年起取代北美洲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地区。届时,全球财富将增长93万亿美元,中国将贡献近50%。

《全球财富报告2013》指出,全球家庭财富总值由2012年年中上升4.9%(按当期币值计算)至2013年年中的241万亿美元。受美国楼价回升和股市兴旺带动,北美洲的家庭财富上涨11.9%至78.9万亿美元,取代亚太区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地区。由于期内日圆兑美元贬值22%,日本的家庭财富以美元计算下跌20.5%,至22.6万亿美元,拖累亚太区财富总值减少3.7%,至73.9万亿美元。然而,亚太区(除日本以外)在2013年年中继续录得6.2%的稳定财富增长,至51.3万亿美元。

瑞信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部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范卓云女士说:“亚太区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和创富动力的主要来源,占全球家庭财富31%,并涵盖全球新兴中产消费阶级人口的61%,增长潜力巨大。”

亚太区:中国财富增幅最高,日本财富因日圆贬值而录得最大跌幅

《全球财富报告2013》发现,由2012年年中至2013年年中,全球家庭财富总值增长4.9%,即11.3万亿美元(按当期币值计算),至241万亿美元,而成人平均资产净值则由去年的49,990美元增至51,600美元的纪录高位。北美洲自2005年以来首次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地区,家庭财富增长11.9%(即8.4万亿美元)至78.9万亿美元(见表1)。虽然今年的经济环境持续带来挑战,但欧洲的家庭财富增长5.5万亿美元,增幅为7.7%。由于股市不断上升,到2013年年中,欧元区的成人平均财富已收复之前12个月的巨大跌幅超过一半。

由于期内日圆兑美元贬值22%,日本成为亚太区内唯一家庭财富下跌(按当期美元币值计算)的国家。日本家庭财富下跌20.5%,即5.8万亿美元,导致亚太区财富总值下跌3.7%,至73.9万亿美元。然而,亚太区(不包括日本)的财富继续录得6.2%的稳定增长,于2013年年中达51.3万亿美元。在过去一年,美国、中国和德国是全球财富的三大增长来源。中国的家庭财富增长6.7%至22.2万亿美元,成人平均财富为22,230美元,为全球第三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在中国,由于储蓄率偏高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相对完善,中国家庭资产中的金融资产比重(46%)高于其他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虽然中国家庭债务水准相对偏低,成人平均债务为1,400美元,相当于总资产的6%,但个人负债近年来一直迅速增长,于2012-13年度升幅达20%。相对于世界和其它新兴市场,中国的整体财富不均情况仍属温和,中国42%的成年人口拥有10,000美元以上的财富,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31%。然而,随着企业家、专业人士及投资者的财富不断增加,财富不均情况在近年一直扩大。

未来财富大势:亚太区财富将按年增长8.4%,到2018年达110万亿美元

报告预测,全球财富在未来五年将上升39%,到2018年达334万亿美元,年增长率为6.7%。预测期内全球财富将增长93万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占29%,而中国占近50%。在强劲的经济增长支持下,预期亚太区在未来五年将继续是全球最大的新增财富来源地,家庭财富由现时的74万亿美元,按年增长8.4%至2018年的110万亿美元,增幅达49%,即36万亿美元(见图1)。亚太区占全球财富的百分比估计将由2013年的31%增至2018年的33%。预期亚太区将由2017年起取代北美洲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地区。

在国家层面,预期美国将继续录得最高的财富总值,到2018年将迫近100万亿美元。日本有望继续成为全球排行第二的富有国家,直至大概于2016年被中国取而代之。预测中国的家庭财富将增长62%,至2018年的35.9万亿美元,即按年增长10.1%,而在全球财富的占比将由2013年的9.2%上升至10.8%。

预测亚太区百万富翁在未来五年将增长75%

报告估计,全球的百万富翁数目到2018年可能超过4,700万,较2013年增长50%,即按近1,600万。预期美国新增的百万富翁最多,为数达540万名。新兴经济体的百万富翁数目到2018年将仍然远低于美国(1,860万)或欧洲(1,500万),但预期增幅将超越先进国家。于未来五年,百万富翁数目增幅最高的国家预计是中国、南韩、马来西亚、印度和香港,分别为+88%、+79%、+76%、+66%及+63%(见表3)。根据预测,日本在未来五年的百万富翁将增加85%,原因是日本政府推行刺激景气政策,而预期结构性改革将改善日本的中期财富增长前景。

报告预测,亚太区的百万富翁总数将增加75%至2018年的1,150万,而北美洲和欧洲的增幅分别为41%和47%。到2018年,亚太区将占全球百万富翁总数的24%,由目前的21%上升。在亚太区,中国将是新增百万富翁的主要来源,到2018年的百万富翁数目预计达210万。

财富金字塔上层

报告估计,全球有98,700名个人资产净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人士,当中33,900人的个人资产值最少达1亿美元,而3,100人的资产值超过5亿美元。北美洲在地区排行榜占前列位置,共有48,000名超高净值人士(49%),美国则以45,650名超高净值人士,大幅抛离其他国家(见表4)。欧洲有24,800名超高净值人士(25%),而亚太区则有21,790名超高净值人士(22%)。中国以5,830名超高净值人士(占全球总数5.9%)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按成人平均财富计算,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是亚太区内最富裕的国家

按成人平均财富计算,瑞士仍然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其于2013年的成人平均财富为513,000美元,其次为澳大利亚(403,000美元)及挪威(380,000美元)(见表5)。在亚太区,按成人平均财富计算,澳大利亚和新加坡(282,000美元)是最富裕的国家,而日本则因日圆大幅贬值而跌出十大。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的成人平均财富中位数219,500美元为全球最高,抛离瑞士(95,916美元)和挪威(92,859美元)。

财富流动性

报告根据2000-10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探讨财富流动性。研究发现,于2000-2001年度名列福布斯富豪榜的亿万富翁只有66%在2005年仍继续入选,而到了2010年依然榜上有名的则只剩下52%。在G7国家之中,美国亿万富翁的“抗跌力”最高,在2000-2001年度名列福布斯富豪榜的美国亿万富翁中,到2005年和2010年仍然分别有78%和65%榜上有名。这可能是反映美国亿万富翁的平均财富较高,故此他们的财富还要进一步下跌,其排名才会跌出榜外。此外,与其他国家相比,他们承受的汇率风险少之又少甚或完全不受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亿万富翁数目由2005年的两位急增至2010年的64位,反映中国于2005-2010年经济超高增长期间财富的结构性流动大增。相反,日本亿万富翁数目于过去十年锐减,故“抗跌力”较低。

(来源:新浪财经)

上一篇:高校课程内容的整合机制 下一篇: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