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中资金运作的进与退

时间:2022-08-30 04:40:13

牛市中资金运作的进与退

现在的市场看似一个多空平衡的局势,可是这个平衡不会持续太久,每一次反弹都接着一次下探,而这每一次的下探都是为了让这个行情后市能走得更好。

随着投资者队伍的扩大,市场人气的唤醒以及股改攻坚阶段都需要有良好的市场氛围,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看不见的手随时都可能出手,去年股改启动之初的托市资金入市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要做到在调整中不放弃,在下跌中不悲观。其实即便回顾整个上半年各股行情也是此起彼伏,随着市场热点的变化也是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格局中来回拉锯,只是这个均衡的平台在拉锯中不断抬升。而在拉锯中平衡市场上的热点变化频率加快,整个市场对后市的看法出现了不一致,而分歧越大,其向下的概率就越大,而平台越高,其下探的空间就越大。近两个月来市场变化正在逐渐变得让很多投资者都看得很清楚了,也在印证这个平衡的趋势,也就是说无论这个牛市会持续多久、走得多远,目前的调整都是不可避免的,寄希望于接下来很快像上半年那样走出一波气势如虹的上升通道,这是不现实的。在一个调整的环境下,在螺旋运动的自然法则下,任何一味单纯鼓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资金面如何宽广等论调,鼓励长期持有的观点、论调都必将在无情的市场面前都碰得头破血流。

看到了动中有静的平衡和能找到原因是两回事,找到了原因而是否能遵循操作又是两回事。所以在多空平衡波动中,有一个全面调整思路的问题,要学会在一个牛市行情中做到进退有序,张驰有道。那种看到指数见底反攻的迹象就随便买股票,结果只能是买在高点,或者看着指数下跌就盲目解套,结果也就是仓促出局,这两种操作都必将影响下一次买卖的心态,可是如何能在无情的市场中把握好进与退的节奏呢?

这里不谈基本面,不谈政策面,不谈指数、也不谈什么技术指标,在一个明朗的趋势中,谈任何的利多或利空都只是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罢了,而所谓的技术指标也只是起到干扰心态的作用,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何况大部分人都不具备成为股市“高手”的条件,那就暂时把技术分析放在一边吧。在这里只要用最原始的心态来分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股民在股市上的每一次交易都以能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为基础,但是个人心中的贪欲驱动股民在瞬间会做出与原定计划偏差、甚至相反的操作,遵循自己的操作原则是很难做到的,克服心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股市大起大落的智者才做得到,即使在一个持续上升的市场中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进退的节奏,恐怕也只能落个赚了指数、赔了钱的境地,更不要说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了,更何况现在是一个均衡起伏环境。其实大家都只要牢记一个简单原则,收回来的拳头才更有劲,也就是说进是取,退是为了更好的取。紧跟波段、踏准节奏、顺应趋势,不要想着什么蓝筹、绩优、小盘成长性呀等概念自欺欺人,任何形式的长期持有,在这个概念、题材层次不穷、热点快速转换的市场下必然注定失败的。

把握节奏

在牛市行情中如何把握节奏呢?其实这是一个看起来很难,也是很简单的控制原则,不用盯住每一只股票的走势图,股市的每一次萌动都会迎来所谓的龙头股票,在牛市中每个轮动板块中的龙头股在每一次上涨中都扮演急先锋的角色,在行情启动之初龙头总是最先发力,在上升中期起到拉动人气眼球的作用,总能走出让大家瞠目结舌的大行情,给整个板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在顶部末端,龙头首先滞涨,在下降通道中总是节节抵抗,可谓屡战屡败,在底部末端龙头最先止跌启稳,积蓄力量。这个循环是股市中永恒的道理,在龙头股上表现得更加充分。经过前段时间的上涨,相信大家都能数出各个板块中的佼佼者,下面就是简单的在反复盘升的牛市中做到紧盯龙头不放松,以板块龙头股的趋势为进退的出发点。回顾今年上半年的行情,市场是以板块轮动的方式推动指数上涨。较为突出的是银行板块和有色金属板块、重组并购板块。正是在这轮板块行情的推动下,指数不断向上推进,财富效应和财富神话不断涌现,人气因此而得到凝聚。但接下来进入的这个多空大体是平衡的短暂阶段,一轮行情的上下也就一百点左右,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板块效应,理解这一点,也就决定了我们在个股操作上非常谨慎,不要盲目跟风,不要随便搭车上船,不要为眼前短期的行情所诱惑。

进退有序 张弛有道

在上半年股市行情整体是持续上扬,不轻易出局成为制胜的法宝。出现了所谓的勇者无畏,即使指数暂时下调,你只要不去理它,很快一段时候后股票就解套了,甚至带来更大的收益。但多空平衡市场情况下不是这样的,不要有侥幸心理,坚持波动操作是原则,如果品种买得不对,时机进入的不合适,一定要学会坚决止损。因为不止损的话,你就失去了主动权,你就没有力量去追击下一轮上涨的股票,要学会化被动为主动,目前阶段持币观望或许应该是大家最理智的选择。总之,看清楚了就要多想,想明白了就要适时控制买卖操作进退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辩证法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不把这种哲学理论应用到股市实战中呢?真正做到进退有序,张驰有道。

上一篇:“五步”走进瓷器收藏圈 下一篇:网银相助,理财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