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新课程,构建化学新课堂

时间:2022-08-30 11:59:34

走进化学新课程,构建化学新课堂

一、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法的创建背景

新课程已走进了我们教师的生活。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看,我们远远达不成这样的目标。在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老师不会或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弱,而支撑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考大学。即使是优生也谈不到创造性的学习,更谈不到主动学习,只能进行模仿学习,做考试题只能做对那些见过的题型,一旦出来新题型,也不去思考,等待老师的讲解。到了高三,在备考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而在高考中因为思维定式而出现的错误屡见不鲜,而人们只简单地理解为“粗心”,这样的“粗心”越来越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思想陈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2.在指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上,准备不足,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调控不力;

3.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不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式学习”具体内容

1.主动性原则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一切思维,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展开积极思维。

2.人人参与性原则

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过程,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做法。

3.开放性原则

首先,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其次,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就本节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讨论得到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小组成果,集体共享。

4.平等性原则

无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是平等的,都能感到因为有了自己而使集体变得更好,都以自己的小组为荣,都时刻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5.发展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提出的问题都值得大家重视。学生都成为主人翁,都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位同学的个性、能力、思维品质能得到全面发展。

6.合作性原则

每个小组都应是团结合作,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集体里大家互相团结,共同进步。

三、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法的课堂模式

1.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从一堂课的引入开始到巩固练习、总结评价、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充满奇、趣、新,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或者有研究价值。使课堂的每个阶段都成为一幅幅精美的“情境图画”,每个问题都成为一颗颗圆润的珍珠。导入新课,我们力求做到快、新、奇。

快――教师引入的语言简短明白、易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导入新课要有新意,形式新颖。例如在讲“电解质”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个刚刚从沙漠中走出来的人可以饮用海水来解渴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奇――在导入新课时要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和悬念,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的注意力。

2.组内交流与组间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自己体验

倡导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质疑和思考。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和化学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将亲身体验自然内化,从而稳固地纳入知识系统,从而灵活的运用。同时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自己非常自豪的交流成果,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表达和倾听,不仅能使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更好地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

(3)组间交流总结

解决问题是能力,提出问题更是能力。交流总结是课堂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个环节,课堂的质量提不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会使学生无收获之感或有充满问题的感觉。这个环节将是一个全班的交流过程,将显现组与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你来问我来答,你不全我补充,你不会还有我,形成的问题及解答的结果全班共同享用。如果有共性的问题,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解决学生的问题。

(4)效果验收

最后十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2~3道验收题,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5)评价

良好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最好的“催化剂”。教学向学生们公布怎样评价优秀小组:从课堂发言是否积极踊跃,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为别组解决了几个问题,每次随堂练习测试成绩是否名列前茅等方面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高中)

上一篇: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 下一篇:打造属于你的“紫色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