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时间:2022-08-30 02:18:30

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摘要:在中国石化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专职人员缺编、性别比例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员相对缺乏、高素质人才严重稀缺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定位不准.造成人才配备不合理;待遇偏低难以储备后备人才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成就感不强不易留住高素质人才。完善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要从重塑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定位、加强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大力气引进与留住人才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地质档案 队伍建设 人才 定位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81-02

一、地质档案管理队伍现状

中国石化2007年、2008年、2009年地质资料管理总结年报,针对中国石化上游13家油田企业的100多个地质档案馆藏机构的工作人员,设计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专业背景等多个统计项目,全面统计了地质档案管理队伍的现状情况。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二、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职人员存在缺编现象。从表1可以得知,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油气地质档案管理专职人员总数占定编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2.42%、92.05%、92.78%,专职工作人员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从总的趋势来看这个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速率不高,三年才增长0.36个百分点。

机构编制的确立是按照岗位要求、工作量等因素综合决定的。近年来,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无论在工作盘还是在工作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但大部分单位地质档案管理部门的编制并没有随之增加,这会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对提高工作质量不利。

2.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部分馆藏机构全馆都是女性工作人员。据统计,2007至2009三年间,女性占专职人员的比例分别为75.7%、81.55%、80.48%。

3.年龄分布不均,后备人才缺乏。任何队伍建设中。各年龄阶段的人员数量相差不应过大,以确保队伍整体的连续与稳定。中国石化地质档案管理队伍中。各年龄阶段的人员数量呈现出较大的差距.35至50岁所占的比重非常大,2007至2009年分别为69.5%、71.14%、71.71%,如图1所示。从我国的家庭结构和社会情况来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同志,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个人家庭和生活负担最严重的时候,中年女性尤甚。

后备人才一直是各项事业队伍建设的基础,只有储备了丰富的后备人才,才能促进工作的不断开展。一般而言,后备人才应该主要从30岁左右的年轻同志中选拔。他们既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其工作受个人原因影响相对较小。中国石化地质档案管理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所占的比重一直不足1/5,2007至2009年三年的比重分别为19.04%、16.16%和15.7%。年轻人少必然导致后备人才相对缺乏,这不利于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另外图1还显示,中国石化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呈现出年龄增大的趋势。以35岁为分界线,35岁以上人员的比例从2007到2009年三年间不断增高,这表明中国石化地质档案管理队伍中“年轻血液”较为缺乏。

4.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其工作方式已由过去的纯手工管理向手工管理与信息化管理并存、乃至信息化管理为主、手工管理为辅的方向转变。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其从业人员的专业应涉及到档案管理、石油地质、计算机与信息等方面。综观中国石化地质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分布,不难发现,2007至2009年三年中;具备档案、石油地质、计算机与信息专业背景的员工总数分别只占总人数的49.84%、44.77%、44.70%,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这说明在地质档案管理队伍中存在着大量非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专业人员相对缺乏。

5.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对人才素质的衡最,通常有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两个量化指标。中国石化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学历及专业技术职称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中国石化地质档案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较好.2007至2009三年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重分别为69.04%、69.65%、70.72%;具有馆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重分别为41.84%、47.63%、48.36%,都呈不断上升趋势。但问题在于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2007至2009年三年间,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比重分别为1.24%、2.17%、1.56%;具有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重分别为0.17%、0.7%、0.66%,具有副研究馆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的比重也分别才为10.59%、11.95%、13.28%。

三、地质档案管理队伍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定位不准,导致人才配备不合理。长期以来,档案资料工作给人的印象都是“钢笔抄抄、浆糊刷刷、绳子扎扎”,只要档案资料不丢不坏、不发生重大事故,似乎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项工作。档案资料部门长期处于一个“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这种传统认识导致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合理的定位,造成了各级档案室、资料室人才配备不合理的现象,人员素质整体不高。这种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兴趣、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不足、安于现状、懒于学习、对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能力不足等等。

现有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级地质档案部门现代化管理的前进步伐。对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更是很少涉及,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大部分只能通过手工方式提供简单的浅层次的服务利用,未能充分发挥地质档案的作用。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定位的重塑,其结果必然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待遇偏低,难以储备后备人才和吸引高素质人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在中国石化各单位所受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多被视为一项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因而各单位普遍不愿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吸纳或配置到地质档案管理部门中,因此,地质档案管理高级岗位相对稀缺,无法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施展拳脚的平台。

另一方面,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在各单位处于弱势地位,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在薪酬、职称、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基本处在单位的低层。众所周知,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高学历、高技能人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乃至财力去取得其学历和专业技能,按照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原则来分析,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就理应得到更高的待遇回报。而地质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的待遇几乎没有竞争力,这自然就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这也不利于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3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成就感不强,不易留住高素质人才。马斯洛需

求层次理论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类,当低一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个体就产生了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的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较难满足个体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因而不容易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从目前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首先,“任何人都能干”的传统认识,就容易构成对个体尊重需求的挑战。因为个体从一项“任何人都能干”的工作中很难找到自我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其次,目前各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在诸如整理、编且、计算机著录、标引等各项基础工作上,这些工作研究性不强,也不容易形成有影响力的成果。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工作,年终总结时却往往发现他们只做了一些操作性工作,技术含量不够高,工作的成就感也不够突出。但是,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往往都有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而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又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不易留住高素质人才的现象。

四、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完善策略

1.重塑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定位。要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定位为一项专业服务性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创建实际成效,实现地质档案管理为科研服务、为企业建设服务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提拔一些“懂专业、有想法、能干事”的同志充实到地质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队伍中,由他们带动普通员工,明确地质档案及其管理的重要作用,加快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地质档案管理嵌人单位的主流业务,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建设和科研服务,使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发展和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支撑。此外,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耍加强工作宣传,向领导、科研工作者乃至社会公众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这种宣传不光是停留在口头或文字上,还要依托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科研生产的切实成效来进行,使各级领导、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公众了解到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而是为勘探开发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保障,是积累国家和社会地质档案财富的必要手段。这种工作定位才能有利于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优化。

2.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当前,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比较弱。培训内容偏重操作技能,而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只有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才能优化地质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不能只满足于一年几次所谓的“培训班”或“培训会议”,各级地质档案管理部门要针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馆藏特点和个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定相应的考核目标、设计对应的奖惩体系,并将培训制度化、长期化。培训内容一方面应多元化.包括档案资料知识、石油地质知识、外语知识、工作作风和观念;另一方面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工作需要和个人情况灵活调整。

3.下大力气引进并留住人才。“有为才能有位。”广大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应通过重塑工作的定位,大力作“为”,争得领导及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同时,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及主管领导也要积极与多方面沟通,在薪酬、职称、岗位、工资等多方面,为广大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位”,以激励他们更好地作“为”。这样的良性互动,既能激发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引进人才。筑起了“金巢”,何愁无“凤”来?

引进人才并非最终目的,留住人才并让他们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才能让地质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趋于完善。鉴于地质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开发地质档案的信息资源,为各方提供高效服务。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就要充分利用守着地质档案这座“金矿”的便利条件,加大对地质档案信息内容的研究,积极开展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工作。这些研究、开发和服务工作,既能充分发挥地质档案的价值.又能为管理工作者提供大展身手、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从而有利于留住高素质人才爱岗敬业,推动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上一篇:论在外温州人经济回归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下一篇:基于“钻石模型”的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