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落叶松子代测定林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8-30 10:28:34

营建落叶松子代测定林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摘 要:营建子代测定林是良种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选择优良家系,获取建立高世代种子园繁殖材料的基本程序。本文结合子代测定林生产和数据调查,指出营造子代测定林各项环节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作业质量。

关键词:营建;测定林;问题;措施

1 地块选择

子代测定林应选择地形规则、便于标记调查、交通方便、肥力一致、容易消除环境误差的地块。同时,要考虑适地适树原则,尽量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因为立地条件差可能导致子代测定林造林失败,不仅损失数量有限的苗木,而且影响了子代测定进程。所以,对地块的选择应避免偏僻、不便管理的梁顶面和路途遥远的深山,要为数据调查和接穗采集提供便利。因子代测定林苗木珍贵,造林后不能补植相同树种,补植异种树种不均又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所以,在地块选择上应避免易遭人畜鼠虫危害,或干旱瘠薄,易受极端气候危害地块,以利于造林成活、成功。

2 造林整地

2010年以来,采用穴状整地,穴面70cm×70cm、株行距2m,株行距要求比常规造林要求严格,呈正方形排列,上下左右穴对称,以便于系号核对和调查。所以,整地时要先对造林地面积进行测算,留出测定林四周保护行和各重复间隔离带,便于测定林起始行、结束行及各系号记载和查找,避免匆忙整地,区划不清,为日后行号、系号查找带来不便。通过株行距精确确定造林系号,造林整地时务必做到拉线定点,点、线清晰,不出现斜行、半截行。

3 分苗打包

3.1 苗木保湿

苗木出圃需分系号包装运往造林地,造林地临时假植需分系号,定期浇水保湿。上山前还需进行6株(8株或10株)小区打包,较常规造林多2次选苗、分苗过程。而选苗、分苗环节最容易造成苗木失水,所以,裸根苗选苗、分苗无论是在苗圃,还是在造林地假植,上山造林前均需在遮阴棚内进行。容器苗的选苗、分苗,特别是轻基质容器苗要先浇透水,再进行选苗、分苗、打包。打包后上山前放在阴凉处,定期浇水。

3.2 苗木选择

选苗、分苗,施工员要严格要求,杜绝不合格苗入包。从多年造林死亡苗木调查情况看,苗木根系短、稀、残、弱、腐烂、地上部纤细、机械损伤、苗弱、抗御灾害能力差等因素占到80%。在系号充足情况下,选择根系发达、完整、地径粗壮、无机械损伤苗木、木质化良好的苗木上山造林,以保证成活、苗木等级一致、可比性强、数据可靠。

3.3 分苗入包

一定要查准株数,6株小区、6株1包(8株小区、8株1包,10株小区,10株1包),避免多株或少株现象发生,不致造成栽植时空穴、剩苗或社会工将多余苗栽在不应栽的点位上,出现系号点位差错。一般1次重复需用1种颜色的塑料袋包装,如6次重复分别用红、蓝、绿、黄、白、黑色塑料袋包装,避免运苗和山上散苗过程中出现重复混乱,影响小区间、重复间系号的配置,杜绝同一系号出现2次及以上或某些系号出现缺失问题的发生。

3.4 挂牢标签

造林地散苗或栽植时,往往出现个别苗木或包装袋上无标签问题,给系号标记带来不便,影响标记精确度,所以,一个系号查准数量后即刻装入塑料包装袋中,施工人员随即在其中一株苗木上挂牢系号标签。为保险起见,然后再在塑料袋上挂上备用标签,防止运输途中和山上散苗过程中标签丢失,记不准系号问题的出现。

3.5 田间布苗

选择工作精细人员专门负责林场田间布苗工作,布苗前,施工人员做好示范,让作业人员明白布苗原则、方法和具体要求。近年来,采用6株小区、6次重复方式,要求6株占2行,每行3株,作业人员先将同一颜色塑料包装苗进行田间苗木分布,每隔1行为1放袋行,放袋行上每隔2穴放1袋苗木。作业中注意标签不丢失,不出现多放袋或少放袋现象,注意容器苗不散坨,不伤苗。

3.6 对位栽植

将每袋有标签的苗木栽植在放袋穴上,作业中注意有多余株可1穴2株,但不能多占穴。苗木不够可空穴,但不可用别的系号代替。发现无标签、有穴没苗等情况及时报告,由技术人员处理,不可随意栽植,以免造成系号配置出错。

3.7 绘配置图

安排专门人员现场记载行号和系号,当天造林,当天完成配置图绘制,避免时间过长,标签丢失,系号记录不准现象发生。对现场记录有疑问,及时到现场再核实,确保数据准确。配置图绘制完毕后要对山场标志物,如道路、小班界线,沟膛等固定物进行标记,最后标明指北方向,或四角GPS定位。当年图纸,当年存档,以备他人正确应用。

上一篇:腐植酸复合肥在桉树栽培中的应用 下一篇:西北地区实用抗旱造林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