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林武术说开去

时间:2022-08-30 02:18:45

从少林武术说开去

年末岁尾,围绕春节晚会的活动和话题越来越多,以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为例,便广受全国各领域奇人追捧,甚至乎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佛门中人也Hold不住尘世的诱惑,到此一展身手。节目中,少林武僧团精彩的真功夫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赞叹之余,笔者不妨从一名书法爱好者的角度对这个节目作一番延伸阅读。

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和书法,有不少相似甚至相通之处。以少林武术表演为例,我们看到的类似于挑战人类极限的肢体语言,不过是事情的表面现象而已,如同我们在书法活动中看到的书法家现场挥毫一样,它们是武术或书法活动链条中最末端的一环。而促成这个最末一环形成的其它链条,往往被我们加以忽视,这个链条,就是由诸多想象、理论、传承以至长时间不懈的实践所共同组成。

众所周知,少林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除了现代媒体的宣传推波助澜以外,其武术一以贯之践行的核心思想就是禅,禅武合一,是少林武术得以薪火不灭、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聪明的中国人把宗教禅文化与本土武文化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整合,形成了一种适合国人传统审美的独特文化符号,且很好把握了这一既抽象又具体的文化概念,经过常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少林禅武合一的文化现象。正是这种虚无飘渺似有似无的宗教语言,为少林武术添加了新鲜的血液,蒙上了神秘而古老的色彩。以禅促武,以武修禅,禅武合一,便是少林武术的精髓所在,武术的魅力和宗教的思想在此得到高度统一,两者相辅相承,唇齿相依,为中华传统文化写下了浓厚的一笔。套用一句时髦的语言:我们看的不是武术,是禅。

从这个角度回到书法专业,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笔墨展现。启老曾说“书法就是写字,不要搞得那么玄,就是那么回事。”启老的话非常有哲理,书法既是那么回事但又绝非那么回事,这句话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加以细心品味和解读。正因为书法就是那么回事,我们才有多如牛毛的书法技法训练的书籍、教材,甚至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不能不说我们对于书法人才教育培养的不重视。之所以说书法绝非那么回事,就是因为我们在书法教育中舍本取末,忽略了类似于少林武术中“禅”的那一部分。本人不否定书法基础技能训练在书法创作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仅仅于此绝对不够。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书法教育中的配套教材绝非几本书法技能书籍、字帖以及影像资料所能解决,传统的教育方式,比如铁砚磨穿遍临百帖的思想灌输在某种程度上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当代的书坛之所以呼唤大家、缺乏大家,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的刻意培养大家的初衷相背而驰,原因何在?不是我们对于书法教育的不重视:目前许多大学高校已开通书法专业,并且拥有了书法的博士生、研究生,他们拥有古人所不曾拥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条件,但总体感觉,我们似乎与古人始终保持相当一段距离,值得我们深思。刘宏彪先生曾用一句略显诙谐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历代书法家的社会地位:“他们大都是伟大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最不济也是大和尚。”想想也是,这些在书法艺术上留下了不朽作品的伟大书家,似乎没有谁刻意在书法这一条路上心无旁鹜,一走到底,对他们而言,书法或许只是一种与外界交流的基本技能,算不得艺术。他们随手而就的信扎、随笔、便笺,如《肚痛帖》、《韭花帖》、《寒食帖》等,不知如何传承到我们这代,成了视若拱壁、奉为圭臬的不巧经典。他们九泉有知,不知是该哭该笑。

之所以这举出这样的例子,并不是反对传统、反对经典。传统和经典是书法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不是全部。据笔者所知,有一部分真正的书法家,他们把书法家这个称呼看的很淡,甚至耻于以书法家名义行世。他们没有刻意在书法上下太多的功夫,而是以一种玩的心态对待书法,卸下了许多不该有的束缚,作品中反而透露出独有的洒脱和超然。除了书法之外,他们大都是玩家、杂家,像冯巩相声里说的那样,玩的是综合素质,恰恰是这个综合素质,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和眼界,无意中为他们的书法创作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这个综合素质的修养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不是关上门洗墨成池退笔成冢完成的,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需要时间的锤炼和岁月的积累。这种素质和养成就像少林武术中的“禅”,如果离开它,武术就成了打把式卖艺的街头杂耍,而书法也就是一场写字秀而已。

不久前,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一场书法创作培训班,活动组织严密,服务周到,并聘请多位书法名家进行现场作品点评和理论授课,可谓尽力尽责。但活动的初衷以迎接某大赛参赛获奖作为终极目标,让人稍觉遗憾。如上所述,书法创作只不过是书法活动中最末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或者说,当时所谓的“书法创作”只是停留在相当低层次阶段的一种技巧展现。我们相信培训班有能力也有办法使学员的水平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发生质的改变,但这是我们当代书法所追求的目标吗?显然不是。

我们不能因此质疑此类培训班的速成效果,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书友以行草见长,有一次经过名家点拨,茅塞顿开,趁兴写了一幅篆书投了国展,结果竟然榜上有名。有家报纸介绍他的作品请求释文,他竟然连断句都不会,甚至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真是对当下书坛浮躁现状的莫大讽刺。

还是在那期培训班上,我听到出现频率最多的话是“写字去!”为了这句“写字去”,我开始怀疑练习书法的初衷,我开始怀疑喜欢书法并且立志献身于书法事业的崇高性和纯洁性,开始怀疑我国书法事业表面蓬勃繁荣的真实性,开始怀疑我们摒弃了书法当中最可贵的东西,那个类似于少林武术中的被称之为“禅”的东西。那个时候,我真渴望有人拉着我离开那张写字桌,对我喝道:走,看书去!

少林武僧上电视表演不是什么寂寞难耐,他们在用一种最便捷的方式传播少林文化,他们用自己的真功夫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巧的是,在同一期《我要上春晚》节目中,还有一位自称倒着弹琴倒着写字的“高人”表演,看他双手持笔,左右开弓,正写反写,倒行逆施,美女主持人惊诧夸张的表情和台下观众的持久掌声,我想,但愿书法的末法时代不会提前来临。

上一篇:六城记忆 第七届数码影像城市论坛现场报道 下一篇: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