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毕业生质量跟踪 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时间:2022-08-30 08:52:12

重视毕业生质量跟踪 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摘 要】本文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载体,以职业教育为研究背景,对学校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教风学风、专业教学环节设置、教师师德师风、教学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教育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映出酒泉职院各项指标稳步提升,社会声誉反响良好,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符合岗位需要,教师的师德师风好,总体评价优秀。最后,提出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推动职业院校发展,完善办学条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等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在教高[2006]16号、教高[2008]5号、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培养,重视培养质量。通过对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反馈通过工作实践所反映出的学校教育教学表现,以不断改善、完善校内教育教学,提高学生质量。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

高职院校在相关文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指引下,坚持以服务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需求为宗旨,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能适应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就业呈现出良好的局面。根据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反映出就业率、对口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就业稳定性较好(见下表)。

酒泉职院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毕业时间 毕业数(人) 就业数(人) 就业率(%)

2012届 2072 1691 81.62

2013届 2213 1841 83.19

2014届 2336 2004 85.78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教育教学质量调查及评价

1. 调查方式及内容

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通过调查问卷、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4年毕业生发放企业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表格85份;实地走访和电话访问企业10家,整理访谈记录10份;发放学生问卷表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7份。

2. 综合评价

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符合岗位需要,人才培养结合紧密,校企互动良好,办学条件优越,实践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学生管理严格,教风学风良好,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逐年增强,毕业生对学院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荣誉感。部分毕业生认为,学院应进一步加大专业实训与岗位技能需求的结合度,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就业岗位质量。(分项调查结果见图一)

图一 教学及管理评价

调查学生中,有87.13%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师资结构和教学设施合理齐全;85.48%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合理;80.72%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88.67%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学生管理和学风良好;85.59%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校园文化活动安排合理;85.01%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社会影响较好。

3. 专业评价

包含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环节、认同感程度、证书获取状况的评价(见图二)。

图二 专业评价

调查问卷中设计的影响上岗就业的4个要素中,有51.65%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对就业帮助最大;45.34%的毕业生认为教学实践对就业帮助很大;39.33%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训对就业帮助很大;32.08%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习对就业帮助很大。

4. 对教师的评价(见图三)

图三 师资队伍综合评价

调查显示,有51.18%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教师的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精、综合素质高,总体评价优秀;40.51%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8.31%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般。

三、意见和建议

1. 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推动职业院校发展

利用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地位,积极为“一带一路”战略中基建、油气管网、旅游、电网设备、交通物流和农产品等基础性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现开设的土木类、石油化工类、旅游类、电子机电类、物流类和农学制种类高职高专专业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数量,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和竞争力,积极再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相关行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2. 加强学校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在办学条件方面,学院远离中心城市,区位不占优势,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比不上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院对人才和学生的吸引力。应当积极争取财政和社会资金,拓宽经费渠道,改善现有办学条件,特别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切实提升学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紧紧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院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处理问题、应用信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减少学校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提升就业稳定性;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就业后,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工作者,更应该是一个工作和业务的创新者。

4.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尽管学院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较好,但是仍然有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不能吃苦的学生,建议学院在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协助他们尽早制定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鉴.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06):55-58.

[2]杨银付.提升我国人才培养水平的若干思考(下)[J].人民教育,2011(22):8-12.

[3]焦锋.面向市场 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J].教育与职业,2013(10):84-85.

上一篇: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