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融资困局

时间:2022-08-30 12:49:30

民企融资困局

通货紧缩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民营企业的头上。

自从2005年物价攀升的苗头出现,国家有关部门就把回笼资金作为主要的抑止经济过热的手段,央行、银监会均要求各家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提高信贷门槛,缩减信贷规模,以期望降低M2,防治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直接导致了信贷紧缩,而信贷紧缩却直接导致了银行和企业的两难景象。

对于银行来说,由于信贷规模的调整缩小,使得银行不得不放弃某些客户而选择相对信誉和经营条件较好的客户。这对于已经处于竞争态势下的银行,不得不将大量客户拱手相让给民间资本借贷。去年底,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月利率已经高达11.096‰。同时,银行由于信贷规模的严格控制,以及银监会要求的分季度贷款额度使用,使得银行不得不早早用完时内的额度,接下来的时间,信贷部门实际上无事可作。

对于企业来说,2007年的企业赢利普遍增长,企业追加投入扩大再生产是必然的事情,巨大的资金需求,再供给短缺的条件下只有利率上涨这一种情形出现了。同时,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人民币升值和新劳动法的出台,正面临了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尤其需要资金的周转和扩大规模,此时融资不再是简单的生产扩大,而是真正的性命攸关。恰在此时银行信贷规模紧缩,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这样高成本的间接融资,同时,把目光也投向了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IPO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繁荣也彰显了企业的无奈。

更为可怕的是,各种天灾接而来,必将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在4月份高CPI指数出炉的同时,央行也出台了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通知。与此相对应的是美联储一再降息,这就意味了逃过次贷危机的热钱将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国内,以一个较为便宜的价格收购国内企业,这就不仅是企业的困局,更可能影响到整个民族产业的根基。

相对于国企来说,民企将面临更大的融资困境。笔者认为:政府主导下的利用资本市场和民间资本借贷市场规范化运作应该成为民企脱离此困境的关键所在。

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仍然存在了对民企的歧视和戒备,而因为盘子小更容易被庄家操纵也成为了民企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近两年资本市场的躁动已经导致了很多非理性投资成为主流,资本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投机行为大于投资行为,也使得民企运用直接融资的难度加大。更为重要的是,民企参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选择过为单一,更多的是依靠IPO或者借壳的方式筹集资金,而债券市场却并未获得重视,这与监管部门的未竭力扶持不无关系,应该对有条件发行企业债券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债券不一定都是中长期的,短期债券可能更加实用。同时,国家主管部门需要重点推进和达到一定规模的高科技行业的民营企业上市,包括到海外上市。而加大对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监管,规范其运作也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资本市场,被投资者所接纳。

同时,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化则需要通过中介机构的规范化运作来完成。在民间借贷市场(以及其他民营资本)与民企之间设立可靠的防火墙措施。具体来说,应该建立一个中小企业服务公司性质的金融机构,作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这个机构可以是企业集资联合建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或者是政府拨款建立的非赢利性担保公司和民间组织建立的担保基金,也可以是第三方成立的赢利性金融公司。主要是接受民营企业的财产抵押,同时为民营企业进行担保。这样,可以通过一个规范性中介机构的方式以市场化行为来规范民间借贷资本,同时,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机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但究其运作,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花旗银行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非正规资本市场大约为9000亿元,将近银行总存款的4%或2004年GDP的6.5%。该研究假定,从2004年5月以来,有三种可能的存款增长率:22%、20%和18%;事实上2004年5月至10月实际增长率是13.3%至18.6%。而第一季度银行存款的平均增长率是21%,在2003年是21.7%,在2002年是19%。因此,到去年10月底存款的流失在4810亿到13000亿之间。这份研究报告虽然与实际有一定的出入,但基本反映了中国金融的实际情况。

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局其实是现实中国经济博弈的一个缩影,较量双方分别是高速经济发展动力与通货膨胀预期下的经济硬着陆担忧,其核心还是一个资本的角力,我们注意到在国家一再控制国有银行信贷规模的同时CPI指数据高不下,也许其原因就是民间资本的无法有效牵引,民营资本的融资也许可以成为对民间资本规范化的一种选择。

上一篇:投资拉动,东南亚迎来第二波机遇 下一篇:跨国并购步伐渐紧 投资策略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